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朝晖 《旅游》2007,(12):14-19
这是位于山西上党盆地之中的一个古老的村庄。 每年的春夏之交,村里老百姓都传承着一个古老的活动:迎神赛社。山西晋东南地区的潞城一带,由于它独特和相对封闭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至今还遗留了一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和戏曲文化表演形态。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被当地人称作“迎神赛社”的以“春祈秋报”为核心内容的民间祭祀礼仪和民间社火活动。迎神赛社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基本社会制度,它以“酬神”为核心,主要依靠以乐户为表演骨干的民间艺人,以乡村为单位,汇集宗教祭祀礼仪和民间戏曲表演等内容,在春夏之交举行。  相似文献   

2.
社火,或称社会,是广义的庙会之一种。它虽是一种歌舞杂耍以娱神娱人的活动①,但之所以称为社火或社会,必与“社”与“火”有密切联系。所谓社,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基层聚落,也是上古以来的聚落或土地之神,以后又延伸发展成为乡村的基层社区组织,同时,又演化成为按职业、爱好、年龄、阶层、性别、以及特殊目的等等结成的群体;所谓火,通“伙”,表示群体和众多之意,与“社会”的“会”同义②。以后渐失其本义,以“火”为红火、火爆、热闹之意,而社火也就成为一种在城乡各地年节演出的一种群众娱乐形式了③。实际上,无论是在历史…  相似文献   

3.
郑屹 《丝绸之路》2008,(5):34-36
“二月二龙抬头”是流传在民间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农历二月二,甘肃省永登县苦水镇却比过春节还热闹,当地要举行独特的“二月二龙抬头”社火,庞大的社火队连续三天,举行各种表演活动,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们前来观看。  相似文献   

4.
刘鹏 《中国土族》2012,(4):64-65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明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与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5.
朱新贵 《神州》2012,(30):31+33-31,33
昌市的民间社火,以其阵容庞大、形式独特、形象夸张以及粗犷、豪放、清新、明快的表演风格,成为新疆民间节庆活动中人气最旺盛的一项人文景观。维吾尔族“麦西来甫”的舞蹈动作,回民族的“宴席舞”哈萨克族“黑走马”等多民族的舞蹈内容,赋予它更多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当地人文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民间民俗活动众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梆梆会就是其中一项。它是一项以祭祀为主要内容的土族民间群众性活动和宗教祭祀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梆梆会分布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东  相似文献   

7.
在焦作市耿村发现的元代石供床刻文中,记载了当地迎神赛社中一些社火班社的名录。其中"骆驼社"是当时"驼户"的社会组织,在社火中有"舞队"的表演因素,"簇马直社"是集养马、驯马以及社火中驭使马匹参与表演的班社,"太尉直社"应与祭祀东岳庙的太尉神有关。  相似文献   

8.
社火作为民间传统演艺活动,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独一无二的艺术载体。社火表演扎根民间,在百姓大众中发展壮大。随着宋金城市居民结构的重大变化,市井文化日趋繁荣,社火表演摆脱勾栏瓦舍,从道教社火布道、儿童乐舞表演等全方位流行于广大城镇与乡村。文章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金代墓葬砖雕文物简述金代社火表演中的儿童乐舞。  相似文献   

9.
宾鼓,又叫羊皮鼓或扇鼓、单鼓,敲宾鼓俗称“跳咋神”,历史上曾广泛流行于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是一种典型的民间祭祀活动。相传唐太宗时期,好多随征的将校士兵们,或死于跋涉之苦,或死于疆场之上,形成了众多的“屈死冤魂”。而唐太宗得胜回朝,竟将他们忘置脑后了,那些“屈死冤魂”无所投寄,乃每每作祟于宫廷内院,扰得全朝不安。于是唐太宗命人杀猪宰羊请僧道,击鼓招魂诵经排筵以超度之,从此留下跳宾鼓舞之俗。由此看来,宾鼓舞实质上是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祭祀歌舞。在古代,人们为了祈神赐福,消灾去祸,要举行一种祭祀性的仪式,当时司理祭祀的人被称为“巫觋”。在祭祀的时候,巫以歌舞娱神,同时巫也可以装神弄鬼。《说文解字》上说:“巫,以舞能降神者也。”郑立诗谱上也说“巫以歌舞为职,以乐神者也”。巫舞是起源很早的一种乐舞,可能在有史以前就有了。屈原的“九歌”就是根据巫的歌舞写的。宾鼓舞,相传最初只是二人持鼓相唱,后来发展成领唱、群唱等多种形式,并加进了民间武术动作,逐渐演变为一种边唱边说边舞的民间艺术。据地方文献《镇番遗事历鉴》记载:“家主于秋末选择吉日,预备公鸡、猪头、火龙鱼,谓之三牲。邀得荡鼓神一班,每班不过三四人,...  相似文献   

10.
山丹太平车     
张乐 《丝绸之路》2009,(23):28-29
太平车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舞蹈的重要形式,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这种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至少在清代就在民间社火及庙会活动中广泛流行。它来源于古代的推车游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参加人数由一人推车表演发展到两人以及多人表演。  相似文献   

11.
12.
13.
邝以明 《收藏家》2013,(8):32-38
"居古泉先生是承前启后一位大师,岭南三家初得新技法,合居氏画风影响创出新国画。此册是居氏神来之笔。虽未署款,审定为晚年精品无疑。吾曾见居氏花鸟册不下十余件,但未有及此者,近兄以重金购藏,可宝也。壬申五月、善深。"这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杨善深先生在居廉《水墨杂花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博物馆搬迁至原平原省委旧址后,利用旧址主楼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其中<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展室面积、展线长度及展室结构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青铜器103件,内容分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铜镜三大部分,展示了青铜器在国之礼仪、国之战争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出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商会票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纸币发行混乱,呈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格局,但在各种主体发行的货币竞存中,乡村底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即县乡纸币,是最独特的一种。笔者有幸参与由戴建兵先生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县乡纸币卷》的编写,有机会对石长有先生等人收藏整理的民国时期县乡纸币有较全面而又直观的了解,其中经商会注册或由商会直接发行的纸币尤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 反对隐逸。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 defines satellites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uting links with the central city or cities. H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ir functions,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tion of satellit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viet city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 Russian term gorod has been translated as city, and poselok gorodskogo tipa (urban-type settlement) as tow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