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搏、公约,又字铁云,别号鸿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父  相似文献   

2.
一李慈铭是清朝咸、同年间一位知名学者。他涉猎甚广,亦不乏卓识。咸丰辛酉 (1861)三月,在第三次阅读赵翼《廿二史札记》时,他曾写下了一条颇为著名、屡屡被人称道与引用的《题记》: “此书贯串全史,参互考订,不特阙文误义多所辨明,而各朝之史,皆综其要义,铨其异闻,使首尾井然,一览可悉。即不读全史者,寝馈于此,凡历代之制度大略,时政得失,风会盛衰,及作史者之体要各殊,褒贬听在,皆可晓然,诚俭岁之粱稷也。其书以议论为主,又专取各史本书,相为援证,不旁及他书,盖不以考核见长,与同时嘉定钱氏《廿二史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是一部哲理书,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其中包含了不少对立统一、互相转化的辩证观点,是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皆有重要影响的巨著。在形式上,《道德经》是语录体韵文,语言精练,多排比对偶之句。修辞凝练,音节铿锵,寓理玄远,文实多姿。因此说,《道德经》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而且在先秦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和欣赏价值。《道德经》的学术思想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是鲜明的无神论者。他的宇宙自然观总体是唯物的、光辉的。他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关于《译语》的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译语》是明嘉靖年间人记录当时蒙古情况的笔记体史书 ,对于明代蒙古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书只题有作者的别号“岷峨山人” ,未署本名。关于岷峨山人的本名 ,国内学界一直存在误解。日本学者和田清推断岷峨山人就是明朝嘉靖年间曾任宣府口北道参议的苏志皋。但是 ,他的论证存在很多推测的成分 ,在一些细节问题的表述上 ,也不够准确。《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认定岷峨山人就是苏志皋 ,但限于体裁 ,未作论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2年版 ,上册 ,第 2 2 3页 )。本文利用明人文集的记录 ,试就岷峨山人的真实姓名进行论证。《译语》先…  相似文献   

5.
历代关于《国语》作者问题的不同意见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关于《国语》作者问题的不同意见综述谭家健《国语》的作者是谁?久有分歧,莫衷一是。现将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择要介绍如下:《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著作。其文字在《韩非子·说疑》中已被利用,但没有说明出自《国语》而只叫“记曰”。《礼记·弓下》和贾谊《新书...  相似文献   

6.
老子知识论的讨论可谓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有助于今天的做人和做事。老子在知识论上的观点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智,而是通过反对世俗知识来阐明自己的知识观,即追求一种"本真"的知识;这种知识观是主张"有知"的,有真知灼见,明事物之理,知自然之道。这样的知识观对现代技术运用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浩然 《文史天地》2007,(11):43-45
在汉武帝之前,皇帝虽多,却无年号,因此,汉武帝创年号也应算其一功,否则学起历史来,要添不少麻烦。本文对年号的解说,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张其凡 《史学集刊》2008,(3):121-123
一、缘起 1935年至1936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第二、三分册,刊出陈乐素先生大作<三朝北盟会编考>,约16万字,考订<三朝北盟会编>一书甚详.此篇大作成为陈乐素先生的代表作,迄今享誉宋史学界.此篇长文后收入先生的论文集<求是集>第一集,1986年5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如今,遑论<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即或是<求是集>第一集,也已难觅到了.  相似文献   

9.
我采写《血路——湘粤桂黔大逃亡亲历记》,要从二十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10.
赵师渊入朱门不早于淳熙八年,并未参与《资治通鉴纲目》初稿的编修,而是在朱熹晚年时,帮助其师"整顿"《纲目》,并至少承担了汉、唐部分的修订。"赵师渊作目"最初因王柏对史料的误读而起。元、明时期《纲目》成为史学义理取向的典范后,"赵师渊作目"作为一种可资利用的叙述策略,在阐释《纲目》书法的论说中得到凸显。明中期以后,信奉治史实证路径的文人群体宣扬《纲目》出自赵师渊之手,以此消解《纲目》在史学义理维度的典范意义。而无论是"赵师渊作目"或"赵师渊撰《纲目》",其载体是关涉《纲目》阅读、阐发、评价、接受等性质的文本。在此类文本中,虽然"赵师渊作目"说的表象是一致的,但其背后蕴含的史学观念在明中期发生了翻转,从阐释经典转为解构典范,由宋学取向转为汉学立场。  相似文献   

11.
《中原文物》1984年第2期刊出苏健同志《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洛阳汉墓壁画考略》一文,读后启发良多,获益非浅。苏储同志在文章中提及去年春天我翻译的《今藏美国波士顿的洛阳汉墓壁画》,这是根据美国波士顿博物馆馆长方腾先生和该馆中国美术部副主任吴同先生合著的《中国的出土文物》(Unearthhg Chha’sPast)摘译而成的,译稿的题目系我所拟。  相似文献   

12.
《侵华日军战犯手记》一书由日本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编,张惠才等译,22万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此书汇集了部分日本战犯1955年至1956年间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的坦白罪行的手记。这些手记,记述了日本侵略军对中国老百姓所施的烟熏、毒气、劈杀、用活人做试验、实行“三光政策”等残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道德经》首先要搞清楚《道德经》中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道德经》全书81章,直接论及"道"的就有37章,"道"字先后出现了74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  相似文献   

14.
(一)刘鹗(公元1857—1909)江苏丹徒人,字铁云,号老残。他是晚清著名小说家之一,亦是一位古文物收藏家。关于他的著作,小说方面有大家熟悉的《老残游记》和《老残游记二集》,上海作家协会藏有他的未刊稿《老残游记外编残稿》。自然科学方面据刘大钧的《刘铁云先生轶事》介绍,有《勾股天元章》、《弧三角》、《要药分剂补正》三种,1962年严薇青先生又找到了刘著《历代黄河变迁图考》一种,计四卷,乃是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山东河工研究所石印本。至于考古方面的著作,唐  相似文献   

15.
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王定璋由济南社科院主办,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社科院、齐鲁书社及山东近代文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0月8日至12日在山东省济南市隆重召开。来自日本、南朝鲜、...  相似文献   

16.
周良平 《安徽史学》2003,(6):111-111
老子所注<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末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著作.人们在研究<道德经>时更多地偏重于哲学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道德经>中所包孕的宇宙观、政治观、审美观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明书局1903年版载振《英轺日记》曾风行一时,民国以后却不断有人怀疑载振的作者身份,认为该书由随行参赞唐文治代编,近年来该书更被划归唐文治一人名下。其实《英轺日记》是使团成员集体编纂成书,载振身为出使大臣可以领衔署名,而唐文治并未大量参与该书的资料搜辑和后期编纂,难以指其为实际作者。唐门弟子、学界中人纷起为唐文治追讨《英轺日记》著作权,也有悖唐氏本意。  相似文献   

18.
华夏文明,以诗为盛。风骚启其源流,李杜张其大纛。干百年诗渊词海,浩浩乎浸润九州,亿万人激吭高吟,袅袅兮金声玉振。雅泽绵绵,迭代传芳,诗国泱泱,寰球无两。惟周秦之世,粤人远处炎方,隅居岭外。汉晋以前,风气未开,徒闻哳嘲之山笛,空负早春之梅柳。汉晋以还,虽初被风教,尚未可以言诗,偶有篇什,亦已尘湮星散。迨唐代张曲江开文献之宗,举风雅之旗,接中土之天声,揽岭表之芳润,于是云山珠水,尽入诗怀,雁声渔火,都成雅调。  相似文献   

19.
<正>成栋君嘱我为《修志吟》作序,推之再三,无奈诚意难却。后因诸事缠手,不克分身,迟迟未能动笔。近日抽暇展阅读稿,欣喜之际,更多振奋。第一,诗、词、曲、楹联的作者全部是方志界同仁,虽然许多人尚未谋面,但有幸拜读诗文,也是快事;第二,抒情写意,歌颂业绩,驰聘想象,寄托理想,皆是关乎方志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在数世纪前就已经到达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种说法也许有些言过其实。其实,也有很多人认为一种有限的全球化发生在11到14世纪土耳其人和鞑靼人在中亚的扩张,这种扩张的高潮是蒙古族人的侵略。他们认为,中国人也受到这种历史进程的深刻影响。但是,欧亚大陆的紧密衔接并没有带动中国人沿着这些陆路大规模地向外迁徙;草原地带和游离的生活方式并不能够真正地吸引他们。相反,大量的中国北方居民向南迁移,长江南岸生活更为平静的省份的人口迅速膨胀。这种情况导致沿海居民生活压力骤增,他们被迫投奔大海,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从事贸易、劳务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