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赵立波 《文史天地》2013,(10):39-43
饿死这个词语本来以为是百姓的专属,但仔细梳理历史,被饿死的王者、皇帝竟然多达数十位以上,这一数字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起初我想尤其那些最后落得悲惨下场的皇帝无非都是些傀儡,或者毫无政治能力的青年或者儿童,但仔细一看完全不是这样。在饿死的王者之中,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穷苦人饿死是常事,但如果要说皇帝也有饿死的,估计会有很多人不大相信。古代皇帝都是锦衣玉食,要说吃饱撑死还有可能,饿死?哪能啊!  相似文献   

3.
吴静 《文史月刊》2012,(Z3):208-208
初一学生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相对匮乏,他们的历史知识仅仅是通过其他科目如语文、品德等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或是通过一些影视作品、课外书籍等渠道所获得的.他们不能把握历史事件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也不善于全面思考和分析问题,更不能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仅限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无法把握隐蔽在时间背后的实质,本质问题。对历史发展规律,更无从谈掌握和理解,作为老师要尽量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4.
谈起藏民族的卫生习惯或观念,很多不真正了解藏族的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他们烧牛粪、吃生肉,没有上厕所的习惯,随便随地大小便,身上有浓厚的酥油味等等。由此便说他们不讲究卫生,是一个没有卫生习惯的民族。对此我却持相反的看法。藏族同胞吃生肉、烧牛粪,甚至某些人身上有酥油味的确不  相似文献   

5.
亲见路边有死人 三年自然灾害,是指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的饥荒。最近米鹤都先生撰文《中监委调查组组长李坚:亲历1961年安徽饥荒调查》(见《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35期)称,三年自然灾害中安徽饿死了350万人。当年死了多少人的数字我不知道,但大量的饿死人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6.
雪蓝,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在学习方面还算顺利,但在许多方面我都存有一些问题,希望雪蓝姐姐能够帮助我。总的来说,我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不善于和同学、老师交谈。但是我也很希望能和他们多交流、多接触,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赢得他们的关注,还有我的脾气很倔强,往往因为一些无意的重语气的话伤到了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因为生产力低下,灾害、战争频发,粮食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饿死人的事情屡屡发生,"民以食为天",所以历代统治者都视粮食安全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而大清统治者,对此更为重视。曾经的热播电视剧《天下粮仓》就是围绕乾隆年间的粮食生产和国粮储备这"第一紧要大事"而展开剧情的。  相似文献   

8.
杨继绳 《炎黄春秋》2013,(12):75-81
孙经先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上发表了《关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的长文,又发表了《人口统计学中的虚拟人口理论及其应用》,声称“用科学分析”和“严密的数学方法”。论证出“饿死三千万是谣言”。我于2012年写了《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就大饥荒年代的人口问题与孙经先商榷》,也采用他那种“严密的数学方法”,按他所设定的条件,否定了他的结论。最近,他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连续发表文章,不仅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人”是重大谣言,还说“《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本着对历史真相负责的态度,我再次回应。  相似文献   

9.
章立凡  陈远 《江淮文史》2012,(1):21-40,1
陈远:跨进历史源于困惑 陈远:我读书的时候对“文革”历史比较感兴趣,但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困惑,感觉书上的东西经常有空白点,怎么填补这些空白?我当时就想,如果有机会,去访问那些历史当事人的子女,通过他们和前辈们的共同经历来弥补一下。当时我在石家庄,石家庄是小地方,不适合做这种事,没有这么多人可以让我去找,后来到北京之后,感觉环境非常好,  相似文献   

10.
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段被称为“三年困难”的时期,是指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三年大饥荒时期人们吃不饱饭,饿死了不少人,特别是农村更严重。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确实有一些问题,我对这个问题不仅做过多年研究,而且我自己办过企业。我1991年下海,到现在我自己还有企业,我对这个问题比较了解。 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第一,整体上企业带头人的素质、文化程度、水平参差不齐,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鱼龙混杂。第二,管理不正规、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许多企业存在着投机现象。第三,民营企业在极其特殊的  相似文献   

12.
新力 《丝绸之路》2004,(4):4-16
一条大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2000年夏天的一次黄河文化采风,使一直在不停地抒写黄河的我对于“中华民族摇篮”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我相信,对于任何一个沿着黄河行走的人,黄河都称得上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在这次沿黄河采风中,我时常看到一些中外艺术家、旅行家、企业家和观光客徜徉在沿黄河的名山大川和古城荒村中,这是一种充满了意趣也包含着危险的人类活动。这也使我意识到,全世界有多少人渴望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有多少人渴望通过了解我们的母亲河来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近代历史上,拒绝吃英国人提供的食物而死者,有一马—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东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战死沙场后,他的黄骝马被英兵虏去。奇怪的是,这匹马终日不吃不喝,仰天悲鸣,最后饿死。人们感叹哀悼,称它为“义马”、“节马”。然而,那个不吃英人食物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人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他被英军俘虏,后饿死在印度。  相似文献   

14.
董经胜 《百年潮》2010,(9):76-80
2009年9月至10月,受哥斯达黎加大学的邀请,我有机会访问了位于中美洲南部的热带小国哥斯达黎加。其间,游览了著名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参观了一些城镇、农场、港口,并在哥斯达黎加大学作了两场学术演讲,与他们的师生进行了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了解不深,但在哥斯达黎加的所见所闻,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哥斯达黎加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正我在武汉市文博系统工作了三十多年。因工作原因,结识了一些中共早期领导人和革命先烈的后代,杨匏安烈士之子杨文伟夫妇便是其中之一。我与他们的联系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已保持了近二十年,通过他们,我更多地了解了杨匏安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非凡人物,他们为武汉地区红色资源的发掘、红色历史的研究宣传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们继承和发扬了父辈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6.
下放农村后,我接触到的几位农民说他们看了一个博物馆的历史陈列之后,感到古代和现代生产力相差无几,古代人比现代人聪明,制造出器物比现代的高明。古代人准比现代人富,要不他们怎么使用那么好的器物呢?他们还说博物馆为什么不搞一些现代的事,表现咱们新社会。古代东西太深了,摆出来有时也看不懂。有—位搞美术工作的同志也对我说:"有的博物馆孤立的摆了几个瓶瓶罐罐,看不出中国或某个地区历史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情况。"我想群众的这些意见,是值得深思的。某些博物馆工作者还偏爱古代艺术品,轻视或鄙视反映近代生产和生活的文物,所以某些地志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头重脚轻,三代战国的铜器琳琅满目,罗列重迭,在说  相似文献   

17.
新书微讯     
《黔中英杰:漫话贵州历史人物》(上、下)内容简介本书选取了一些曾经被历史聚光灯所投射的贵州历史人物,如学人李端棻、状元赵以炯、封疆大吏丁宝桢、革命先驱王若飞、国民政府高官何应钦、教育家黄齐生、巾帼英雄奢香夫人,等等。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使得读者可以分享他们的人生得失,感叹世事变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历也会像聚光灯一样照亮历史的轨迹,我们了解了他们,也就了解了未来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徐昕 《风景名胜》2013,(4):168-169
经常听到人说,旅行要趁早——嗯,我觉得这样的观念可以改一改了:旅游,年龄真的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你想出发,任何时候都不晚。一个旅行社的朋友找到我,请我帮忙带一个团,由于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待瑞典旅行团,所以特别叮嘱我,团里的客人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请我务必多加关照。我想了想,看来他们还真是不了解北欧人:虽然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这十多年来,我所带的每一个北欧旅行团,  相似文献   

19.
《炎黄春秋》2009,(8):86-87
2009年第3期《炎黄春秋》封三刊登了部分编委和作者的照片,他们都是对国家对历史负责任的有正义感的人,值得我们尊重。我特别敬重今年92岁高龄的李锐先生,他留存的史料镌刻着时代的印痕和苦难,对中国的将来颇有警示作用;他的女儿李南央在贵刊发表的文章,给人振聋发聩之感;崔卫平关于人道主义的文章,激情飞扬,令人心悦诚服;金雁关于苏俄“十月革命”的文章,严谨缜密,洞察入微;曹思源的文章,数据准确,独具慧眼……他们都是给读者运送“粮食”的人,播下“火种”的人。历史将会铭记他们!  相似文献   

20.
潘婷 《贵阳文史》2014,(6):66-68
正个头精小的火柴盒、扑克牌,经典浓缩的历史故事,当这两者结合起来,便是一种最有意思的收藏品——艺术火柴和主题扑克。在这样的小盒子上读书,了解历史、文化、传统,既弥补了"大忙人"无暇阅读的遗憾,亦不失另类风趣。有的人喜欢收集火柴,但从不抽烟;有的人爱好收藏扑克,却几乎不打牌。按他们自己的话说,重要的不是火柴与扑克,而是这些各种各样小盒子上的内容。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小盒子了解到许多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