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文化是人们在从事水务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的总和,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水文化的内涵、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深入整理与研究江南文化,梳理江南文化的传承体系,把握其内涵特质,才能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推进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建构新时代的江南文化多做贡献。常州为历史上的中吴,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地区。常州文化中物质文化层面的衣食住行与水关系密切,心态文化层面也有水文化的特色。同时作为江南文化的常州文化也有刚性的一面,历史上多刚直不屈之士。两种文化的融合体现为外柔内刚,亦柔亦刚。  相似文献   

3.
白路  赵孝威 《沧桑》2013,(3):160-162
水案,又称水权纠纷,是行政区、部门和用水单位在治水、用水中出现的一切矛盾纠纷,即因为争夺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产生的讼案。本文将按水利纠纷案件诱因的各异和纠纷方的不同将豫西水案分为四种类型,并试着探析豫西地区水案频繁复发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4.
施剑翘复仇案发生于1935年,正值民族危亡之际,民族复兴思潮高涨,施剑翘为报杀父之仇刺杀孙传芳,原本为私人复仇的案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成为民国时期广受社会关注的公众案。特殊时代背景为施剑翘复仇案成为公众关注的案件提供了外部环境,而施剑翘案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符合此时国家主张的民族复兴的内质需求,加上服务于政治的媒体应时代需求大肆报道施剑翘案,起到媒体共振之效。正是从民族危机的时代要求、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念、媒体共振的社会舆论出发,多重分析民族复兴思潮下的施剑翘案从私人复仇案上升为公众案。  相似文献   

5.
奈良朝始,日本文学萌动,至平安时代,日本文学已立于世界文学之林,就中日本女性作家成就卓著。本文从历史层面之源头、文化层面之源头、社会习俗层面之源头及汉唐文化冲击之源头等方面,揭示构成日本女性文学迅速崛起及其蓬勃发展的要因。  相似文献   

6.
施剑翘复仇案发生于1935年,正值民族危亡之际,民族复兴思潮高涨,施剑翘为报杀父之仇刺杀孙传芳,原本为私人复仇的案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成为民国时期广受社会关注的公众案.特殊时代背景为施剑翘复仇案成为公众关注的案件提供了外部环境,而施剑翘案本身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符合此时国家主张的民族复兴的内质需求,加上服务于政治的媒体应时代需求大肆报道施剑翘案,起到媒体共振之效.正是从民族危机的时代要求、传统文化的“忠孝”观念、媒体共振的社会舆论出发,多重分析民族复兴思潮下的施剑翘案从私人复仇案上升为公众案.  相似文献   

7.
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1991年深秋游历了楠溪江后,在他著名的散文《初识楠溪江》中这样写道:我可以负责任地向全世界宣告——楠溪是很美的。因而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楠溪山水胜桂林,其实指的是楠溪江之水,由于历史与文化交融沉积,此水已不是单纯的地理意义上的水,也不是风景名胜区意义上的水,本身就是诗化了的文化层面上的液体。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社会文化现象,丧葬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按照学界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可将其大致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一是丧葬的物质文化层面,即能够体现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物质文化面貌,甚至某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自然地理因素中以“物化”形式体现的丧葬内容,如葬所(包括坟地和墓穴)、葬具(棺、椁、殓尸用具)、随葬器物等;其二是丧葬的制度文化层面,主要是指丧葬礼制风俗以及某些少数民族“依俗行丧”的不成文法等;其三是丧葬的精神文化层面,亦即通过上述两个方面所反映出来的灵魂观念、祖先崇拜、宗教信仰等当时人们的精神文明状况。  相似文献   

9.
《文物》1951,(3)
蘇聯檔案工作歷史分兩個階段。十月革命前檔案工作並不集中,僅有外交與司法的檔案機構,無科學基礎,雖有教授寫成專著並不能引起重視,結果不能通行。革命後認為檔案工作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蘇維埃把它看成文化革命的一環,因而提到極重要的地位。一九一八年六月列寧會發佈一項關於檔案之管理的規定,指示檔案工作的重要性,並着重指出管理檔案的原則,  相似文献   

10.
水文化既非水利行业文化,也非以物质产品为研究对象,而是以与水相关的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等精神产品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水文化拥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学科性质。水文化是由精神信仰、知识成果、实践应用三个层面构成的有机整体,拥有较为完整的涵盖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质的文化交流是一个渐进过程。先是文化在事象器物层面(如宗教仪轨制度、经济产品及其制作技艺)的接触与传播,然后是文化在思想内涵层面(如神学、哲学、自然科学原理)的碰撞与沟通,最后才是外来文化本土化新成果的诞生。利玛窦是中西文化在思想内涵层面化解碰撞,实现沟通的开创者,故称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一、利玛窦以前,中国与南亚及中东文化的交流,以及中西文化各自的发展与传播,为利玛窦沟通中西文化准备了历史条件。《山海经·海内经》云:“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可见先秦时南亚的天毒(天竺,今印度)与中土已有了事象器物层…  相似文献   

12.
签呈本月五日,因接本院将开一○五次院会通知,限期提案,故赶将对此次台湾惨案治标治本浅见综合汇成建议书,提院在案。兹再细将事变因果之观察及防止发生之治标策略与永久安辑之治本大计分别缮为报告、建议书及意见书三种,祈与前案并案办理,或将前案撤销,以此三案为主体,似无不可。理合具呈察核饬遵。谨呈院长于  相似文献   

13.
军粮在战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42年初的叶集军粮案,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国民政府的军粮征购如何在乡镇层级落地。考察叶集军粮案的意义,在于从个案入手,探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粮征购之经纬。更为重要的是,叶集军粮案给我们以深入历史细节的认知机会。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叶集军粮的主要承担者,还是镇上有资本、有土地的商家。这一案件提醒我们:国民政府向富裕大户征粮的初衷或遭到抵制与转嫁,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或有偏差,但军粮征购欲收持久、稳定之成效,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方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14.
龚晨 《攀登》2013,(3):27-31
“四个危险”的产生,是社会文化心态、思想文化意识、核心价值形态等不同层面文化因素的矛盾结合体。全面理清文化与“四个危险”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深刻阐述其文化根源因素,深入阐释其文化表现形式,深度阐解其文化生成机制,深层破解其文化困扰之惑,对于化解“四个危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积极培育党内先进文化,大力拓展政党文化发展平台,全面加强党建文化体系建设,有力保障先进文化制度供给,是文化视角下化解“四个危险”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冯玉雷是一位学者型作家,其"丝绸之路(敦煌)文学书写"特别是最新力作《野马,尘埃》,在神话、历史、叙事等层面彰显出丰富的创新性。民间文化、敦煌文化和丝路文化,是冯玉雷小说的创造性得以发生的"素材"。"新神话"表征小说的灵动之美,"新历史"表征小说的同情之心,而"新叙事"表征自觉的文体意识,三者彼此交融,融合会通,开拓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史研究》2021,(2):132-147
刺杀杨永泰一案由失业的黄埔毕业生杨尔谦等人策划组织实施,他们此前已刺杀唐有壬,还密谋刺杀张群甚至蒋介石。他们自述暗杀理由为这些官员是主张对日妥协的"亲日派"。戴笠调查刺杨案发现胡汉民派的刘芦隐为杨尔谦提供了资金,刘芦隐因此被逮捕,并被指控是出于嫉妒而主使杨尔谦等人刺杨,但刘芦隐本人一直否认对刺杨一事知情。通过对杨尔谦人际网络的梳理,可以发现他除了接受刘芦隐资助外,还与王亚樵、陈铭枢等反蒋人士都有联系,因此,刺杨案背后确实有反蒋派系的因素。刺杨案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了民国政治暗杀盛行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日本侵略步步进逼下"亲日派"失去民心、"反蒋"与"抗日"合流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張國剛 《中华文史论丛》2011,(4):281-298,396
聯邦德國檔案館藏清末德國駐天津使館若干檔案,保留了那個時期天津的若干物價與商業資料,使我們得以窺知當時神秘的外國人在華的消費習慣、生活水準,以及匯率與物價變動對其日常生活的影響,彌補了一般中文史料之不足。  相似文献   

18.
安徽淮河流域自然环境由水、气候、地貌、土壤、动植物等自然因素构成,人文环境由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思想、学术等人文因素构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均是发展变化的,并且两大环境类型之闻,两大环境类型包含的子环境类型之间,交互作用,彼此融合.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是历史文化资源孕育、形成和积淀的摇篮,不仅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历史文化资源特点亦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史家河河墓地的年代、布局、墓葬特征及族属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史家河墓地的年代集中在战国中期,个别墓葬略有早晚,其文化面貌复杂、多元因素共存,既包括了西戎文化因素、秦文化及三晋文化因素,又包括少量的北方系青铜文化的因素。史家河墓地在战国早中期是一处与魏国关系密切的戎人墓地;战国晚期时,这一区域成为秦河西之地,墓地所有者发生转化,成为秦人的一处葬地。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乾隆时期的伪孙嘉淦奏稿案一直被视为一起重要的文字狱,本文则探讨伪稿在清代走向鼎盛时期是如何在社会上传播的。笔者认为:各个层级的商人是伪稿案的主要传播者,他们通过商业中心的商行、会馆获得信息,再通过商业网络将伪稿传向不同区域,成为当时基层民众表达和发泄对清朝统治不满的政治文化心理的一种方式。这种商业社会消解着清朝的国家力量,让看似高效、强大的督抚力量在查办伪稿案时一筹莫展,让皇帝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