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黄册人口登载事项考略栾成显一、问题的提起人口史研究,作为经济史、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有关中国人口史研究的论著发表颇多。其中在对明代人口尤其是明初人口的估计上,分歧很大,争论引人注目。1988年,王其榘先生发表了《...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袁祖亮延胜中国的人口问题早在清代中期就已经出现,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人口问题再一次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重视,一部分学者开始注意对中国人口进行研究和探讨。但当时的研究多是零碎和不系统的。二三十年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问题的历史,是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人口问题,虽然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对社会发展却有重大影响。应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研究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不仅要知道我国人口的现状,而且要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国都城市的户口规模及其演变,不仅是人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是城市发展史探讨不可忽视的内容。但由于中国古代都城户口五方杂处,隶属关系不够明确,户籍制度复杂,户口统计系统不一,户口统计结果罕见等原因,使该项研究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读《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朱和平关于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近10余年中已发表专题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然而,一些论著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各个历史时期人口数字的考证,人口数量的增减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人口的迁移,人口的分布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社会史的复兴,社会史的很多内容都被史学家所重视,其中对人口及其构成的研究是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状况的基础。许多重大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问题与近代社会的人口状况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水平与人口城市化、人口的职业结构、人口的健康状况和文化素质、人口流动等方面都存在着及其重要的相互因果关系;一些社会问题如人口的贫困化问题、农民和农村社会问题、流民问题等也与整体社会的人口状况及其构成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因此,人口问题是近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吴雪萍  赵果庆 《人文地理》2018,33(2):130-137
城市人口集聚分布以及城市带的形成是一个空间现象,空间力量对其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与趋势面分析相结合方法,以617个县级以上城市1998年和2011年的城镇人口和经纬度坐标数据来研究中国城市人口空间集聚分布与趋势。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人口分布与其周围相邻城市的人口分布关系密切,并且其6阶空间自相关效应是最强的;同时地理位置对中国城市人口体系的空间分布和纵向形态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位置相关的共同作用下,城市人口规模聚集区已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曾影响到她的许多人而。在近几十年即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10亿以上,在总量上超过了1800年的世界人口。这一增长的基础,主要即是在近几百年特别是在清代打下的。其间人口增长的数量也和其他一些数据一样,可以帮助我们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及有关的许多问题。在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数量的研究中.有几个数值最为重要:(1)明代初年的人口;(2)明代后期的人口;(3)清代初期的人口;(4)清代后期的人口。明清时期的官书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人口记…  相似文献   

9.
米红、李树茁、胡平、王琼在《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发表了题为《清末民初的两次户口人口调查》的论文(以下简称“米文”),这是近年来少见的以20世纪初期中国人口为对象进行研究之作。该文中的两次户口人口调查,指的是宣统年间及民国元年进行的两次人口调查。...  相似文献   

10.
近代乡村人口阶级结构稳定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乡村人口阶级结构稳定性初探姜涛近代乡村人口阶级结构稳定性的研究,属于近代人口研究的范畴。然而该项研究却导源于对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首先是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因的探索,简而言之,是源于对近代社会危机起因的探索。一种很有影响的见解把革命归因于人口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人口史研究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使其日益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史坛“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内,人口问题在过去长期被视为禁区,人口史的研究近乎空白,这与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中国历史以及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现  相似文献   

12.
作为导致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口迁移在人口学与人口地理学的研究中是一个颇受重视的课题 ;今日中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局面的形成 ,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巩固 ,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都与中国几千年来人口的迁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中国移民史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历史时期移民的研究 ,谭其骧先生的筚路蓝缕之功不可没 ,他完成于 1931年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1932年 6月发表于燕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史学年报》上 ) ,是近代中国第一篇对一个省区的移民历史过程作深入研究的专题论文 ,…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年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及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采用ArcGIS分级制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刻画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时空格局及变化,并使用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高的地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省份、华北平原和新疆北部,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低的地市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②十年间,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异水平有所降低,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中等的地市数量大幅增加;③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随着空间分异的缩小,空间集聚程度上升;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高-高类型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低-低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饮食习惯和自然地理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人口问题是近年来大家瞩目的一个问题,论著很多。著作有侯杨方的《中国人口史》第6卷(1910~1953年)、姜涛的《中国近代人口史》、行龙的《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以及曹健民主编的《中国全史》简读本第14册《人口史流民史帮会史》  相似文献   

15.
1993年以来中国人口史研究概述侯春燕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史的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现就1993年以来中国人口史研究的主要成果,分类概述如下。一、论著及总体研究1993年以来又有几部中国人口史的专著问世。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三人合著的《简明中国移...  相似文献   

16.
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人口初探崔明德西北少数民族人口是唐代民族史及民族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学术界迄今没有专文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本文拟就唐代西北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结构、特点、人口移动的主要走向及特点、降户反叛的原因以及唐与少数民族争夺人口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姜涛撰写的《中国人口近代史》堪称是近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力作,该书共计32万字,对近代人口与历史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给中国近代人口研究作了扎实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95年以来中国人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史研究日益受到学者的重视。1995年以来,该领域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一些关于中国人口的通史、断代史、区域史著作纷纷出版,一大批专题论文频频问世。初步统计,三年共出版有关论著8部,发表论文150篇。现将这些重要成果介绍如下。一、论著及总体研究1995年以后中国人口史论著出版较多,其中不乏精深之作。由葛剑雄主编,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分著的六卷本近300万字的《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版),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系统的中国移民史,该书论述了自先秦时代至20世纪40年代发生…  相似文献   

19.
龙感湖、太白湖是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浅水湖泊。本研究首先利用历史学的方法复原了黄梅、广济(武穴)和宿松三县1391-2006年的人口时间序列,这是首次将中国历史人口序列的重建深入到县一级。以此为基础,重建了1391-2006年龙感湖-太白湖流域的历史人口序列。在复原方法上,重点吸收了何炳棣等学者关于史载人口数...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5月 2 1至 2 2日 ,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主办的“历史上的中国人口行为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历史研究》编辑部、《光明日报》社、商务印书馆 ,以及美国加州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单位的 2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是目前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人口问题对中国来说 ,具有无比的紧迫性。现今的这种人口格局 ,显然不是突然出现的 ,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研究历史上的人口行为无疑对理解当今的人口现状 ,更好地制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