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金陵志》的编修时间南京是中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志书编纂十分发达,正如元代学者张铉至正《金陵新志》之《修志本末》所称:"金陵在《禹贡》为扬州,历代为国为州为府,典章文物,宜可考征。"①现存记载该地最早的方志为刘宋山谦之《丹阳记》,刘宋至清代几乎历代均有志书编纂,宋代以前志书大都已经佚失,宋及以后方志或存或佚。其中,《金陵志》即是一部佚志,明代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记载该志共有八册,卷数与纂修人均不详,不过其现存佚文的价值仍不容忽视。对于古代方志,尤其是佚志的研究,要了解一部志书的编修情况,往往首先要确定其编修的年  相似文献   

2.
明代《后湖志》载:“湖在京城之北、太平门外,周回四十里。”清末《金陵后湖志》亦载:“湖中有五洲,环四十里,形势天然。”南京的其它方志,如《乐史环宇记》、《洪武京城图志》、《江宁府志》等都说:“玄武湖……周回四十里。”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以悠久灿烂的史志文化闻名于世。方志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从考订。《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灵王语:“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九丘》即为九州之志,据此方志距今也有2527年之久。此后,史籍累世不断,方志纂修不绝如缕。可以说续志是中国方志这一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的原因之所谓续志,原本是旧方志的一种,明清较多。在前代志书的基础上只记以后一段历史时期的事情,体例基本依照前志,有的只是类目上略有增删。它可以直称为“续志”,如{江都县续志》;也可以冠以“志补”、“补编”等名称,…  相似文献   

4.
打开新近出版的无锡市《东亭镇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该志之“考”。考,这种体裁古亦有之,清方志学家章学诚曾大力倡导过,章氏独创的“三书四体”的“志”中就有“典籍法制宜作考”之论;缪荃孙总纂的民国《首都志》全书处处见“考”,仅“金陵嬗变”就“考”了32页之多。然新方志编修以来虽注重述性,  相似文献   

5.
一、《金陵志》的编修时间 南京是中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志书编纂十分发达.正如元代学者张铉至正《金陵新志》之《修志本末》所称:“金陵在《禹贡》为扬州,历代为国为州为府,典章文物,宜可考征。”现存记载该地最早的方志为刘宋山谦之《丹阳记》,刘宋至清代几乎历代均有志书编纂.宋代以前志书大都已经佚失.宋及以后方志或存或佚。  相似文献   

6.
《阳城县志》(以下简称《阳志》)从1981年着手编修,历经十四寒暑,五易其稿,砥风励雨,终以问世。面对这一难产的婴儿坠地,我们热泪盈眶,感慨万千。县志发行之后,我们又如丑媳妇见公婆一样的忐忑和腼腆。截止目前,已收到贺电5个,来信30多封,评议文章10余篇,一致对《阳志》的创新以热情的鼓励。年已九旬的老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在来信中说《阳志》“在志坛独树一帜”。中国社会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宝田同志来电中说:“《阳志》已成名志。”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杨静琦女士来信中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篇目体例有创新的志书。”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志学家林衍经先生在来信来稿中称:“《阳志,》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相结  相似文献   

7.
素以述地、记人并重见称于世的我国方志 ,深受《史记》以来的正史人物传记的影响 ,历来重视人物事迹的记述。人物志一向在志书中占有较多的篇幅 ,故有“古今方志半人物”之说。如清末《吉林通志》2 6 0卷 ,人物传就有 5 0卷之多 ;民国《黑龙江志稿》共 6 2卷 (不包括《大事志》) ,人物传有 9卷 ,若加上《职官志》卷四十九的“宦绩”的 1卷 ,则共有 10卷之多。人们常说方志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用 ,方志人物志这方面的功用尤其显著。这是因为人物志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体裁有传、表、录多种 ,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层次和角度记述…  相似文献   

8.
章学诚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方志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就参与编修志书,“屡膺志乘之聘”,一生中编修了《永清县志》、《和州志》、《毫州志》和《湖北通志》等多部志书,积累了丰富的方志编纂经验。同时,章学诚对康海《武功志》等名志,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前人的修志经验,提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方志学理论,诸如方志的源流、方志的性质和作用、方志的体例和编纂方法等等,使方志编纂成了一项专门的学问。他在这方面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前人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人,不愧是我国古方志学的集大成者。这里,仅就章学诚关于方志体例的主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林浩 《福建史志》2007,(1):23-25
志书篇目是方志体例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体现特色,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因此篇目设置历来被方志学家和方志编纂者所重视。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家李泰橥(《方志学》作者)认为:“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瞿宣颖(《志例丛话》作者)也提出.一部志书的优劣.“但阅其门目,  相似文献   

10.
章学诚标榜为"家学"的史学理论,是以目录学为根基的历史编纂学;以目录学之法治方志,是章学诚方志理论的学术本色。章学诚的"方志立三书"说中,"方志"指方志学而言;"三书"是章学诚以目录学之法治方志这一学术视野下的三个学科门目。志是章氏心目中上古《尚书》《春秋》之学的再现,本于刘向、班固的目录校雠之学,即章学诚推崇的撰著之书;掌故是章氏心目中上古《周官》《仪礼》之学的再现;文征是章氏心目中上古十五《国风》之学的再现。这两者辅志而行,是纂辑之作。"三书"说阐述的是两种不同的治学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 ,各地第二轮修志工作已陆续开展。对于续修方志 ,方志界有不同理解 ,其中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续修”就是前后二轮修志工作相承相接 ,继续进行第二轮修志。如王志邦认为 ,纵观方志编纂的传统 ,重修是主流 ,后志接前志的续修是支流。“续志”应作“续修方志”解 (《续修方志与方志学学科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思考》 ,《中国地方志》1 998年第 1期 )。另一种则认为“续修”是承续前志的下限 ,在第二轮修志中编纂续志。因此 ,在模式选择上便各有主张 ,前者提出应选择“统合古今”的通纪体方志模式。翟屯建在《续志应该统合古…  相似文献   

12.
《龙岩市志(1988-2002)》(以下简称《龙志》),称得上是一部成功之作,拜读后心情甚爽。这部书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处理得妥当得体。既传承了“记”、“志”、“传”、“录”等方志的传统体裁,又反映时代发展的新情况,在编、章布局上很有创意。《龙志》贯彻了续志的“续”、“补”、“纠”、“创”原则,使第二代新方志更趋科学、完整,且善于把握时代特点与地情特色,彰显志书的现实性和个性化色彩。对于这样一部宏篇巨著,要全面、周详地予以评论,以个人的有限水平及精力。确难担承。因而,以下仅就几个具体问题浅陈拙见。就教于方志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陶澍是清末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曾倡修《安徽通志》,参与编修过多部县志,并为多部志书撰写序言,在方志理论方面有所建树。陶澍与司马光和章学诚的观点相近,认为“邦国之志”和“四方之志”都是方志源头;方志是历史书,属于历史学范畴;方志三大功能中,“资治”十分重要。陶澍还对资料的采集和甄别,修志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成都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的诞生地,被誉为“方志之源”。蜀人好治史,历代不乏精品之作。据统计,我市现存各类旧志185种,被列为中国古代著名方志的有8部;新方志编修以来,全市已经出版志书716部。就如何推进读志用志,变浩瀚的“故纸堆”为“活资料”.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进行了有效探索。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方志源远流长,仅从周朝算起,至今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方志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源于史。方志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据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周天子的外史官所掌管的国别史。古代学者郑樵说:“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二是源于地理书。“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春秋战国时期,记载全国地理情况的名著《山海经》,被认为具有原始“地志”性质,《禹贡》被称为“最早的全国性区域志”。三是源于古地图。有人认为,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新编方志的一部成熟之作──祝《渭南地区志》的出版史念海陕西省《渭南地区志》的出版值得祝贺,因为它不仅装帧精美,更以内容全面、详略得当、条理明晰、文字清新给读者以良好的印象。可以说这是一部相当成熟的新编地方志书。所谓成熟,首先表现在《渭南地区志》的篇目...  相似文献   

17.
《至正金陵新志》是元代方志中的名志佳作。方志学界以往对于元志界名家张铉及其所纂名志《至正金陵新志》的研究一直处于浅尝辄止的状态,文章从方志史的角度,对该志修纂者的思想从主纂素质、编纂义例、体裁运用、记载原则、志书续修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总结,认为其中对续志和城市志的编纂见解尤为独到,于古今编修续志皆有借鉴意义。在谋篇总体思路上,《至正金陵新志》虽然仿效宋代《景定建康志》,但在具体设目中做到了因创有机结合,但志书辅文编纂体例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翻阅《库页岛志略》之后写的四首诗。手抚《志略》,我一边流泪,一边欲高呼。流泪者,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的方志工作者,读完先辈地舆学家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亡失之地库页岛专门纂修的一部方志,能不流泪?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以参评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以下简称《北川志》)、《石狮市志(1998—2010)》(以下简称《石狮市志》)和厦门市志(1996—2005)》(以下简称《厦门市志》)三部书稿(统称三部志)的入志资料为切入点,作一简要评述,兼谈两点对志书质量控制的浅陋之见,与方志同仁共同探讨。一、三部志资料特点比较资料是志书的灵魂,入志资料质量是志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三部志入志资料有各自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孔令士同志在《加强方志理论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黑龙江史志》1995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方志学科建设;二是方志理论建设;三是方志队伍建设。”方志队伍建设成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这一点在志界已经有了共识。我们认为,在方志事业的三大基本建设中,方志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鉴于此,李铁映同志指出:“要稳定、健全修志队伍。队伍的素质决定志书的质量。志书的质量决定了修志工作能否继续下去。”(《李铁映同志八月十七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5期)看来,志书编者问题,不仅是方志领域里的基本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方志事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方志队伍建设已成为方志事业基本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要使方志事业后继有人、方志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不出现断层,青年方志编者的培养问题,就成为这一基础性工程的基础。然而,这一问题目前在志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方志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仅就当前青年方志编者问题发表一点浅见,希望能引起志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