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小满 《民俗研究》2007,(1):145-163
上个世纪40年代,闻一多先生《说鱼》1一文在考释"鱼"字的隐义时附带谈及"鹭",将鱼、鹭两者释为男女关系的两方,这应该是"鹭"与其他象征之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方面.本文认为"鹭"的杂多象征关系中还有一个被以往学者已注意到但尚未展开的方面,即鹭与舞、鹭与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绿"与"绿"     
中日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融合交汇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同形词.在这些同形词中必然存在异义词.本文所讨论的"绿"字,在中日两国语言中同时存在,其基本义相近,引申又有所不同.本文将从"绿"的基本义和引申义的解释和分析出发,试比较"绿"在现代中日两国语言中异同.  相似文献   

3.
公元1415年4月18日,也就是明永乐十三年三月丁未。贵州建省的第三个年头,历史上由中央政府任命的贵州首位行政长官,贵州布政司右布政使蒋廷瓒对一干人等说:去年皇上北征,得胜回朝,消息传到贵州,贵州思南府务川县的大岩山中听到连呼三声“万  相似文献   

4.
在首届新方志和续修方志中,有许多设了群众团体志(编、篇),还有的将党派群团或党政群团写在一起,称党派群团志(编、篇)或党政群团志(编、篇)。少数则设社会团体志(编、篇),或合设党派社团志(编、篇)。究竟应叫“群团”,还是称作“社团”呢?对此,我们首先要弄清群团和社团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葬"和"埋"     
本文主要对"葬"释源,并兼谈与"葬"有密切关系的"埋"字,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葬"是起源很早的字,很有可能在商周时代产生,"埋"是"薶"的俗字,"埋"的出现理应晚于"薶"字."埋(薶)"起先都是指埋物、埋牲,后来才有埋人之义.本文粗略地说明了"葬""埋"的起源、意义,同时附带介绍一些与丧葬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6.
"丘"非"乡"而为"里"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海燕 《史学月刊》2003,(6):123-124
~~ 名称 ?笔者认为 ,此处“丘亭”与“乡亭”的说法有类似之处。“乡亭”之名屡见于《汉书》 ,“乡”为地方行政组织的名称 ,则“丘亭”之“丘”是不是也可以作同类解释 ?故顾炎武《日知录》在此条下云 :“又必有人民 ,如今之镇集。”即顾氏以“镇集”释“丘”。再以息夫躬的情况而言 ,他为食邑千户之宜陵侯 ,虽被哀帝遣就国 ,怎能住到一个“空亭”、“野亭”之中 ?因此此“丘亭”之“丘”应为当时一级地方行政组织之名称。另外 ,还有一条史料也可以为此提供佐证 ,《史记·高祖本纪》云 :“汉王……引水灌废丘 ,废丘降 ,章邯自杀。更名…  相似文献   

7.
题目上的这两个成语,都没给贵州人增光,倒让贵州人很气短的。然而不知自何时起,除了“自大”一词仍不能让人安逸外,“夜郎”竞越来越成为抢手货了。先是本省的几个地方争得不可开交,“内战”未息,据说邻省某县就已挂出“夜郎县”的招牌来了。何以然?旅游之故也!人  相似文献   

8.
张佩华 《攀登》2003,22(4):96-98
“形象”、“意象”及“原型意象”,是古典诗歌理论研究中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区别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审美心理,也有助于我们准确表述诗歌欣赏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颜鉴之 《文献》2005,(1):270-272
中华书局标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十六,开宝八年(975)九月有这样一条材料: 丁酉,以相州录事参军河南钱文敏为右赞善大夫、权知泸州.先是,藩镇多以笔牍私取官库钱,韩重赟领昭德时,颇仍旧弊,文敏不与.重赟怒,召文敏廷责之,文敏词不屈.重赟既死,上始闻其事,嘉文敏有守,故擢用焉,……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