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云龙 《世界历史》2003,(5):119-120
近年来 ,学术界新作迭出 ,成就斐然 ,但却未见一本体系清新、篇幅适当的国际关系史著作问世。书店所见者 ,多为旧作的再版。实际上 ,国际关系史是多学科关注的领域。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的情况下 ,人们期待着一本既能反映时代变迁 ,又能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繁纷复杂的演变过程 ,清晰地阐释出来的作品问世。今日偶得刘德斌教授主编的《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3年版 ,教育部面向2 1世纪课程教材 ) ,发现正是这样一本著作。细细品来 ,更是发现该著内涵发生学的史实、类型学的史论、范式论的史识 ,萃取浩繁 ,举重若轻 ,剔冗精要 ,提纲…  相似文献   

2.
陈志强 《史学集刊》2003,2(4):84-91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产生于17世纪,而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史产生于15世纪末以后,它们是同一个时代发展的结果,标志着人类关系的强化。国际关系学与世界史有许多相通之处,两的观察对象是同一的,两大学科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是相同的。用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观察世界历史的发展,或言之,在世界史研究中增加国际关系的视角可能有助于世界史研究的多样化。“世界”与“国际”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视角,前注重人类社会整体的形成和发展,后关心的是国家之间的联系,前从宏观进入微观,而后从个别进入一般。近现代国家对外关系的真实目的就是维护一方民众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保证本国在争夺占有资源和控制掌握生存环境的斗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国家间为不同利益而发生争执,乃至最终爆发战争的过程,以及为取得利益平衡达成和解,就是国际关系发展的过程。人类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史,而国际关系的核心也围绕这一点展开。  相似文献   

3.
宋鸥  欧春荣 《史学集刊》2003,(4):104-106
由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和历史系联合举办的“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 :方法论探索与学科构建”高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9月 1 7日— 1 8日在吉林大学召开 ,六十余位国内外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围绕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互动关系、方法论探索和学科构建展开的。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系巴里·布赞教授在会上作了《历史学在国际关系学研究中的作用》的主题演讲 ,内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模式。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模式主要是威斯特伐利亚模式 ,权力竞…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理论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类的社会性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战后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和专业分工所导致的学科“碎化”趋势愈演愈烈,弊端也日益明显。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复杂多维的国际政治现象,任何一种研究途径都有其合理性与有效性的限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极为模糊,这就决定了依托不同的知识谱系,打破相关学科间的藩篱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以国际关系的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之关联这个基本问题为例,优秀的论著表明,理论思考可以卓越地体现在历史叙事之中,而历史实例的娴熟运用则能有力地支撑理论建构。但多年来国内这两类研究颇有一种相互隔绝甚至厚此薄彼的倾向历史家常常只摆事实不讲“道理”,认为国际关系不过是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之总和,并无抽象理论可言;理论家则言“义理”而罔顾事实,视历史研究为小道,结果把理论架空。有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几位国际关系研究者,围绕几个具体研究领域来共同探讨这一主题。讨论的目的当然并非刻意高抬传统人文主义或任何单一研究途径的价值,而只是提醒人们举凡学术研究,无不靠事实与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推进。历史研究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历史  相似文献   

5.
刘卫忠 《史学月刊》2001,(4):105-1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界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国际关系史作。不仅有综合性通史作大批问世,而且一向是学科发展薄弱环节的专题研究(monograph)也层出不穷,进而从整体上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水平。在这些专题作中,时殷弘教授的《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相似文献   

6.
刘慧 《满族研究》2004,(1):32-35
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显特征,就是国际组织的蓬勃发展,这种变化可以称之为国际关系组织化,本以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发展态势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国际关系组织化使得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拥有几个世纪恒久不变的稳固地位开始发生的变化,论述了国际关系组织化对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挑战,明确指出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仍处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茹莹 《世界历史》2004,(2):121-121
今天 ,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着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与此同时 ,关于国际关系的著作也不断涌现。其中 ,张宏毅教授所著《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 1 91 7至 2 0 0 0年 )》一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1 2月出版 ) ,为人们理解和研究国际关系史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堪称为解读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的一把银钥。严谨的学术品格是该书的第一个特点。在写作中 ,作者熟练运用中、英、俄三种语言 ,利用了大量的中外文献 ,从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经典著作到原始的文件资料 ,从具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到反映学术前沿动…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理论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类的社会性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战后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和专业分工所导致的学科“碎化”趋势愈演愈烈,弊端也日益明显。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复杂多维的国际政治现象,任何一种研究途径都有其合理性与有效性的限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极为模糊,这就决定了依托不同的知识谱系,打破相关学科间的藩篱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以国际关系的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之关联这个基本问题为例,优秀的论著表明,理论思考可以卓越地体现在历史叙事之中,而历史实例的娴熟运用则能有力地支撑理论建构。但多年来国内这两类研究颇有一种相互隔绝甚至厚此薄彼的倾向历史家常常只摆事实不讲“道理”,认为国际关系不过是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之总和,并无抽象理论可言;理论家则言“义理”而罔顾事实,视历史研究为小道,结果把理论架空。有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几位国际关系研究者,围绕几个具体研究领域来共同探讨这一主题。讨论的目的当然并非刻意高抬传统人文主义或任何单一研究途径的价值,而只是提醒人们举凡学术研究,无不靠事实与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推进。历史研究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历史  相似文献   

9.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边疆史地丛书之一、黄定天先生所的《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向我们揭示了东北亚的过去.中国等东北亚主要国家在近代历史上从荣到衰的重要导因和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演变与东北亚各国经济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的德意志史学内容与德意志面临的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了德意志史学对德意志统一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的德意志史学内容与德意志面临的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了德意志史学对德意志统一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
喜读《拉美国际关系史纲》郝名玮作为一名拉美史研究人员,笔者一直期望能读到一部由中国学者撰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关拉美国际关系发展史的专著。洪育沂、徐世澄、徐文渊三位学者编纂的《拉美国际关系史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的面世了却了笔...  相似文献   

13.
郭永虎 《世界历史》2006,(6):138-140
现代主流国际关系研究通常将签订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视为欧洲国际体系的开端。1648年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一种时间坐标对国际关系研究影响可谓深远,以至于形成了该领域研究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虽然该模式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它使得多数国际关系理论被无意识地锁定在相对狭隘的欧洲和西方历史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不同于欧洲和西方的文化和历史基本上被排除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之外;另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国际关系学对1500年前的世界的整体考察,而且它还严…  相似文献   

14.
赫伯特·斯宾塞虽然在国际关系思想领域的并不著名,但在他的思想中确有一些国际关系思想,并与国际关系思想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流派都有所契合。尽管他被人诟病,但更多程度上是源于人们对他的误解。就本人看来,斯宾塞的思想在今天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稻盛和夫的哲学立足于企业经营,但又不局限于具体的管理方法。他的哲学涉及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例如环境保护、国际关系、文明的延续等。《拯救人类的哲学》一书是根据2009年稻盛和夫与哲学家梅原猛对谈的记录汇集成的。该书集中体现了稻盛和夫在21世纪对人类文明、国际关系、企业管理的最新看法。本文将全面解读这本书,系统地梳理稻盛和夫的文明观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16.
思想史视野与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斌 《史学月刊》2005,(6):11-14
历史与理论的关系,实质上是人类的社会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类的社会性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战后以来,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和专业分工所导致的学科“碎化”趋势愈演愈烈,弊端也日益明显。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复杂多维的国际政治现象,任何一种研究途径都有其合理性与有效性的限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国际关系的学科边界极为模糊,这就决定了依托不同的知识谱系,打破相关学科间的藩篱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以国际关系的历史研究与理论研究之关联这个基本问题为例,优秀的论著表明,理论思考可以卓越地体现在历史叙事之中,而历史实例的娴熟运用则能有力地支撑理论建构。但多年来国内这两类研究颇有一种相互隔绝甚至厚此薄彼的倾向历史家常常只摆事实不讲“道理”,认为国际关系不过是对外政策及其实践之总和,并无抽象理论可言;理论家则言“义理”而罔顾事实,视历史研究为小道,结果把理论架空。有鉴于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几位国际关系研究者,围绕几个具体研究领域来共同探讨这一主题。讨论的目的当然并非刻意高抬传统人文主义或任何单一研究途径的价值,而只是提醒人们举凡学术研究,无不靠事实与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推进。历史研究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历史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初的欧洲特别是英国,出现了一批主张改革现存国际秩序的自由主义学者。受此思潮的影响,从1919年起,威尔士、牛津、伦敦等大学相继创立了国际关系学科,由此出现的第一代国际关系学者提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学术思想,为日后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18.
高艳杰 《世界历史》2023,(5):87-100+158
海外华人史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界的传统领域,历经文化背景的时代变迁,因其复杂性成为吸收跨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地带。作为移民群体的海外华人所同时具有的民族性和跨国性,使得海外华人史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天然交集。借鉴国际关系学界方兴的“移民与国际关系”研究,有助于厘清晚清以来海外华人与中国外交,乃至更大范围的国际关系的历史交织。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海外华人历史,不仅意味着研究路径和研究对象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传统的侨史研究者需要加强对不同类别的历史文献的运用。海外华人与国际关系之间存在大量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中国学者有责任和义务挖掘海外华人群体在国际关系史中留下的复杂痕迹,及其所呈现的多重面像。  相似文献   

19.
王方宪 《世界历史》2003,(4):123-123
该书由吉林大学刘德斌教授主编 ,全书78万字。编者以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的演变为主线 ,系统阐述了近代以来包括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全书分为四编 :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 ;“均势”格局的兴衰 ;美苏主导下的两极世界 ;转型中的国际关系。本书在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 ,每章设有导言 ,章后列出名词解释、学习题和思考题 ,正文后附参考书目、大事年表和译名对照表。这有利于教学和自学 ,也是值得专业研究人员参考的国际关系史最新著述。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3年 3月出版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关系史》出版@王方宪$高等教育出…  相似文献   

20.
三联书店今年出版了洪育沂同志的《1931—1939年国际关系简史》一书(下称《简史》),这是我国学者著述的系统介绍三十年代国际关系史的专著。《简史》颇有自己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应该而且也已经受到我国史学界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