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澳门会展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其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旅游在国外已有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模式,近年来也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会展旅游的一些典型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然后通过分析澳门会展旅游的发展条件,提出了澳门会展旅游发展的粤澳合作“前展后厂”模式、“政府扶持+旅游博彩业带动”模式以及适合澳门会展旅游发展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历史学界在澳门历史的分期、定位和葡占澳门的特点等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作者在本文中依据历史事实,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世界》2014,(12):36-39
澳门是一座城,历史文化沉淀下的城市霓虹与旖旎的自然风光一应俱全,临近圣诞新年,这座城处处散发着浓郁香醇的年节气息,请享受这座城,享受它为你带来的。目不暇接的奇幻与美妙,享受它为你调制东西交融,传统撞击现代的美妙.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这座城的书奏似快实慢,流走的是躁动的凡尘,留下的是不忘的时光。  相似文献   

4.
16世纪中叶以降 ,澳门成为东亚极重要和繁盛的国际商贸港。但好景有限 ,从 17世纪中叶开始 ,由于葡萄牙国势的低落和新起殖民国家的挑战 ,澳门进入了漫长的衰落期 ,这种局面更由于葡萄牙有关当局实行排斥其他西人进入澳门的自闭政策而愈发严峻 ,到18世纪中叶 ,澳门经济已呈难乎为继的窘况。在清政府闭关政策的反作用下 ,葡澳当局采行外人入澳合法化的措置 ,由此带来澳门城市功能由葡萄牙贸易港向所有来华西人居留消费地的转型 ,澳门社会经济赖此得以复振 ,进而奠定“东方蒙特卡洛”的城市雏形。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随着澳门人口膨胀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地方政府为了加强对澳门地区的管理,颁布了诸多法律、规章制度,并在与葡萄牙人之间的博弈中,实际控制着澳门地区的管理权。  相似文献   

6.
杨颖 《丝绸之路》2014,(23):63-65
从没想到,第一次独自出行,竟然是在澳门。更没想到,走出关口后,第一眼看到的澳门,带给我的却是淡淡的失望:街道像饿了几天的细蛇,卡在楼与楼的夹缝中艰难地喘息;一辆辆巴士像掉进水盆的鱼儿,在狭窄的空间里缓慢挣扎;半新不旧的楼房,像晚礼服上的补丁,那份褪了色的华贵,更让人觉出几分寒碜来。一刹那间,有踏错时空的感觉。那些关于赌城的光怪陆离的幻想,破灭了。  相似文献   

7.
博彩业是澳门的经济支柱之一,已形成了以幸运博彩业为主的多元化体系。其特殊的管制制度可概括为“合法化,专营化”。博彩业重要的经济地位表现在:1、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2、在旅游业中占主导地位;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澳门传染病防控经历了“以治疗为主”到“以防疫为主”的演变。在医防结合制度建构方面呈现三个特征:从“零散处置”转向“规模管理”的现代医疗体系;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预防”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从“公共空间”嵌入“私人空间”,并倡导和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此转向既与传染病防控相关的知识增进、观念更新、技术进步密切联系,又是热带气候、地狭人稠、人口流动性强等本地环境相适宜的积极选择。民国澳门传染病流行、防范、控制与城市治理紧密相连,市政当局主导的常态化防疫机制的制度支撑,民间社会和各领域协同联动,多主体跨地域的协作互济,共同构建澳门日渐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协同的城市卫生治理体系,折射出澳门社会近代转型的进程与趋势。然因澳葡当局缺乏长远规划、行政作风拖沓怠惰、地方财力有限、华洋隔阂难以消弭等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其成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珠澳地区的考古发现为基础,全面而真实地揭示出珠澳在远古时期文化面貌上血肉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中葡关于澳门的交涉和新约的签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初的中葡澳门勘界谈判的回顾,揭示了清、民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围绕勘界展开斗争的过程。由于这一时期适逢中国政府发生更替,葡国政权也有变更,因而中葡谈判过程变得更为复杂。本文在评述这一时期的中葡关系时,特别注意到地方民众运动对于推动政府外交所起的促进作用,并予肯定。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品牌化:概念辨析和关系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颖  李天元 《旅游科学》2011,25(4):10-19,48
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对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定位和目的地品牌化三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指出了三个概念的独特的理论倾向点,并分析了在当前目的地品牌化背景下三者的整合运作与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对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旅游目的地营销方面存在问题的观察,本文探讨了与旅游目的地定位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旨在分析和澄清定位与品牌化的关系、旅游目的地的定位目的、品牌定位与品牌形象的关系、目的地形象的形成原理以及旅游目的地定位的原则,并就个别术语的使用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旅游地形象定位方法应具备的特性,指出了现有定位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旅游地形象体系的结构特征和认知规律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横向定位法、纵向定位法、独立定位法、抢先定位法等4种新的定位方法,并通过整合确定了旅游地形象定位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旅游目的地意象定位研究述评——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白凯 《旅游科学》2009,23(2):9-15
旅游目的地意象自20世纪70年代初产生以来一直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此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对此类研究成果的述评为基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旅游目的地意象的构成和发展过程,提出"destination image"的翻译应体现该概念的心理学构成,从旅游者心理研究角度将其译为"旅游目的地意象";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应着力将抽象的概念推理和具体的实证测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借助认知心理学理论成果提出了旅游目的地意象形成中的讯息加工过程及阶段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永博  沙润 《旅游科学》2010,24(4):84-94
本文是一篇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综述,在回顾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内涵结构、形成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旅游目的地意象时空变迁规律研究是旅游目的地意象理论发展的未来,而景观设计、创意策划和信息传播则是旅游目的地意象应用的新方向;我国学者还应重视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营养,积极开展中西贯通的旅游目的地意象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在中国广东东莞举办的两个不同主题定位的(即比较宽泛的及比较细化的)展览会的终端客户效益感知进行比较,试图探究展览会专业化主题定位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终端客户对主题细化的展览会的效益感知明显高于主题宽泛的展览会。因为主题细化的专业型展览会主题明确,有特定细分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升了终端客户相互的满意度。而主题宽泛的展览会缺乏明确的目标观众,也缺乏可供比较和信息交流的同类参展商,终端客户参展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17.
回归以来,澳门特区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生的国情教育,为特区开展国情教育奠定了法制基础;构筑课堂上的“三位一体”,即设置课程“底线”、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从而保证了国情教育的教学质量;在课堂外持续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在澳门中小学开展国情教育的经验主要有: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注重整体规划和制度配套;尊重教育规律,将国情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小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建立多元合作、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玺  毛蕾 《旅游科学》2009,23(4):31-35
澳门旅游业历来以博彩娱乐业见长。近五年来,澳门正借助中央政府推进澳门经济产业多元化的契机,大力发展会展及商务旅游业,并希望能在游客心目中树立会展商务旅游城市的形象。然而,从目前的游客感知情况来看,澳门旅游形象的转变仍然存在较大的困境。本文在分析旅游形象演变典型区域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形象演变的一般路径,并为澳门实施旅游形象的演变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美旅游目的地营销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跨越,迫切需要把市场营销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通过对中关两大旅游目的地之间营销模式及13个营销要点的对比分析,通过对美国DMO营销趋势的考察,提出中国旅游营销必须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8个领域:营销专业化,加大营销投入,加强网络营销,调整营销战略,注重游客市场调查,提高目的地服务质量,改进培训与教育,建立专业营销机构与加强跨地区协作。  相似文献   

20.
吴小天  李天元 《旅游科学》2013,27(3):18-25,71
进入新千年以来,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已成为旅游研究中广泛讨论的热点课题。但对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这一概念,人们的认识和界定实际上并未实现统一。本文在回顾已有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分别从语言、逻辑和认识论的视角对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进行辨析,旨在探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运动与作用,并尝试运用系统论思想构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之形成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