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史》中有两个秃里。《辽史》卷二五《道宗纪五》、《辽会要》卷二0《边域二·阻卜》:大安八年冬十月,“辛酉,阻卜磨古斯杀金吾哈古斯以叛,遣奚六部秃里耶律郭三发诸蕃部兵讨之。”《辽史》卷六一《刑法志上》:“穆宗应历十二年,国舅帐郎君萧延之奴海里强陵拽刺秃里年未及之女,以法无文,  相似文献   

2.
《炎黄春秋》今年第四期《劝君少颂秦始皇》一文中的“赫衣”应为赭衣。赭(zhě)衣,囚衣,也指囚犯。“赭衣”句出自《汉书·刑法志》对秦政的评语。原文是:“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13,(7):93-93
《春秋·公羊传》说:“天子嫁女平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意思是,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婚的,而是请和自己同姓的诸侯作为长辈主婚。诸侯的最高爵位是“公”,故而天子女儿就有了个称号——公主。在先秦时代,可被称为公主的并不限于天子的女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迎娶公主叫‘尚’)魏公主。”可见,诸侯之女也称公主。先秦诸侯女儿也称“君主”,如《史记·六国年表》说:秦“初以君主妻河”。《索隐》解释说:“君主,犹公主也。”  相似文献   

4.
《宋史·刑法志》三卷,错讹甚多.昔日邓广铭先生曾撰文考正过,读者得益匪浅.嗣后,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以及其他同志先后又纠正了不少错误.但其中仍有一些舛讹未被注意.今不揣浅陋,试加以辨正.页4964 熙宁初,置局修敕,……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按:《刑法志》所言与实不符.《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九载:“(熙宁)六年八月七日,提举编敕、宰臣王安石上《删定编敕赦书德育附令敕申明敕目录》,共二十六卷.”《玉海》卷六六《熙宁编敕》条同.又《宋史》卷二○四《艺文志》载:“王安石《熙宁详定编敕》等二十五卷.”《宋会要辑稿》言二十六卷,此云二十五卷者,当不包括目录一卷)以是知自熙宁初置局修敕,至熙宁中曾修定成新《编敕》二十六卷.《刑法志》云“元丰中始成书”,误也.元丰中所成书《元丰敕令式》,考《玉海》卷六六《元丰诸司敕式编敕》条,作七十一卷,与《刑法志》所言“二十有六卷”数不合.疑《刑法志》所云:“元丰中”为“熙宁中”之误.  相似文献   

5.
翻开古《辞海》,不难查到:“存:在也,有也。”“求:取也,索也。”《论语》有“求仁而得仁。”“真:伪之反。”《汉书·宣帝纪》有“使真伪勿相乱。”“实:诚也,事迹也。”《史记·庄周传》说:“率皆虚语无事实。”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古代的反贪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或集体公职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是历代整饬吏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反贪立法的着眼点。对贪官污吏,历史上或称“赃吏”。什么叫“赃”?《晋书·刑法志》说:“财货之利谓之赃。”其义与“贪”大同小异,因此惩贪也叫“惩赃”。纵观历史,历代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运用...  相似文献   

7.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对铜器铭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墨子·兼爱下》载:“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四王者亲行之。何以知先圣四王之亲行之也?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从汉代到唐约一千二百年间,史载出土有铭铜器的总数不到二十件,个别铭文早有学者加以考释,如《汉书·郊祀志下》就有关于张敞考释美阳鼎铭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壢昏礼起源考辨黄浩《礼记·昏义》中曾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又说:“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作为儒家经典的《仪礼·士昏礼》和...  相似文献   

9.
<正>灾害或曰灾异、天灾,是水、旱、风、雨、雹、霜、雪、疾疫、病虫害、地震、水土流失等各种灾害事件的集合体。《诗经·大雅·云汉》描述灾情的严重程度:“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汉书·宣帝纪》解释灾异:“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新唐书·五行志》论述灾害:“夫所谓灾者,被于物而可知者也,水旱、螟蝗之类是已。”详细考察可知,见载于史籍的灾害种类远不止水旱、螟蝗之类,《诗经》中已经记载有旱、涝、风、雪、霜、虫、鼠害、草害及水土流失等多种灾害,《汉书·五行志》也列举了数十种灾害。  相似文献   

10.
<正>岐周,又称周原、岐邑,金文中称为“周”。中国古代有关岐周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该书收录了许多与岐周相关的材料,如《大雅·绵》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孟子·梁惠王下》也记载了太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帝王世纪》记载“古公亶父是为太王,以修德为百姓所附。狄人攻之……遂杖策而去,逾梁山,  相似文献   

11.
1948年是国共两党决战的一年。当时,无需察看战场上的实力变化就可以做出人心向背、大势所趋的判断了。《世纪评论》刊登了傅斯年一篇气势不小的文章:《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被称为“傅大炮”的国民党“清流”人物傅先生质问宋子文:“今天连资本家也有许多同情共产党,开万国未有之奇,他把他的政府伺候得这样子,人民不必说了,他心中反正没有人民的”。  相似文献   

12.
《秦记》考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记》考识王子今现在已知秦国官修史书,是所谓《秦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焚书,“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史记·六国年表》又写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  相似文献   

13.
熏香·沉香·莞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蔚 《南方文物》2008,(3):146-148
我国先秦时期已有用香习俗,使用薰草,就是其中一种。薰,《说文·帅部》曰:“香艸也”。《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注:“薰.香草。”《山海经·西山经》对此草有载:“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相似文献   

14.
武新明 《文史月刊》2011,(10):59-60
孩子取小名之俗,古已有之。《礼记·檀弓》里说:“始生三月而加名。”《白虎通德论·姓名》里也说:“名者,幼少卑贱之称也。”这里的“名”指的就是小名,因为按古礼,长大后还要别取正名,也就是现在民间俗称的“大名”、“大号”。  相似文献   

15.
《礼记·曲礼上》:“父母存……不有私财。”《礼记·坊记》上也说:“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示民有上下也。”郑玄注:“身及财皆当统于父母也。”上古时代,老年人是不分户单住的,必须与儿女住在一起,因此也就没有孤独之说。  相似文献   

16.
彭博 《巴蜀史志》2009,(4):38-40
成都是一座典型的内陆平原城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的岷江流域盆地西部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之间的成都平原中央.秦汉以来就十分富庶,号称“天府之国”。成都人的闲适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隋书·地理志》说:其人“多溺于逸乐”。《宋史·地理志》也说:“其所获多为邀游之费,踏青药市之集尤盛。”元朝费著在《岁华纪丽谱》中也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明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入成都,号大西国。  相似文献   

17.
一传统解说难于否定酉周行用朔望月历制,朔与望至关重要。朔称初吉、月吉,或称吉,又叫既死霸(取全是背光面之义,死霸指背光面),或叫朔月。这种种称名,反映了周人对月相的重视以及朔日在历制中的特殊地位。传统的解说,初吉即朔。《诗·小明》“正月初吉”,毛传:初吉,朔日也。《国语·周语》“自今至于初吉”,韦注初吉:二月朔日也。《周礼》“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郑注月吉:每月朔日也。《论语》:“吉月必朝服而朝”,孔曰:吉月,月朔也。《诗·十月之交》“朔月辛卯”,唐石经作“朔日辛卯”。《礼记·祭义》“朔月月半,…  相似文献   

18.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刘乃叔《庄子·养生主》:“良疱岁更刀,割也;族庙月更刀,折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但其中的“折”,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从清代俞樾的《诸子评议》、王夫之的《庄子解》、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到今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  相似文献   

19.
汲取圣贤文化精华促进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人”一词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老子》中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成。”《易·乾·文言》中说:“圣人作而万物睹。”《论语·述而》中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荀子·性恶》中说:“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司马迁在《资治通鉴》卷一中说:  相似文献   

20.
《宋史》诸志的序言基本说清史料主要来源于宋国史诸志,清代学者也明确提出《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上个世纪40年代出现《宋史》的《职官志》、《刑法志》等抄袭《文献通考》说,至今许多学者沿用或夸大其说。本文主要就最早、最系统提出此说的《宋史·职官志》史料来源加以考辨。宋国史早已失传,通过查核《宋史》本书史料来源的说明及体裁、引文等,再搜集传世的宋元时期官私所修重要典籍引录的宋国史职官志片断史料,与相关的《宋史·职官志》相互比照,可以断定《宋史·职官志》抄袭《文献通考》说是缺乏依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