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脉运河通南北,千年文明系古今.杭州运河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流淌千年、润泽万物的它,为人们带来富庶的生活、灵性的文化和源源不断的好运. 千年的时光,各地的特色物产、饮食服饰、风情习俗等在杭州运河融会贯通,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留下诸多历史人文景观:漫步拱宸桥、广济桥,感受桥通两岸、静默千载的韵味;徜徉桥西历史街区、富义仓、大兜路历史街区,抚揽仓储文化、商埠文化的古老遗迹,体验文创产业的勃勃生机;乘一艘漕舫夜游运河,穿拱桥,临码头,赏雕刻,大运河的前生今世都被绘成了一幅幅画卷,铺开在运河的水面与桥洞之间,向游人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左岸,我的运河。左岸慢时光,运河新变化,是杭州的,也是中国的。1.左岸,其实在河的东边。河叫运河,运河不宽,却很长,1794千米,自北京通州开始,一直到杭州拱宸桥,我就住在桥边上。左岸的运河边上,有一个晚上会亮的标记塔,法国人设计的,1786KM,每天晚上,我都能从餐厅的窗外望得见它的亮光,光一闪一闪,船上的马达声沉重地传来,我知道,它依然是杭州的交通主  相似文献   

3.
正淮安是大运河重要的枢纽城市,运河文化因此成为淮安的代表性核心文化,也是新时期淮安精神的鲜明标识。21世纪后,淮安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将运河文化研究与城市运河文化建设融合并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2008年被中国古都学会授予"运河之都"称号。"运河之都"城市名片是淮安人民以运河文化为荣,对运河文化自信的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麦浪  钟鸣 《风景名胜》2015,(1):119-136
有人说,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运河,都有一个运河情结。有人画运河,有人拍运河,有人写运河,有人说运河……于是,一条运河有了千万种姿态与风景,并渐渐演绎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条运河。不管是黑白色调的数码照片,还是黑白色调的钢笔画,它们都在无形之中遮住了运河影像本身的情绪,一组黑白相片,一组黑白画作,各自串联在一起,就各自变成了一个个等待播放的默片,挣脱了色彩的禁锢,给足了人们臆想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张向芳 《风景名胜》2013,(10):12-18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每个杭州人都有运河情结。杭州人长期枕河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享受着运河,品味着运河,点缀着运河,保护着运河,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贯穿中国东部,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中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运河访谈录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每个杭州人都有运河情结。杭州人长期枕河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享受着运河,品味着运河,点缀着运河,保护着运河,使大运河杭州段成为贯穿中国东部,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中最有活力、最有魅力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运河遗产及其保护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锋 《中国文化遗产》2011,(6):12-20,10,11,6
为突破自然河流的局限性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或治水防洪,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运河的开凿.运河遗产保护不仅因其反映了人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等方面演进的历史而显得格外重要,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遗产调查、遗产评估、保护规划、遗产管理、遗产监测等各方面都因其时空演变复杂、跨水系甚至跨流域、遗产体量巨大、动态性和在用性等特征表现为尤其困难.我国是最早开凿和利用运河的国家之一,也是拥有运河数量最多、长度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运河保护面临问题最多、最尖锐的国家。以拟申遗的中国大运河为例,阐述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背景下运河遗产保护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期望对解决我国运河遗产保护的现实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为突破自然河流的局限性和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或治水防洪,人类很早就开始了运河的开凿。运河遗产是人类认识水性、利用水系、发展农业、预防洪灾、开展水运的智慧体现,运河遗产也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文明进程的历史见证。运河遗产保护不仅因其反映了人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水利等方面演进的历史而显得格外重要,运河遗产保护中的遗产调查、遗产评估、保护规划、遗产管理、遗产监测等方面都因其时空演变复杂、跨水系甚至跨流域、遗产体量巨大、  相似文献   

9.
运河上的桥     
从现代的意义来讲,运河是这座城市最早的“高速公路”。它不仅为杭州城的创业史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传统,也献出水、桥、风光和岸的两侧;它既流淌过惊心动魄的岁月,也摇曳着温润平凡的时光。当我试图去了解这些过往而穿行于两岸的杨柳丛中时,运河上的桥梁,就像往来摆渡的船只,引领我听到这座城市地心处的荡桨声。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从漕运体制的角度对宋代运河多有关注,而对运河水情和航行的研究还有不足,且对运河通船能力有过高判断。推进宋代运河研究,应着眼于考察运河的具体水情、通航能力和航行方式。汴河、淮南、浙西和浙东四运河水情不一,水深较好时为五尺,一般为三四尺,且常出现枯水和浅阻。汴河适航漕船一般为四五百料,最大为六百料,座船(客船)一千料已甚困难,其他运河适航漕船一般为二三百料。除北宋汴河可全线通流外,其他运河都设置有堰闸以解决不同地势河段间通航和保水问题,基本趋势是改堰为闸。运河航行中用帆不是稳定的航行方式,最稳定有效的方式是拉纤。运河两岸修有纤路,并制定了维护纤路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满足大宗商品运输的需求,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修建的前提条件。大宗商品运输需求的递增推动了运输变革时代的到来,开凿运河成为当时解决大宗商品运输问题的最优解,作为运输大动脉的运河也成为工业革命早期的生命线,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运河运输廉价而不快捷的不足日趋显现。资本化运作是运河修建的必要条件。运河主要由贵族地主和工商业资本家投资,通过建立运河股份公司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但资本化也带来投机和短视问题,大量的运河被修成了窄运河,成为日后运河迅速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注重技术革新是运河修建的充分条件。英国运河是工业社会的产物,运河开凿技术革新是工业革命时期技术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技术进步不断推陈出新,出现了以铁路为代表的运输革命,廉价快捷的铁路运输更放大了运河运输的不足,这是英国运河迅速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业的兴衰,是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一个写照。  相似文献   

12.
聚落文化遗产是大运河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运河兴衰息息相关。宁波段运河聚落文化遗产历史久远,保存类型丰富,历史价值突出。宁波运河的开凿和变迁对运河聚落整体格局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关系紧密;同时运河聚落的产生和发展也促进了运河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运河经济的发展。如何保护好运河聚落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意在梳理宁波段运河聚落文化遗产的构成情况,并对宁波段运河聚落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京杭运河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京杭运河曾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历代政府开挖运河的目的大都是为控制边远地区及运输漕粮 ,但运河的畅通 ,客观上对于南北交通路线的开辟、沿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 ,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 ,运河史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上个世纪初 ,张景贤《北运河考略》(《地学杂志》第 9、1 0期 1 0卷 ,1 91 9年 )是最早公开发表的研究运河史的论文。到了三四十年代 ,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和论文逐渐多了起来 ,清水泰次《明代漕运》(《史学杂志》 ,1 92 8年 )、高殿钧《中国运河沿革》(《山东…  相似文献   

14.
赵洪容 《风景名胜》2010,(10):104-104
陈华泉人生中的绝大部分时光,是在运河边度过的。运河,见证了他人生的变化;而他,也见证了运河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2012,(10):24-24
10月17日,阿姆斯特丹舞蹈节重返阿姆斯特丹。这个电子音乐年度盛典聚集了来自学院和高科技舞曲领域的优秀人才。连续四晚的活动,将引爆整个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荷兰首都,其运河数量超过威尼斯,桥梁数量超过巴黎,享有“北方威尼斯”之称。她的城市布局犹如一把扇子,扇柄就是中央火车站,然后由内向外有辛厄尔河、绅士运河、皇帝运河、王子运河和最外面的辛厄尔护城河形成五道弧。阿姆斯特丹很小巧,主要的景点都集中在这个扇形中。达姆广场由30多万块石块铺成,  相似文献   

16.
无锡南门,旧称望湖门。从望湖门过南长桥,沿着南长街行不远,到跨塘桥,便来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入口广场上,置有吴良镛题字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巨石和"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石刻。在入口处,矗立着一座仿古牌坊"丛桂坊",额题"运河古邑"。站在跨塘桥上向南眺望,京杭古运河缓缓流淌,  相似文献   

17.
法国米迪运河(the Canal du Midi)位于法国南部,建成于1667年到1694年之间,它长240公里,航运水道网络有360公里,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其有328个建筑物(闸、导水渠、桥、隧道等),是近代最重要的土木工程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10,(10):54-57
杭州香积寺曾是大运河湖墅地区著名的寺庙。民国期间,大运河上船只往来繁忙,香积寺连夜晚都是灯火通明,是杭嘉湖一带香客从运河到灵隐、天竺朝山进香的必经地,在运河及杭州佛教界拥有很高的地位。香积寺里供奉的紫那罗王,是何方天神?  相似文献   

19.
洛水河床在隋唐洛阳城筑建前后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并非是筑城时将其改道,使其贯都。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最初主要是利用自然河流洛水,漕渠开通后,其漕运功能代替了洛水,成为运河的一部分。储藏通过运河运来的租粮的含嘉仓,其筑建年代在高宗、武则天时期。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政府为了保障漕运畅通,以"治河、导淮、济运"为基本思路,在今淮安市码头镇和杨庄镇一带进行了一系列治水活动,从而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清口水利枢纽工程。其中,里运河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河道变迁、运口移位及相关附属设施的建设都是治河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京杭大运河申遗之际,我们在码头镇对里运河的一段进行了考古发掘,了解了其基本规模和相关的堤防设施,以及与其他水利设施的关系,对研究明清时期运河沿革、运河与黄淮的关系、运河与漕运文化、宗教祭祀活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