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9年12月,我出生在山西孝义县一个贫苦的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八路军在我家乡一带开展的抗日救国斗争吸引着许多青年人,我幼小的心灵也产生了参加八路军的冲动。1938年2月,年仅9岁的我经萧华将军批准正式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宣传队,走上了革命道路。当年初冬,我又调到一一五师独立支队(也叫晋西支队,陈士榘任支队长)宣传队。  相似文献   

2.
1939年穿单军装的季节,八路军一二九师晋冀豫边区纵队(太行军区的前身)司令部驻在山西辽县的下庄,往东10里是上庄。从上庄东行下二三十里陡峭的摩天岭,山脚下往北是河北省邢台县的浆水川沟。当时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兼游击总司令鹿钟麟及其部属就驻在这浆水川沟一带。  相似文献   

3.
抗战初期的1937年9月中旬,中国第二战区为保卫山西,阻止日本侵略军南下进犯太原,在晋东北内长城平型关一线组织了山西境内的首次大规模的平型关战役。战役期间的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为配合正面防守的国民党军队,在平型关东侧灵丘县乔沟一带伏击日军后续部队,歼敌千余人,缴获  相似文献   

4.
回忆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训练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夏天,抗日战争周年时,我在武汉参加了宋美龄领导的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担任训练组组长。史良担任本会的联络委员会主任,沈兹九担任化事业组组长。史良是名律师、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沈兹九当时是《妇女生活》杂志的主编,救国会女领袖之一。我是怎样被宋美龄罗致到会里的呢?  相似文献   

5.
1941年冬,八路军山东纵队胶东第5旅14团反“扫荡”转移至栖霞、福山交界一带期间,所属第2营在福山县猴子沟的一次伏击战中,意外俘获了两名德国人。  相似文献   

6.
1938年,周恩来同志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主要分管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搞统一战线工作;二是主管外事工作.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长江局内成立了国际宣传组,这是我党的第一个外事工作部门.当时,我具体在那里负责,下面还有章汉夫、毕朔望.只有这么几个工作人员,也没有什么办公楼,记得是在汉口意大利饭店里办公.国际宣传组的第一个任务是翻译毛泽东同志的《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这也是第一次将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印成外文向国外发行,可惜的是手稿在向重庆撤退时,随“新升隆”轮船被炸沉而遗失了;第二个任务是给莫斯科国际通讯英文版投稿,宣传中国的抗日情况和我党的政策方针;第三个任务是开展外事活动,争取国际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周恩来同志从事了大量外事活动,接见了不少国际友人.  相似文献   

7.
邓锡侯,原是北洋时代割据四川的军阀,军阀混战时期占据四川、西藏两省,后被国民党收编为地方军.他政治上腐朽没落,思想上保守落后.1938年春,自周恩来同志在武汉会见邓锡侯后,给他很大的教育.从此,邓锡侯逐步由反动、顽固的旧军阀立场,走上背离蒋介石,投向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光明大道.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抗战.这时,四川军队也奉命陆续出川,先后有六个集团军在南北战区对日作战.这是四川军队第一次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而战.邓锡侯到第二战区与日寇作战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也在这一战区的山西境内,朱德总司令任第二战区副长官,邓部属朱总司令指挥,川军与八路军协同作战配合甚好.通过这一阶段的接触,邓锡侯亲眼看到八路军英勇善战累战皆胜,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8.
1924年参加革命后,我一直做地下工作。大革命时期搞兵运,先是在西北国民军驻陕独立二师任党代表,后任杨虎城十七路军张汉民团的军需主任。离开张汉民部后,仍在西安一带搞地下工作,以西安雍懋商行经理的身份作掩护。抗战初期,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任命我为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运输科长,主要工作是负责为八路军采购及运输物资。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西安事变”爆发,尤其是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在平型关的巨大胜利,共产党、八路军成为民族民主运动的希望和救星,受到了全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关注和爱戴。青年们纷纷涌到西北来,要求参…  相似文献   

9.
正一这是一部青春的日记,关于成长,关于友谊和爱情,关于烦恼和痛苦及其驱除与疗救,以及战争环境里内部斗争的磨炼……日记作者刘燕瑾,八路军冀中"火线剧社"的女兵,1938年入伍,1939年入党。日记历时五年,从1943年至1947年,正是作者20岁到24岁的青年。她穿着灰色土布军装,走过历史上这一段从抗日战争敌后惨烈的反扫荡,直到国共两党  相似文献   

10.
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诞生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也是党取得政权前公开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唯一的党报.《新华日报》社址在汉口府西一路大陆里(今民意一路大陆里).这是党的新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同志说:《新华日报》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11.
卞利 《中华遗产》2013,(11):125-125
在晋中的巨商豪族中,最先发迹的很可能就是灵石县静升村的王氏家族。王氏族人外出经商约起于景泰年间(1450-1456年),至六世的王贤已是“本乡富家翁”。隆庆五年(1571年).塞外鞑靼俺达部与明朝议和,长城各口外开始茶马互市,王氏十一世王新命和十二世王大纪和王大清等人抓住这一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背景 “七·七事变”,抗战爆发,朱德总司令率领八路军,从延安东渡黄河,来到山西前线抗日。 1938年初,八路军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朱瑞、副主任唐天际等同志,在阳城县西南山里的横河镇下寺坪村,成立了“中共晋豫特委“(首任书记聂真)和“晋豫行政联合办事处”(简称晋豫办,主任郭清文,副主任刘裕民、刘北斗),创建了“晋豫边区游击队” (唐天际任司令员),活动在阳城、晋城、高平、沁  相似文献   

13.
1945年7月27日,在毛利大队长的指挥下,亲率独立步兵第十四旅团第二四六大队的士兵们,正在山西省襄垣县榆林村一带,搜索破坏铁路的八路军和民兵.我的职务是曹长,担任指挥班班长,也参加了这次行动.已是夜晚十点多了,部从追到了榆林村,在距村口200米远处,发现有两根被撬坏的铁轨.毛利大队长命令“停止追击!进村搜索,男人都给我抓来.”  相似文献   

14.
沿河西走廊西行,一路上,最壮观的景色是逶迤的长城。长城,从遥远的山海关走来,从险峻的八达岭走来,进入大西北后,沿河西走廊奔向西陲大漠。长城万里,气势非凡,带着秦时明月,带着汉时烽烟,穿越2000年历史空间,饱经风霜的容颜上刻满了沧桑。我沿着长城的足迹西行。长城巍巍,大漠茫茫。长城线上,我看见西域商旅的驼队在艰辛跋涉;我看见霍去病的骑兵在呐喊冲杀;我看见林则徐谪戍新疆远去的背影;我也看见塞外一行行新绿的左公柳……一只苍鹰在长城线上展翅翱翔,在长空写下挑战大自然风云的诗行。一片梧桐为荒野撑起一片绿,在戈壁滩上伴着长城至少已有数百年之久。在今天,伴随着长城的,当然已有长驱万里的铁路线,有312国道上川流不息的汽车长龙,还有远远近近耸起的城市和散落的村庄。戈壁深处泛起绿色的田畴,长城脚下游动着洁白的羊群。今日长城不再寂寞。我背负着行囊,沿着长城向西走,走在西部大开发的行列中。我双手触摸着长城千年不朽的黄土,思绪在心头翻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城啊!汇聚着中华民族不尽的智慧和创造,承载着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诗篇!长城,你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长城很古老很古老了,但它依然坚韧执著,大步向西,始终不渝地坚守着万里边塞。长城坚...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七年九月,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同志到武汉筹备成立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于一九三七年十月下旬成立.地址在汉口府西一路安仁里二号(现汉口民意一路安仁里二号).处长是李湘龄(即李涛).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1日,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一”反“扫荡”60周年纪念日。我刊曾于去年第4期登载征稿启事,并拜访了一些当年在冀中血火大地战斗过的老干部、老战土。本文即著名作家徐光耀应邀惠供的一篇力作。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生于1925年,1938年参加八路军,一直在部队中做政治、文化工作。1958年以后,因被错划为“右派”,转至保定市文联。1981年改正后调到河北省文联,曾任党组书记和主席。1996年离休。作品有《平原烈火》、《小兵张嘎》、《昨夜西风凋碧树》等。 在这部名为《血色冀中——“五一”反“扫荡”六十周年祭》文集未出版前,择其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锄奸部门工作网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1938年4月,陕北高原春色正浓。自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新四军正在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一切,给了陕甘宁边区新的鼓舞和力量。然而,事物总是存在矛盾的。这时的抗日军政大学绥德分校里,发生了多起自杀、逃跑事件。究其原因,是当时搞了个“坦白运动”,犯了一些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斗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 23日,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总馆的25名同志,在汉阳西陲的燕子窝惨遭敌机轰炸而壮烈牺牲,这是震惊全国的一起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9.
1938年夏,我所在的八路军第一二○师(师长贺龙)接到上级命令:护送白求恩同志由陕北到山西抗日前线。部队首长命令我带领1个班执行这项任务。当我知道要护送的是一位来帮助八路军抗日的外国友人时,心里不禁有所顾虑:我以前从未见过外国人,语言不通怎么办?但我仍然坚定地向首长表示:“一定克服困难,坚决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当时,我只有十七八岁。  相似文献   

20.
活动消息     
“对,就是这儿!”《华夏地理》2007年1月号中的《寻失落的长城》刊登后,引起了很多长城爱好者的关注。长城保护志愿者严共明发现第58页中的老照片很眼熟,他初步判断拍摄地点是在涞源唐子沟一带,于是请父亲严欣强查找了以前在这里拍的照片,果然发现一张山形比较一致的照片,加上这一地带楼橹建筑外观也和老照片上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