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至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侵华日军虽然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土,但却不能彻底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使得中日战争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持久的消耗战,这种局面是日军领导层预先估计不足的,也是他们最不愿意见到的。尤其是那些曾在侵华日军中担任过高级领导职务的高级将领,对百万日军深陷侵华战场深为忧虑,极力主张增加兵力,重新发起战略性进攻,攻占重庆、西安、延安等中国大后方,彻底消灭中国的抗日军队,迫使中国政府投降,结束对华作战。但1938年10月以后的国…  相似文献   

2.
王猛 《黑龙江史志》2013,(10):56-58
豫湘桂战役是抗日战争后期,日军发动的投入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作战区域跨度最大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的中方的失败固与国民政府政治腐败、军事落后分不开,更与日方直接关联。以河南会战为例,战前日本政府做了积极的战争总动员,以及具体的战术准备,同时密切关注国民政府方面的情况,搜集情报,同时也调配了充分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支撑,再加上日军指挥机关与各作战部门的有机联系,使得日本方面始终处于有利的战争态势,可以说,国民政府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是一种的必然的战争结局。  相似文献   

3.
日军占领武汉后,兵力不足,国力下降,被迫停止战略进攻,中国的抗战进入第二阶段。国民政府统帅部在南岳召开有中共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确定第二阶段的基本战略仍是持久消耗战略,但应由第一阶段的“向敌退却消耗”转变为“攻势消耗战”。为执行南岳会议的方针,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国民党投入全军一半以上的兵力开展“冬季攻势”,攻击范围遍及绥西、晋南、豫北、豫东、豫南、鄂北、鄂中、鄂南、湘北、赣北、皖南、浙东和桂南等广大地区。其中,桂南会战是跨战区调动25个师的兵力,包括将新建立的全国唯一的机械化军投入主攻,对付入侵的日军精锐师团,表明统帅部是下了极大决心的。高锐主编的《中国军事史略》和郭汝槐、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以下简称《作战记》)论述“冬季攻势”时,所称道的战役不尽相同,都予肯定的则是桂南会战。《作战记》还特别指出,桂南会战中的昆仑关攻坚战是“整个冬季攻势中最强有力的一役,不仅在军事上挫折了日军的锐气,对其政治谋略也是一个沉重打击”。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认为桂南战场夺回昆仑关是一个“决定性的胜利”,“造成敌战略上的部分被动”。日本防卫厅研究所编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以下简称日军《作战史》)也承认,在1939年中国军队的“冬季攻势”中,日军“付出的牺牲是过去作战不曾有过的”,“深感敌尚强大”。国军反攻昆仑关时,从东京赶来前线视察的日军大本营参谋次长,看到其21军司令部“充满悲观气氛”。日军后来撤出桂南,固然是由于国际局势变化使其能从越南境内切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但与桂南军民不断对其进行袭击,也有重要关系。日军《作战史》记载其重占昆仑关后3个月间在桂南进行师旅规模的扫荡即达4次,可见其受到压力之大。  相似文献   

4.
194 4年 4月 ,日本华北方面军以六个陆军师团、一个坦克师团、一个航空军等计 16万兵力 ,根据“一号作战”计划 ,发动了以打通平汉铁军南段 ,消灭汤恩伯部主力为目的的“京汉作战” ,(中方称豫中会战 )。面对日军的侵略 ,大部分中国军队不战而退 ,望风而逃。而在许昌地区 ,暂编第十五军、第二十师等部队却奋起抗战 ,成为豫中会战中国军队仅有的几处顽强抵抗之一。笔者通过调整研究 ,分析现有资料 ,对其中的三个问题浅谈个人管见以供学者参考。一、许昌作战的起止时间及范围豫中会战 ,由日军而发起 ,日军始终处于主动进攻的态势 ,掌据着作战…  相似文献   

5.
<正>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入侵。日本的战略意图是先占华北,再与国民政府军队主力作战,防止蒋政权西迁,迫其投  相似文献   

6.
日本大和民族素以行事缜密、一丝不苟而闻名于世,日军作战也以战力彪悍、精于谋略而著称。日军侵华战争的表征为武力之蛮狠,其内在密布着整套作战思想,撇去其侵略者邪恶的本性,日军作战思想可谓作战哲学。研究日军作战思想,对日军整个侵华战争的研究以及日军今后的势态把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四军在苏北的情况》这部日军文献为主要分...  相似文献   

7.
吕梁三捷     
“吕梁三捷”是日军侵占汾阳初期.当地人民配合八路军打击敌人、阻止其西进侵犯延安的重大伏击战。1938年9月,正当日军大举向武汉、广州进逼之际.华北方面的敌人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调集部分兵力,试图一路由风陵渡向西夺取西安,一路由军渡进攻延安,妄想实现其侵占我大西北的罪恶计划。  相似文献   

8.
南昌会战     
南昌会战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初期。对于这次会战,过去著述和研究都不多,拙文拟就其军事态势、会战经过及战役得失等问题,试作粗浅探索,以就教于同行。一、会战前双方军事态势,战略意图和兵力配备日本政府早在1938年1月11日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方案》、制定《陆军作战指导纲要》和根据此纲要而发布的《大陆命令第二百四十一号》中,已明确规定“大本营的意图在于确保占领区”,“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企图扩大占领区”。并规定由西苏尼特、包头、黄河、黄泛区、合肥、芜湖至杭州之线以东的占领区为治安地区,而将作战地区仅仅局限在华中的安庆、信阳、岳州、南昌之间狭小区域内,兵力配备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内。同年10月25日,日军侵占武汉后,因兵力损耗较大,日本大本营为适  相似文献   

9.
1939年8月,我八路军115师在山东鲁西梁山地区以劣势装备和与敌相等兵力全歼日军一支装备优良的“王牌”大队,上演了一幕精彩的战争活剧,它不仅创造了抗战史上中国军队首次以同等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而且击毙日本皇族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严重打击了日军盛行的“武士道精神”的“自尊”,震撼了当时的日本国内和日军上层。  相似文献   

10.
1939年8月,我八路军115师在山东鲁西梁山地区以劣势装备和与敌相等兵力全歼日军一支装备优良的“王牌”大队,上演了一幕精彩的战争活剧,它不仅创造了抗战史上中国军队首次以同等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而且击毙日本皇族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严重打击了日军盛行的“武士道精神”的“自尊”,震撼了当时的日本国内和日军上层。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宁。作为伪满洲国国防建设的重要一环,关东军在东宁及下辖乡镇大量驻兵,在国境地带修筑大型防御工事。东宁日军侵华要塞阵地群——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日军自誉为"东方马其诺"。在东宁的战略部署上,关东军给予高度重视,其意图在于巩固国境的军事防御、加强边境前沿地区的进攻力量,做好对苏作战的充分准备。1941年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利,大量抽调在"满"兵力,关东军在东宁的兵力锐减,防御工事形同虚设。关东军对苏决战的彻底溃败中东宁成为了"最后的战场"。  相似文献   

12.
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初期的平汉路战役(豫中会战),日军以大规模兵力与机械化部队的闪电战,造成国军惨败。国军惨败的重要原因是蒋介石与军委会情报判断错误后,作了错误的军事部署。情报判断错误的原因,除日军保密措施良好、国军电讯被截听外,也因长期以来前线部队普遍提供夸大失实情报,造成军委会不信任,军委会遂主导情报判断的真实性。军委会情报判断错误有两个重点:(1)在日军从黄河北岸准备至发动攻势的初期,始终误判为如往常人数不多的局部攻势。(2)日军目的是歼灭国军主力,却误判为打通平汉路,因此将军队部署在地形平坦的许昌,企图以阵地战配合附近山区精锐部队进行侧击,以便击破日军。国军在许昌失利,在匆忙奉命撤退的混乱中,通讯中断,遭日军围歼而导致惨败。  相似文献   

13.
一、罗斯福耍了蒋介石1945年春夏交接之际,世界战场的局势已发生巨大的转变。在欧洲战场上,苏联军队已经强渡奥得河,进占波兰,即将对柏林展开最后的进攻;另一边,西线盟军此刻正从法国进入德国作战。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军队已进攻马尼拉、硫磺岛和冲绳岛。中国方面,1945年5-6月间,日军为了打通湘黔重要门户,调集了6个以上师团达20余万人的各种联合兵力,疯狂地向湘黔一带的国民党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全面进攻。由于第四方面军备战积极,战术上运用恰当,结果雪峰山会战日军几乎全军覆没。经此役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遂一蹑不振,…  相似文献   

14.
何孔蛟 《安徽史学》2021,(4):86-95,116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建立了以皖西为核心的大别山敌后游击根据地.新桂系借鉴治理广西经验,结合敌后抗战实际,加强根据地建设,使根据地在敌伪环伺的险恶环境中,一直坚守至抗战胜利.大别山敌后游击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战略震慑作用,牵制了日军兵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打击了日军有生力量.但由于国民党政权自身的局限性,根据地内党政协同不够、派系斗争激烈和民众动员工作的有限性,使根据地未能持续发展壮大,逐渐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5.
刘峰 《近代史研究》2023,(2):89-102+161
日军的“扣号作战”是1944年“一号作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为了执行此项侵略行动,日本华北方面军曾大规模地从后方抽调兵力,由此给华北的敌后抗战留下了大展拳脚的空间。通过研读日方留下的史料档案可以发现,受“扣号作战”的影响,华北日军此后无论在“地上”的博弈还是在“地下”的较量中,都表现得颇为被动狼狈,面临着捉襟见肘、疲于奔命的困境。其采取的因应措施、构思的阴谋诡计最终未能得逞,并在这一背景之下进一步迎来了中方的反攻前奏,开始快步迈向战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军开始加强对持久战、总体战战略的研究,在理论与制度上进行准备。《帝国国防方针》确定,日军战争战略以速决战为优先,同时兼顾持久战,以美苏为主要假想敌,将中国排序于其后,并据此确定了对华军事部署。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希冀以有限的兵力实现速决战目标,其间虽亦制定了对华持久战规划,但出于对战争前景的乐观预期,日军对自身军事进攻与政治诱降的效果做出误判,无法下定实行战略收缩以减少消耗的决心。因此日军持久战计划多次让位于其"速决"投机,在投机失败后,又不得不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迭代,缺乏政策稳定性,其原因是日军对中国军民抗战能力与决心的低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抗日战争吏上,芷江受降是光辉的一页。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向盟国投降。8月21日日军投降专使今井武夫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派遣,飞抵湖南芷江洽降,向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8.
浅析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作战指导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第一阶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也是中国在该阶段诸次防御战役中组织的最为成功的一次会战。由于中国方面充分汲取了历次作战的经验教训,利用了武汉周边的地形地利,实施了正确的作战指导,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日军的作战主动权。反观日军方面,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华北敌后战场上日军对八路军的进攻常通过扫荡作战进行.冀中军区在1942年5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发动的大扫荡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除了日军本身实力占优、战术上进行一定调整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日军此次作战不是一般扫荡,而是以彻底摧毁冀中根据地为目的的作战.冀中军区没有在扫荡初期及时觉察到这一点,只以一般扫荡来对待,最终在局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被迫转移.  相似文献   

20.
困兽犹斗,日军发起“1号作战” 1943年下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开始发生重大转折,在太平洋战场,日军连吃败仗,使日军大本营不得不考虑在太平洋战场失败的情况下如何坚持“长期战争”的问题。为此,日军参谋本部作战科长真田穰一郎对战局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在难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情况下,如能在中国大陆占有牢固的立足点,同东南亚战场连成一气,就能坚持长期战争。真田升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后,服部卓四郎继任作战科长。同年11月,服部到所罗门群岛了解太平洋战况,认为太平洋战线极有可能被盟军突破,日本只有依赖亚洲大陆,这就必须打通中国南北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