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南阳博物馆60年代初征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一件春秋时期宋国铜敦,现介绍如下。铜敦有盖,子母口,深腹,圜底,腹两侧有对称环耳,三蹄形足。通体素面。盖顶三纽已残缺,盖和器身合在一起呈圆球形。口径15.5、通高15厘米(图一)。器盖和器身内各有铭文30字,内容相同。器身内铭文为: 朕宋右帀(师) (廴止),隹 (惟) 赢赢。昷昷 (盟,明) 易 (扬) 天恻,(允日) (骏) 共 (恭) 天尚 (常),乍 (作) (?) (粢) (非米) (餥) 器,天亓 (其) 乍 (作) 市 (祓),于朕身永永有庆。(图二) 器铭第三行"恻"字盖铭作"则"。又  相似文献   

2.
(1)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在成都华西大学内,是私立博物馆,民国三年筹建,二十一年秋正式成立。(图一)馆址很简陋,古物博物馆借华大图书馆二楼全部,自然历史博物馆借生物系教室一间,医牙科博物馆借教室二间。内容有考古、民俗、自然历史、医牙科学。藏品数量:文物15885、自然历史13573、医牙科学28127件。建国初仍属华西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华西大学古物博物馆拨归四川大学,建成四川大学历史博物馆。华西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华西大学医牙科博物馆建制被撤消,藏品被分散。(2)成都通俗教育馆博物馆,在成都少城公园内,是市公立博物馆,民国十三年(1923年)八月八日开馆,馆址简陋。仅有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8,(5)
1952年前后,新乡市博物馆先后从安阳、辉县收集到七件青铜器,铭文完全一致,皆为"妇(?)(聑奜)",经故宫博物院唐兰先生鉴定为一组铜器。七件器为:鼎一、卣一、尊一、簋一、角一、爵二。现分别介绍于后。鼎:通耳高23、耳高3.7、口径18.4厘米,重2320克。深腹,圜底,直耳,柱足。两耳和足不在一条垂直线上。铭文位于口沿内壁下。颈部饰兽面纹,以雷纹为地,器底有方格状铸痕(图八、九)。  相似文献   

4.
娄君盂小考     
浙江省博物馆曾藏有春秋时期的娄君盂一件(旧称要君盂),系孙诒让后人捐赠。器失盖,口沿部分略残,束颈鼓腹,小圜底,器身满饰两组乳丁蟠虺纹,兽首环耳铸于肩突部(图一)。腹内壁铸有铭文六行共二十六字其中重文二(图二):  相似文献   

5.
一弭叔簋隹(唯)五月初吉甲戌,王才(在)蒡(丰),各(格)于太室,即立(位)中廷.井叔内(入)右师察.王乎(呼)尹氏册命师察:易(锡)女(汝)赤舄攸勒用楚弭白(伯)师察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休,用乍(作)朕文且(祖)宝?(簋).弭叔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上弭叔簋近时出土于陕西蓝田县,今藏西安陕西省博物馆.据段绍嘉"蓝田出土弭叔等彝器简介"云:"1959年6月间,蓝田县城南约五华里寺坡村北沟道中,陆续发现一批西周青铜彝器,据初步了解共有十六件.计鬲六、?六、盨二(一残缺仅存破盖)、壶一、钟一.其中四鬲、四?、二盨、一壶......现存省博物馆.其余二鬲、二?,存蓝田县  相似文献   

6.
1962年12月,山西省博物馆入藏了一件新莽天凤元年的量器——(氵曰糸)仓平斛(图版肆:1,图一)。这件量器,据说原藏于太谷书法家赵铁山家,后来辗转流传,博物馆在太谷购得。此斛保存良好。斛系铜质,圆桶形状,素面,腹部附有两耳,一耳之旁又有一凸起的方匡,每边宽4.1—4.2厘米,深0.2厘米。斛的腹壁方匡旁,阴刻篆书铭文三行:(图二)  相似文献   

7.
辽代玉魁考     
徐琳 《考古与文物》2006,(4):100-106
南京大学博物馆馆藏一玉器,器身长13.5、宽9.6、连器柄宽13.4、高3.5厘米(图一)。此器用优质和阗青白玉仔料雕成,质地致密温润,泛油脂光泽,白中微微带有青色,外壁一侧还留有一块桂花黄皮。器身为椭圆形,敞口,  相似文献   

8.
流散美国的晋式青铜器——礼器篇(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蟠螭纹鉴(图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1930.704),高29.5、宽59.6厘米,周身饰浅浮雕蟠螭纹,并以两道晋国铜器特有的辫形绚索纹作界带,肩腹部设耳一对,造型为长有花冠和弯角的兽面(图二),时代约当春秋末期。鉴的用途为盛水、藏冰或盥洗。  相似文献   

9.
1992年5月,岐山县枣林乡郑家村唐墓被盗掘后,经宝鸡市考古队、岐山县博物馆协同清理,出土元师奖暨其妻柏氏合葬墓志一方(现存岐山县博物馆)志石方73厘米。覆斗式盖。盖题“大唐故使持节都督鄯州刺史上柱国开国男元府君之墓志铭”篆书(图一)。志文37行,满行38字(图二)现录其全文如下:(加标点,夹注笔误字。碑别字、异体字一律换用现行正体简字。并附注元师奖历次任官的各州地理位置于文后)  相似文献   

10.
公朱鼎及相关诸器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公朱铜鼎所见有三器。一是公朱左官鼎,1960年陕西临潼出土,铭文为:“公朱左官(盖面横刻)“十一年十一月乙已朔左官冶大夫杕命冶喜铸贞(鼎)容一斛“(腹外横刻)(图一)二是公朱右官鼎甲,出土地点不明,后流八美国,铭文为:“公朱右官”(盖面横刻),(图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馆征集到二件青铜铧。现将这二件青铜铧分别简述如下: 一、器身呈等腰三角形、身中部凸、铧尖部饰牛头纹、铧身铸有“李正”二字系工匠名有稍鼓起的扁形銎、长21.9厘米、重1.8公斤。铧尖及两边无磨损痕迹。从整个器形来看,铸造精细,铜质厚实,工艺繁缛(图一)。二、器身呈等腰三角形,有一道高高凸起的脊,两边及尖部锋利,为半椭园形,有扁形銎,两面饰简化饕餮纹,长28.2厘米,重2.3公斤,系实用器,尖及两边有明显的磨损痕迹及泥土(图二)。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78,(5)
这件铜器(图一)是凤台郊区出土的,1976年4月由我馆收集,当时已残碎成十二块,经上海博物馆协助修复。器身为圆筒形,旁有一环钮,钮的一侧器壁上书"郢大(府贝)之敦(?)□"六字(图三),末二字笔划不太清楚,可能是器物名称,器底刻一"午"字(图二)。通高12、外径11.3—11.5、内径10.5—11、内深11.5—11.7厘米。用水测量容积为1110毫升。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在开展"湖南出土珠饰研究"项目时,在湖南省澧县博物馆发现并整理出两套罕见的元代玉带,均为20世纪80年代发掘出土。澧县双龙乡花庙村出土玉带澧县双龙乡花庙村出土的一套玉带共7件带饰,分三种形制:第一种是带饰略呈圆形,器下有一椭圆形扁环。共2件,均长4.9、宽4、厚0.8厘米。1件完整(图一),1件背面稍有缺损(图二)。青白色玉,光洁润泽。正面浅浮雕雕六瓣花卉纹,侧面有略呈长方形的横向  相似文献   

14.
1969年和1981年,咸阳市博物馆先后收集到两件铜器,现介绍如下。馆陶家铜连鼎 1981年收集。此器由四个造型相同的鼎连结而成。四鼎大小一致,分别有盖(其中两盖已失),盖上有三个环纽,盖可以倒置。鼎均为敛口、子母唇、鼓腹、圜底,各有两环形耳,外侧各有一蹄形足。腹部皆有凸弦纹一道(图一)。其中一鼎腹部有铭文一行共二十字:"铜连鼎四合,容各三斗,并重九十三斤,馆陶家霸田。"(图二)其中一鼎通高22、口径21.5、腹径27.5厘  相似文献   

15.
王孙雹簠及其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夏末,在湖北当阳县赵家湖以北五里旮家岗墓区范围内,M5东1米处,出土一批春秋中期的青铜礼器,计有鼎四,缶一,簠二。其中两簠形制相同,底盖扣合,整体呈矩形(图版壹:2、3),器腹、底盖、口沿、唇部均饰蟠虺纹(图一),两端中部各有兽头装饰的环耳。通高23、长28.8、宽22.6厘米。盖内和器底内铸对铭,共八字,分两行(图二):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博物院一九二七年创立于开封市三圣庙街,始称河南博物馆,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图一)。早期因收藏了新郑郑公大墓、辉县甲乙墓、安阳殷墟等重要墓葬和遗址的考古发掘品而名重一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河南省会由开封西迁郑州,一九六一年河南博物馆也由开封迁址至郑州。新迁址的河南省博物馆先坐落在郑州市人民路(图二)。一九九八年又迁至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并更名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占地面积十万余平方米,展厅面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浙江省长兴县发现了一组三座明代墓葬,墓葬破坏严重,多件随葬品已流散,经清理出土了两件青瓷器,一件是三足炉(图一)、一件是贯耳瓶(图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兴县博物馆:《长兴石泉村明代墓葬清理简报》,《文物》2015年第7期),其器形、胎质、釉色等特征与传世的哥窑型器物较为接近。此墓中有"明故巢松吴先生之墓"的墓志,因此年代为弘治十三年,即公元1500年或稍后不久。与此器物最为接近的考古出土同类型器物,当属明定陵的金瓶,原报  相似文献   

18.
中爯父簋:两件,形制相同。南阳市北郊砖瓦场出土口径21.5、高24厘米,敛口,体宽,鼓腹。双耳作龙首形,有垂珥。圈足上有三虎头,下为短状虎爪。盖上中部有圆形握手。器、盖饰窃曲纹和瓦纹(图一)。器、盖皆有铭文。盖上铭文为:“南申白(伯)大宰中爯父厥(奚司)乍(作)其皇且(祖)考(彳屖)(夷)王监白(伯)蹲(?)用享用孝用易眉寿屯右康和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享。”(图二)。器内铭文为:“中爯父大宰南申厥(奚司)乍(作)其皇且(祖)考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六六年出土于湖北京山县苏家垅的曾国铜器群中,含有铭器十件,其中铭为"曾侯中(仲)子斿父……"或"曾中(仲)斿父……"者六器,铭为"黄朱□……"者二器;另簋(见图一)二件同铭,计六行三十八字:佳"(唯)正二月既死霸壬戌,趸乎乍(作)宝簋,用圣夙夜;用享孝皇祖文考;用匄眉寿永令(命)乎其趸(万年)永用."(见图二)铭辞虽属简短,却对辩明此器的族属(或国别)以及时代的推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兹试作浅议求正.一、释"?""?乎"之"?"作"?",此字甲骨文作"?"(《殷虚文字》甲编,一六一页)、"?"(林二、一七、二二、);类似之字,在金文中亦常见,如《秦公簋》:"?囿四方"之"?"作"?"(《三代》九、三三),  相似文献   

20.
文博简讯     
《文物》1973,(11)
1972年,我馆征集了各类历史文物四百余件,其中有青铜器百余件(大部分为车马饰、生产工具和兵器),现选出西周青铜器三件介绍如下: 1.白夸父盨(图一):通高16、口长24、宽17、腹围86厘米。通体布满一层翠绿色铜锈,器口、盖口沿均饰有重环纹,两耳有螭首,盖有四足,可却立。从器形和纹饰看为西周晚期之物。盖底有铭文六字(图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