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巨大变化。前此严重对立的国内各政治势力,尤其是武装对抗的国共两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走向联合,共同抗日,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未停止,但其内容与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同时,为着动员广大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民主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冬学运动.冬学运动是为了配合抗战要求进行的一项群众性的政治教育运动,并且取得了颇有成效的民众动员作用.本文主要是从冬学运动的前期宣传动员工作、具体实施阶段、实施过程中民众动员的特点以及其在民众动员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几个方面来论述冬学运动的民众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充分调动民众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制定并实施了民众动员政策.但是由于其阶级局限性,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政治上坚持个人独裁和国民党一党专政,文化上禁锢抗日言论、摧残进步文化,且不断制造国共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其史治的腐败等原因,造成其民众动员能力严重不足,致使国民政府形成了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相似文献   

4.
论晋察冀边区的社会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如何动员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投身到抗日战争及社会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去,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学术课题。无疑,中共采取的减租减息、统一累进税等改革措施,对于调动农民的抗日积极性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其他方面社会改革的作用也不能忽略。笔...  相似文献   

5.
<正>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敌我斗争进入更加激烈的阶段,儿童也需动员起来参加抗战。在日本侵略者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重压迫下,儿童的抗日积极性日益高涨,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只有积极参加抗日武装斗争,才能真正保卫自己,保卫祖国。  相似文献   

6.
徂徕山起义是抗战初期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发动的抗日武装起义,起义成功后组建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是山东地方党白手起家创建的抗日武装主力。中共山东地方党在基本独立运行状况下,通过动员民众积极参与、吸收国民党散兵游勇和民间武装创建起自己的抗日队伍。这与山东特有的政治与社会生态密切相关,更主要是山东地方党积极执行中共中央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政策,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抓住历史先机,凭借统一战线、耐心细致扎实有效的群众工作与坚决的抗敌斗争、红军建军经验等,艰苦卓绝努力扩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周圣亮 《安徽史学》2016,(4):145-150
李宗仁及其新桂系势力,趁全国抗战之机入主安徽。为了巩固地方统治,顺应抗战形势需要,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较开明的政治改革和施政措施。诸如:提倡民主化建设,积极任用抗日进步人士;健全基层政权,反对和惩治官吏腐败;开展民众动员,维持国共统一战线,等等。为抗战初期安徽敌后群众性抗日运动的兴起,以及大别山地区的持久抗战,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无数英勇青年投入到抗日斗争中,活跃在斗争的最前列。中国共产党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广大青年,尤其是农民青年参加抗战。在晋西根据地内,广大青年的文化水平整体上而言是很低的。为了提高广大青年的文化素质和爱国思想,动员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斗争,晋西青委会积极组织社会教育,利用夜校、识字班、冬学等各种形式让青年可以学到文化知识。但在在这一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民国档案》2021,(3):55-65
乡村基层政权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在1942年后受到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县区以上行政公署的重视,根据地发动了旨在改造和健全基层政权的乡选活动。在乡选过程中,华中抗日根据地党政组织大力动员乡村民众积极参加,各阶层参与程度不一,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取向。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乡选最大化地展示了乡村民主,并建立了以广大民众为中心的新型基层政权,增强了乡村各阶层对抗日根据地政府的信任感及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陈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在政治动员工作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陈云认为,只有对人民群众进行充分的政治动员,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使他们自愿地热烈地参加抗战工作,中国共产党才有可能坚持长期抗战。他提出了通过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民众组织于团体之内以及采取宣传教育等方式来进行政治动员。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陈云的政治动员思想,对于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组织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民参政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设立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中国共产党参政员在国民参政会中,团结其它抗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为争取民主政治而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场斗争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第二是保障各抗日党派的合法权利;第三是促进宪政的实施。这三个方面反映了实现民主政治从基本民权、到多党并存、直到建立全国性的民主政权,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间势力是国共两党以外的有着共同政治倾向的政党、政团及民主人士的总称。中间势力的党派、社团在大革命失败后出现,并在反蒋抗日和救亡御侮的斗争中发展起来。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间势力已表现颇为活跃,不仅已经开始出现了具有政党性质的中间势力组织,而且随着中间势力中不同政治要求和政治倾向的团体和个人逐步凝结,使民主党派的发展逐渐具备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众动员反映的是政治主导和社会大众双方围绕一个政治目标而发生的动员和参与关系。在抗战时期民众动员主要表现为中国政府调动民众积极参加抗战。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初期,邓颖超和周恩来曾在武汉生活、战斗了10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她和武汉人民一起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斗争,在她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的主力军,其在严密、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坚持斗争,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的斗争主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初创期、鼎盛期和后期,其中东北抗日联军的初期和鼎盛时期的斗争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但是对东北抗日联军后期的战略转移,存在着很多认识的片面和误解,本文将从战略转移必要性、后果及影响的角度出发,结合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的实际,对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戚南强 《大江南北》2022,(10):36-37
1941年,抗日战争处于艰难的相持阶段。日军为了控制东南沿海,向浙东地区进犯。同年4月,浙江省“三北”地区(指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北部)相继沦陷。当时的局势是日伪军势力逐渐嚣张;国民党大部队溃退,部分政权还在;我党主要利用公开合法身份建立抗日武装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敌伪顽与我斗争尖锐复杂。  相似文献   

17.
动员是中共政权话语体系与政治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性概念,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高效的动员机制是中共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保障。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动员实践中,政治动员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大会集中动员、小组深度讨论及个别情感谈话等方式,构成了政治动员的整体性链条,而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的示范效能与微观机制和技术的灵活运用,则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动员的实际效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成为推动"南下"战略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亦为中共政权的动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教育运动,其目的是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动员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投身到抗日战争及社会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去。边区社会教育的开展,立足乡村社会的实际,寻求教育与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扫除文盲的同时,实现了对民众劳动观念的重塑,从而推动边区生产的发展,加速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的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一次伟大实践。它使我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了经济和财政的严重缺乏,保障了抗战的供给,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生产运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我党对广大民众进行的多种形式的政治动员,其成功地实施对我国当今的政治发展仍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蒋经国"赣南新政"时期的社会动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支援抗战和建设新赣南是“赣南新政”时期社会动员的两大主题。蒋经国身体力行,动员干部,革除旧弊,树立新风;发动民众,措施多端,形式多样。其动员民众的思想既有国民党动员政策的脉络可寻,又受苏联模式感染甚钜。社会动员是一个荡涤旧俗、裂变旧的社会心理信条的过程,赣南社会由此经受了苏区革命以来新一轮的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