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史学的代表著作,而《资治通鉴目录》与《资治通鉴考异》是与《资治通鉴》关系最密切,相辅成行的派生书,三者可作为一个整体观之。从《资治通鉴目录》各卷卷首所题的司马光结衔可知,《资治通鉴目录》进呈时间不一。本文从司马光结衔的变化,探讨《资治通鉴目录》列次进呈的时间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孙卫国 《安徽史学》2018,(2):19-28,118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鉴训义》与《资治通鉴纲目训义》,充分显示他对二书的重视。他熟知《通鉴》故事,日常政事中,经常引用,以为资政之策。《通鉴》与《纲目》对朝鲜的影响,既是朝鲜政治与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朝史学交流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问世,中国编年通史体例臻于成熟。此后,摹仿续书者代不乏人。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体例几依《通鉴》。明代,有陈桱的《通鉴续编》,薛应旗、王宗沐各自撰述的《宋元资治通鉴》,“但陈书义例全袭《通鉴纲目》,内容也疏舛过其;王书年月差错,事迹脱落;薛书  相似文献   

4.
燕凌 《炎黄春秋》2006,(8):80-80
记得杜老润生在《炎黄春秋》2002年迎春座谈会上曾经说过:要把《炎黄春秋》办成《资治通鉴》现代版。我查了一下,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总共九千多页。《炎黄春秋》15年出了172期,如果每期都是80页,总共就是一万三千多页了。每页的字数也比《资治通鉴》多许多。总计应该有两三部《资治通鉴》那么多了。当然,重要的不在字数,而在于它是“现代版”。《资治通鉴》基本上是供帝王将相作鉴戒的,“资”的是专制统治的“治”。到了新中国,这些应该说是“俱往矣”。将近三十年前辞世的现代伟人,生前也经常把这部大书放在身边,大概从里面也曾领会到不少治国谋略,实行起来自然不会原样照搬,而是“还看今朝”,我们是身受其惠的。  相似文献   

5.
现在容易读到的《资治通鉴考异》,本子有两种,一是中华书局1956年标点排印的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散布其中。这是当今《资治通鉴》最好的本子,读《通鉴》,读它当然最好。可是若读《考异》,读这个本子则甚为不便,因为文字...  相似文献   

6.
读《资治通鉴疑年录》王子今《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史中时代跨度最大的一部巨著,久已被公认为不朽之作。《资治通鉴》问世之后,历代学者或注、或补、或续、或校,世代相继,形成了一门“通鉴学”。近一千年来,研究者除了肯定、赞扬、学习、继承《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优...  相似文献   

7.
史学精粹     
<正>姜鹏:《司马光施政理念在历史编纂中的表达——从〈资治通鉴补〉对原作的改动说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资治通鉴》问世后,对其注释、订补、改写、续写之作不断出现。明代学者严衍的《资治通鉴补》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订补著作。在《资治通鉴》卷十六汉景帝后元三年、卷十七汉武帝建元元年这一段历史书写中,司马光采取了史实叙述与相关评论前后颠倒、错置,并对重要历史文献进行借用、删节以凸显己意的手法,用于表达自身的施政理念。严衍发现了这段文本中史实与评论颠倒、错置的问题,也发现了司马光对文献的删节  相似文献   

8.
朱熹生前,《资治通鉴纲目》尚未定稿,朱熹卒后的第十九年,《资治通鉴纲目》始刻于泉州。其后屡有翻刻,并被誉为万世史法、史家准绳。入明,朱熹的地位至高无上,《资治通鉴纲目》及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之必读书,故内府、藩王、各地官署、书坊均纷纷翻刻,以应各方之需。明朝距今不远,明本《资治通鉴纲目》存世颇多,现以年代先后,择其要略考于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究《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令人致疑的《宋朝要录》一书。此书无作者,无卷数,官、私目录少有著录,最早仅见于明《永乐大典》宋字韵《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随后不久残佚。本文考证得知:(一)该书成于明修《永乐大典》之前,所载内容多来源于宋代《实录》,故疑为《实录》脱本;(二)明修《永乐大典》时用以增补《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10.
潘昆 《收藏家》2006,(2):65-68
《资治通鉴纲目》南宋朱熹撰。五十九卷。记事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主要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增损而成。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是从历史上总结统治人民的经验,以便巩固封建政权的统治,但这部书太庞大,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不易为读者所领会。南宋时,朱熹从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出发,依据《资治通鉴》编写《资治通鉴纲目》一书。用提纲挈领的话表明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这称为纲,再用简略的叙事说明事件或人物的情节,这称为目。比起《资治通鉴》原书,内容大为压缩,为统治者提供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近世中朝史学交流中,明代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节要续编》的地位尤殊。该书旨在宣明尊华攘夷的正统史观,并以"节要"的形式续作《资治通鉴》所载史事之后的宋元历史,可谓宋代义理史学在明代的重要表现。《资治通鉴节要续编》自明中期传入李朝朝鲜,历经多次翻印,流传甚广。它在朝鲜王朝逐渐与《史记》、《资治通鉴》及《通鉴纲目》相比肩,成为朝鲜君臣及一般读书人掌握宋元历史的主要渠道,乃至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优先读本。书中倡导华夷之辨的正统观念及对宋元史事的评论意见,更对朝鲜人士的史观、史论有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代司马光所撰史籍《稽古录》的存在,几乎被巨著《资治通鉴》的光芒所遮蔽,迄今为止的研究比较薄弱。本文缕述了《稽古录》的成书经纬与内容构成,论及了《稽古录》与《资治通鉴》的关系,并指出了《稽古录》不同于《资治通鉴》的私家著述性质,同时还梳理了历代评价和版本源流。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历史影像模糊的《稽古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著作,因其史料搜罗详尽、史实考证细致、错误较少而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然而《资治通鉴》毕竟受到各种条件所限,所记史事不可能尽善尽美,存在一些错误并不奇怪。本文将现存的其他典籍,如《梁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等记载,与《资治通鉴》梁纪部分进行比对,发现一些错误。归纳起来可分成四种类型:一是时间记载失误,二是求简删省而导致错误,三是摘编史料发生失误,四是在删并史料时出现失误。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企盼学者在引用《资治通鉴》史料时,有必要加以仔细比对,从而确保所引史料的准确性,防止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4.
杨雨蕾 《世界历史》2002,(3):113-115
《资治通鉴纲目》(简称《通鉴纲目》)被认为是朱熹改纂司马光《资治通鉴》而成的一部重要的史学作,据《高丽史》的记载,《通鉴纲目》当在13世纪末、14世纪前半期高丽朝末期已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到朝鲜王朝时期,又通过燕行使臣大量传入。  相似文献   

15.
唐初名将刘仁轨所撰的《河洛记》是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时,记述隋末唐初时期史事重要的原始史料来源。《资治通鉴考异》中引用《河洛记》共达32处,其中《通鉴》记述从之者有18处,其余14处大部分也是引而不论,由此可以看出《河洛记》这部古籍重要的史料价值。可惜这部书今天已经亡佚了,我们只能通过《考异》和其它一些书籍的引用窥见其中的一些残文片断。对《河洛记》这部古籍进行详细地考证,并用其与正史所记载的史实进行比对,对于我们了解《资治通鉴》的史料来源,以及补正史之阙和纠正正史中的谬误,都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笔者通过流传与佚失、内容与价值等方面对《河洛记》详考,并附《河洛记》的残文辑录。  相似文献   

16.
《资治通鉴》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受到历代人们的重视。该书成书之后,历经宋、元、明、清这些主要的朝代,版本的流传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时至晚清,以四大藏书楼为代表,各自分别记录了《资治通鉴》的流传情况。尽管这不是该书完整的流传脉络,但是我们可以管窥该书大致的发展方向,对其版本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两汉纪》是首次将两汉历史以编年体写就的史书,《资治通鉴》在成书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两汉纪》的成果。《两汉纪》通过影响《资治通鉴》,进而影响到两汉题材历史演义的成书。主要表现在体裁形式的影响,叙事方法的影响和正统观念的增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笔目前在校点全国高教古委会古籍整理资助项目《续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清朝李铭汉、李于锴编辑,光绪二十九年武威李氏家藏木刻本)的工作时,经常借鉴中华书局校点本《续资治通鉴》,获益匪浅。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发现其中有些关于辽人姓名异写所产生的错误。今将笔校点部分中此类情况择其要,订正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宋史·卷二百八十九·高琼传》载:“咸平三年,……授(高琼)殿前都指挥使。”按:“咸平三年”,误。应作:咸平四年。咸平三年时,殿前都指挥使是范廷召(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九·范廷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四月第23条》),而高琼当时正任并代都部署、步军都指挥使(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三年正月第2条》)。殿前都指挥使、河西节度使范廷召于咸平四年正月病死(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咸平四年正月第2条》)。据《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20.
《续资治通鉴长编·神宗朝》取材考燕永成《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是南宋李焘修撰的一部北宋编年体通史,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九百八十卷。又有《修换事目》、《举要》和《总目》,通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千卷《长编》中,李焘用功最勤的是治平至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