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阙”     
说“阙”邓沛“阙”是中国古代宫殿前的高大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瞬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如汉代人刘熙《释名·释宫室》:“中间阙(缺)然为道也”。“阙”又可以称作“观”、“魏”、“象魏”、“魏阙”、“冀阙”等。如《吕...  相似文献   

2.
唐初著名政治家魏徵生于何处,历来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魏徵本传》说他“生于周大象庚子,名徵,字玄成,巨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人”。《新唐书·魏徵传》说他是“魏州曲城人”。近现代人编著的史书分歧意见更大,张(木为)辑《唐文选集》称魏徵“巨鹿人”,《名人大辞典》称魏徵“曲城人”,而《辞海》“魏徵”条却载:“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又称魏徵是“巨鹿下曲阳人”,其根据是《北史·魏长贤传》有“魏长贤为巨鹿下曲阳人”的记载,魏长贤系魏徵之父,其父生于此,其子的籍贯亦当是此了。无论近现代人的意见怎样分歧,最有说服力的当然应该是古代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仍习称长安为“咸阳”楚一鸣自西汉以来,在关中立国建邦的王朝皆都于渭河南岸的长安,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有称长安为“咸阳”的习惯。今就读史所见,略举数例,以见其概:1.《文馆词林》卷695引曹植《毁鄄城故殿令》有云:“大魏龙兴,只人尺土,非...  相似文献   

4.
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因为“《通鉴》之取材,多有出于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唯《通鉴》可以当之。”可惜,以往治魏晋南北朝史者多以为《通鉴》成书较晚,尤其是魏晋南北朝部分,下距宋代已数百年,不能起史料书的作用,主要拿它当“通史”读。实际上,《通鉴》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史料价值是不应低估的。 (一) 《四库全书总目》说《资治通鉴》为“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之“绝  相似文献   

5.
張馳 《中华文史论丛》2023,(1):111-136+402-403
唐懿宗時期發生四星會聚於畢、昴的天象,分野爲趙、魏,懿宗令成德節度使王景崇披衮冕以厭勝之,《舊五代史·唐莊宗紀》認爲這是李存勗魏州即位之兆。僖宗時期,發生“木星入斗”的天象。《新唐書·天文志》將之繫於乾符六年(879),《北夢3)言》、《册府元龜》等則曰“乾符中”,並將之與王鐸問占、朱温天命建立起聯繫。根據計算,唐代後期確實發生了這兩個天象,但與史書記載時間並不吻合。實際發生過的天象,經過五代史官的改造,便成爲證明君主天命的有利徵兆。從這兩件史事中,可以一窺歷史記載的實相與變相、史官誤載的有意與無意之間的關係。  相似文献   

6.
山西芮城县境内的古戏台,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据《史记·魏世家》注:“魏,姬姓之国,武王伐纣而封焉。”魏即今芮城县城北5华里之古魏城,为西周古城。魏国宫禁在今涧西村北方圆约180亩地的范围被称为“紫城地”,城东之柴村为魏国的柴市。位于魏城南之令花村,传为魏侯之花园,当时人们曾在此教练歌舞,被后人称为“梨园”,并在此村建有琵琶亭。琵琶亭当为古戏台之雏形,只不过当时不为老百姓娱乐,而只为魏侯专门演出而已。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朝义阳郡沿革与地望考辨石泉鲁西奇一、魏晋南朝义阳郡沿革(一)汉末章陵郡与魏、晋、宋义阳郡《宋书州郡志》(卷36,以下简称《宋志》”)司州刺史“义阳太守”条云:“魏文帝立,后省,晋武帝又立。《太康地志》、《永初郡国》、何《志》并属荆州.徐则南豫也...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太宗纪》: 有高阳贼帅魏刀儿(他书皆作魏刀儿部将甄翟儿) 自号历山飞,来攻太原,高祖击之,深入贼阵。按:历山飞“来攻太原,高祖击之”。误。历山飞进攻太原与唐高祖镇压历山飞乃是两件事。历山飞进攻太原,在隋大业十二年四月。《隋书·炀帝纪》:“癸亥,魏刀儿所部将甄翟儿复号  相似文献   

9.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所写《象祠记》中的象祠遗址,近日在黔西县被正式发现。《象祠记)是王阳明先生著作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选入了《古文观止》一书,其开篇句就说“灵博之山,有象祠焉”。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所注和贵州《大定府志》所载,“灵博山在贵州黔西县境”。据此,黔西县组织有关专家多方考证,发现灵博山就是该县素朴镇内的“麟角山”,因山下多住彝族人民,彝语又称“山”为“博”,故又叫灵博山。“灵博山”原本建有以纪念传说中舜皇帝之弟“象”的祠堂,为当地彝族先民世代供奉,后于清初吴三桂剿水西时毁掉,于…  相似文献   

10.
象祠考     
近年在贵州省黔西县东部发现的象沉遗址,是古代水西重要的文化遗迹之一。由于年代久远,扑朔迷离,有必要对之作一番考证,以供研究和旅游开发参考。(一)象词的发现主要是受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所作的《象词记》启发,这篇文章因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入《古文观止》而流布天下。《象词记》起句即称:“灵博之山、有象沉焉。”这已经确定了象词的所在。那么,“灵博之山”具体在什么地方呢?文中接着叙述“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调之。宣慰安君,因诺兹夷之请,新其词屋,而请记于予。”这说明建了象沉的“灵博之山”是在“诸苗夷”所居…  相似文献   

11.
魏广君     
《收藏家》2010,(7):95-95
1964年生于河南郑州。有《率真堂书画篆刻艺术》、《魏广君山水画艺术》.《江苏画刊提名21世纪优秀艺术家——魏广君》、“中国画坛——60一代·魏广君》,《空潭饮真一魏广君》,《中国篆刻百家——魏广君》、《当代中国画市场调查报告·魏广君卷》、《当代书法十家·魏广君卷》等多种画册出版。多家专业报刊发表专题,多次参加学术提名展、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诸葛亮伐魏临行之际,向后主奏出了著名后世的《出师表》,他在向刘禅推荐贤臣时说道:“长史、参军,此皆贞亮死节之臣也。”这里提到的“参军”即指蒋琬。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市)人,东汉末年,蒋琬跟随刘备入蜀。他办事干练,诸葛亮伐魏,他负责军需粮草供给,常以“足兵足食”补充军队,为伐魏立下了汗马功劳。蒋琬历任广都长、尚书郎、参军、长史等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54,(4)
編号:第○四○号类型:摩崖龕建造時代:魏内容造象:只存正坐佛一躯,未經后修。按姿态当为垂膝,但今腿部已残缺。两侧壁间所存橛眼,可知原立有造象四躯,今全失。壁画:佛后尚可见圆背光,龛口頂壁有宝盖残痕,余不能辨。编号:第○四一号类型:摩崖龛建造時代:魏内容造象:正坐佛一躯,未经后修。左侧造象無存。右侧只存残座。壁画:全不辨。编號:第○四二号类型:摩崖龕建造時代:魏内容造象:正坐佛一躯,余全失。  相似文献   

14.
近读《北史·魏本纪》,发现几例人名、职官及删减方面的错误,随手摘录,并加以校勘。兹举例如下,以备参考。(本文所用《北史》、《魏书》、《资治通鉴》均以中华书局标点本为准。) 一、人名错误 1.《北史·魏本纪》第二(P54):“(太平真君二年三月)辛亥,封蠕蠕郁久闾乞归为朔方王。” 按:“郁久闾乞归”应为“郁久闾乞列归”。见《魏书·世祖纪》(P94)“(太平真君  相似文献   

15.
经查多个版本的《靖州志》及《鹤山集》所载《靖州鹤山书院记》,文尾均缺少撰文时间之落款,独明抄本洪武《靖州志》中所载文尾署有“宝庆二年秋八月戊申临邛魏了翁记”15字,为考证书院落成时间提供了重要证据。清末民初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以为书院建成于绍定元年,而彭东焕《魏了翁年谱》则认为当在宝庆三年三月之前,但没有更具体的时间。明抄本《靖州志》的这一文献记载能够证明书院建成时间在宝庆二年秋八月,或此前不久,魏了翁到达靖州贬所半年左右书院即已建成。  相似文献   

16.
有人认为《齐民要术》“喜烂”的“喜”是“善”的形近之误,因为“喜”没有“容易”义。本不同意这一说法,列举充分的书证证明“喜”当“容易”讲乃魏晋南北朝习用语。  相似文献   

17.
鸿篇钜制超迈前人——读高敏教授主编《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李庆新张荣芳高敏先生自五十年代起师从前辈大家李剑农、唐长孺教授,潜心精研,在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研究上积聚深厚,成就卓著。八十年代初承担国家“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一年出版的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上册),是建国以后断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收获,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十年动乱之后,作者对原作重新改写,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作者在《魏晋南北朝史》这部著作中,极为重视对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治乱兴衰经验的总结。他引用《尚书·仲虺之诰》中的成语“取乱侮亡”来说明当时一个带规律性的社会现象。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如果内部安定团结的话,无论敌人势力怎样强大,也不见得会被消灭掉。”“只要自己  相似文献   

19.
隋唐类书、古注所引《战国策》之“魏公叔痤病”“靖郭君善齐貌辨”二章佚文与今本明显非出自同一版本系统。《战国策·靖国君善齐貌辨》较《吕氏春秋·知士篇》几同复制,若《战国策》非袭自《吕氏春秋》,则相反之说和二者同源必具其一,那么《史记》关于《吕氏春秋》书成后“布于咸阳市门”的记载便不能成立。《春秋后语》乃晋孔衍据《战国策》和《史记》熔铸而成,但其所载“魏惠王死”“魏公叔痤病”二事皆无今本《战国策》点睛之笔的评论性结语。多种证据表明,今本《战国策·魏惠王死》等五章袭自《吕氏春秋》,其中《魏惠王死》一章吸收了《春秋后语》的成果,时间在安史乱后至宋初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东晋南朝时期庐江何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庐江何氏兴起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南朝,衰落于侯景之乱,是东晋南朝时期著名的侨姓高门之一。考察这一家族主要成员的生平行状、婚姻仕宦以及文化特征,有助于我们认识士族门阀问题。一《晋书·何充传》:“何充字次道,庐江潜人,魏光禄大夫祯之曾孙也。”按魏晋时期庐江郡潜县,地当今安徽霍山县。“魏光禄大夫祯……”句有两点应校正:其一,“祯”与“桢”形近致伪,当作“桢”。其二,何桢入晋方为光禄大夫,“魏”字误也。关于何桢,史书无传,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