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这是首次发现大量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汉代天文图。此图位于观赏星图和科学星图之间,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整体结构属于早期“三垣二十八宿”体系。题名星官大多与文献记载相符。图中描绘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手执规矩等形象,显示伏羲星象为天市垣、女娲星象为牛郎织女等。壁画星图为研究汉代丧葬习俗、神话传说以及天文学发展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2015年发掘的靖边杨桥畔渠树壕汉壁画墓系长斜坡墓道、砖券拱顶前后室结构,整个墓室除主墓室南、北、西三面直壁未绘制壁画外,其余均有分布,壁画总面积约20余平方米,内容主要有星象图、持铩门吏、车马出行、侍女、宴乐等,特别是位于墓室拱顶部分的星象图,是中国考古首次发现的四宫二十八星宿具有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的天文星象图。为我们准确地认识二十八宿及中外星官提供了科学依据,壁画星象图表示了三垣、中外星官以及黄道和日月相对位置,该壁画墓的出土同时也为汉代建筑、服饰、兵器以及风俗、神话、宗教、美术绘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经对星象图和壁画车马出行图的初步研究,我们认为该墓的时代为东汉中晚期。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重视人物记述,自古皆然,这是由地方志书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二轮志书万不可忽视对人物的记载。既写事又写人,既写已故人物,又写健在人物,既写大人物又写小人物,这样的历史才是完整的历史,这样的志书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入志人物不畏其多,入志人物不唯"故";入志人物不唯"官",志书是官书,官修官编,但绝不是职官之书;入志人物不唯"正",以记正面人物为主,同时也收录了少量较有"身份"和影响的反面人物;搜集入志人物资料方法不唯"一";撰写入志人物不唯"凑"。  相似文献   

4.
《明亚中大夫山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郑君墓志铭》《敕封安人继妻陈氏墓志铭》是明代正德年间南昌知府郑及其家族史料的新发现,详细记载了郑与"宸濠之乱"相关的细节线索,对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如关于"宸濠之乱"中郑受陷害的史实,传统史料记载较为粗略,而墓志提供了宁王朱宸濠谋劫郑家人等珍贵翔实史料。关于郑复官日期,一般史料记载为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通过志文之载可纠正复官日期为嘉靖元年(1522)正月。此外,二志中所录墓志题名资料,亦可印证相关史籍记载。  相似文献   

5.
敦煌具注历日所见"本命元神"及相关图像,当指中国古代北斗七星禄命信仰体系下相对于本命星神而言的元辰星神。由于十二生肖与北斗在宗教信仰上的关联、以及北斗七星官神在造型方面的相近性,故敦煌具注历日将生肖置于星官帽顶的构图方式,不仅可以客观表达以生肖代表本命、以星官代表元神的双重象征,而且就视觉效果而言,也避免了因本命星神与元辰星神同为北斗星官、容易导致在造型上相雷同的冗沓。隋唐墓葬中冠戴生肖的人像俑,当与敦煌历日见载的本命元神图像一样,是元辰(元神)信仰与生肖信仰相结合的产物,用以展示和传递北斗在古代中国"注死回生"的宗教隐喻。  相似文献   

6.
刘宗迪  宋亚 《民俗研究》2024,(2):80-89+159
历法的发展历程,最早是物候历,其次是观象授时的星象历,最后才有基于天文观测而推算确立的成熟历法。物候历时期,根据特定物候现象确定新年的日期;星象历时期,则根据特定星象的出现确定新年的日期。《夏小正》反映了中国古代历法从物候历到星象历的过渡,它记载一月星象“初昏参中”,表明当时是以参宿昏中为岁首星象,作为新年到来的标志。甲骨学研究证明,商代历法是以大火星黄昏南中天的夏历五月作为正月,夏主参星、商主大火的传说即反映了夏人以参星昏中为岁首星象、商人以大火昏中为岁首星象的纪时传统。  相似文献   

7.
《左传·庄公七年》对于“星陨如雨”的注解,历代有分歧,主要集中在“与雨俱下”和“似雨”说。通过对文义、字词以及天文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认为“似雨”说为确,这一用法也为后世天文记载所广泛采用。同时,“星陨如雨”这一星象书写形式与《左传》对于妖、陨星象的灾异书写内容,体现的是春秋时期星象分野下的政治与道德诉求,代表了春秋时人的天人观念。而史官在后绝地天通时代对于地位重建的努力,亦可以通过妖、陨星象的选择性书写来观察。一直到汉代完成由儒统史,其反映的是六经皆史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第237窟中有一则汉文游人题记,含有统兵官、中书省左丞相(?)以及甘肃省(?)平章等官员题名,另外还有"红军至肃州赶(?)至"的记载。通过对黑水城出土汉文文书TK204V以及《明太祖实录》相关内容的考察,可知莫高窟第237窟汉文游人题记应与明初冯胜率军进攻甘肃事件有关,题写时间应在北元宣光二年六月初。  相似文献   

9.
(一)唐代雁塔题名与宋人刻石的始末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是唐高宗时所建,唐代社会风习,中进士的人必登雁塔,题名姓于塔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曾有记载,他说: "进士为时所尚久矣……,由此而出者终身为文人,……既捷,列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此条原引李肇《国史补》,今查原书失载) "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寺塔下题名,同年中推善书者纪之。他时有将相则朱书之,及第后知闻,或遇未及第时题名处则为添‘前’字"。 "白乐天一举及第,诗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乐天时年二十七。" 从上面的记载,可见雁塔题名实为后世进士题名碑之始。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博物馆展出有一件唐人物故事鎏金银盘,从其题名、人物神态及场景等判断,表现内容应是《史记》所载"郑安平夜与禄见王稽"的故事,其制作工艺和纹饰特征深受外来文化和汉文化共同影响,是两种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4,(8)
<正>中国古代最早的流星雨记录见于《竹书纪年》,文曰:帝癸十五年,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1]。时代再晚的就是《左传》庄公七年的记载: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2]。从《史记·天官书》、《后汉书·天文志》、《晋书·天文志》的相关记载看,先民对日月星辰的观察由来已久,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有专司观测天象的官员,星官之书至迟到黄帝时业已问世。在"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市县志人物名表是人物志乃至整部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与"录"有明显的体裁区别,应称之为"人物名表"而不是"人物名录"或"人名表"等;收载人物以本籍人在外市(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副教授以上知识分子、本地域高级知识分子、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为基本类项,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与首轮志书状况适当选择其他类项;表格根据表主题及内容确定七八个栏目为宜;编写时明确人物收载标准、确定栏目内容、下功夫征集资料、以生年排序、克服文字记述错误等。  相似文献   

13.
清代文进士总数考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清代文进士的总人数,至今没有统一答案。《清史稿》、《清实录》、《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钦定科场条例》、《续增科场条例》、《钦定国子监志》、《国朝贡举年表》、《听雨丛谈》等七种文献中只记载了清代历科进士的人数,而且相互之间多不一致。《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是四种专门记载明清及清代进士的人物名录和人名索引工具书,它们既提供了清代历科进士的人数,也详细刊载了每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甲次。经过详细对校,发现《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中的记载相对可信,据其统计清代文进士的总人数也最可行。清代文进士的总人数是26849人。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20,(4)
2015年发掘的陕西靖边杨桥畔渠树壕东汉中晚期壁画墓,为带长斜坡墓道、砖券拱顶的前后室结构,墓室壁画内容丰富,有星象图、门吏图、车马出行图、宴乐图等。其中位于墓室拱顶的星象图,俱备图像和题名,为研究汉代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壁画中的司命、司禄图像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最清晰且唯一一幅有具体榜题的司命、司禄图,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两幅图像的考释来探究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信仰。  相似文献   

15.
高松冢古坟位于日本奈良县明日香村,是1972年发现的一座大约为公元7世纪后期的壁画墓。由于第一次发现了有星象、四神、人物群像等内容的精美壁画,当时在日本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壁画的内容,不仅在学术界,在新闻媒  相似文献   

16.
汉、唐正史《百官志》官制记载体例有显著不同,《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记官而不及机构,以长官、佐贰、属官代表各自府署,可称作"以官存司";两唐书《百官志》则皆"以司存官",即在各机构名下记其长官、佐贰及所属官吏,将之一概视为机构成员。记载体例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规范官制的法令及行政体制的演化,汉代官制记载依据以官员管理为中心而不及机构状态的官簿、秩律等文档、法令,唐代官制记载主要取本规范各机构官吏设置的职员令。汉唐官制记载体例及其来源的不同,体现了魏晋以来官制和对应法令形态的变迁,这一变化的转折点约在南北朝后期。由此达成的机构行政一体化,是汉唐间强化集权秩序和防止长官大权独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品种繁多的民俗钱中,有一种集道家符咒神怪和地支生肖于一体的钱币,叫做符印生肖星官钱。此钱大体上可分为3类。第一类正面穿左右分列一对虎头符;背面穿左云气纹,穿右一抱笏神仙,穿上一灵牌,上书“本命星官”四字,穿下一生肖动物(图1)。第二类正面四个符文叠篆;背面穿左有飘带或云气,空右一持笏星官,穿上本命星官云牌,穿下生肖动物和香几(图2),也有的香几在空左上角。第三类正面四个符篆;背面穿左有凹圆,圆内有生肖动物,穿右有抱笏坐椅星官,穿上有从星官和生肖动物身上升起的凝结云气,意为生肖动物为星官司所属,得到星官司的庇佑,穿下有本命星官灵牌。这三类钱总体上存量不多,相比之下,第一类最少,第二类较多。  相似文献   

18.
罗红侠 《文博》2010,(4):59-63
食官系掌管皇帝或百官饮食的官职。本文对成阳博物馆馆藏及香港与国内其他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所涉及的"大官"、"中官"、"私官"、"中私官"、"汤官"、"下官"、"上官"、"食官"等进行了研究和考证,认为他们都与饮食有关,只是在隶属、称谓、地位和职掌范围有所不同。同时也印证了"古代‘食官'从秦朝开始设置,汉代及以后各朝代也都沿袭,元代以后废止"的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9.
东汉靖边渠树壕壁画墓壁画包含了二十八星宿和十五个星官,是我国目前为止记载较为全面、保存比较完整的东汉天文壁画图,为研究东汉天文壁画提供了极其重要、不可代替的实物资料。文章描述靖边渠树壕壁画的内容以及形成背景,旨在探索该壁画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与艺术价值等社会价值,以及分析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藏有元至正二十年(1360)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公试题名碑各一通,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教育类文物。两碑碑文都包含题名记和题名录两部分,题名录记录中选国子生信息,题名记则包含了元代国子监的考试制度、考选情况、对皇帝的称颂和对士子的勉励等内容。结合史料记载考证碑文可知,元代国子生需经过分斋学习、私试积分、公试考核等多道考选程序,最终合格者方可授官,这种考选模式被称作积分贡士制度。元代积分贡士制度源于宋代太学的"三舍法",兼具教学、考核、选官等多重功能,在选拔和输送人才、巩固政权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明清时期国子监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通公试题名碑是目前仅存的记载元代积分贡士制度的石刻文物,为研究元代官学教育模式和人才选拔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