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曾经是我国的特有物种.近些年,由于环境、气候等原因,有部分黑颈鹤在尼泊尔、不丹等国被发现. 历史上,在交通尚不发达、信息较为闭塞的我国西部地区,春日里从天而降、秋日里无影无踪的黑颈鹤,让藏族同胞充满好奇.同样,黑颈鹤的这种"青藏高原繁育、云贵高原越冬"的迁徙习性,也给越冬地——云贵高原的人们描绘了许多神秘色彩.有关黑颈鹤的传说,在云南、四川、青海、西藏,有各种版本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黑颈鹤,是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曾经是我国的特有物种。近些年,由于环境、气候等原因,有部分黑颈鹤在尼泊尔、不丹等国被发现。历史上,在交通尚不发达、信息较为闭塞的我国西部地区,春日里从天而降、秋日里无影无踪的黑颈鹤,让藏族同胞充满好奇。同样,黑颈鹤的这种"青藏高原繁育、云贵高原越冬"的迁徙习性,也给越冬地——云贵高原的人们描  相似文献   

3.
《华夏地理》2006,(11):78-81
我国有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由辽东湾至北部湾总长一万多公里,沿线有大量的滩涂型湿地生境,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候鸟重要的中途站和补给供应地,还有一些是候鸟繁殖、越冬的地方.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4.
<正>迁徙是候鸟的本能,因为生存需要,候鸟每年春秋都会规律地沿固定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往返移居,壮观的场面让人叹为观止。鸟儿为什么会迁徙呢?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是主要原因。温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天敌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觅食,但冬季严寒,食物短缺;热带地区则相反,繁殖季食物与巢位短缺,冬季却气候温暖,食物丰富,于是,候鸟便取长补短,利用两地的优势往返其间,得以更好地生存。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的迁徙路线,目  相似文献   

5.
田晓红  李辉 《风景名胜》2021,(5):0299-0299
本文的研究主要结合着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最终数据成果,在简单介绍鸟类迁徙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我国湿地受到严重威胁的全面情况,在文章的最后还总结我国鸟类迁徙路线上的湿地保护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湿地保护以及综合治理等工作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新石器时期越地的考古成果和全新世以来的全球海侵环境变化,认真研究良渚时期越人迁徙后的山居环境,剖析古代越地农业生产水平和侯鸟越冬牺息要求,实地调查早期杭州湾南岸诸河流淡水潮汐的流向和江心沙洲的土质特性,结合浙中北地区有关舜禹遗址、祖庙分布,推断越地"鸟田"实为杭州湾南岸江河中、上游地区的"江滩地"。  相似文献   

7.
李莹 《世界遗产》2014,(11):56-59
在全球8条候鸟迁徙路线中,有3条经过我国境内,其中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是一条主要的路线.这一线贯穿江西鄱阳湖湿地、江苏盐城丹顶鹤生态湿地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及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这四大湿地.每年春季,大量鸟类从鄱阳湖开始北迁之旅,途中一个个湿地成为它们的落脚点,最后到达扎龙湿地,开始繁殖生息.然而,在大众将关注度聚焦在这四大湿地的同时,沿线上一些不为人知的湿地也同样弥足珍贵.在干燥的华北平原上,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就像一颗散落在地球表面的翡翠,以其迷人的光韵吸引着众多生灵的降临.  相似文献   

8.
全球候鸟东亚-澳洲迁徙路线连接了扎龙、黄河口、盐城、鄱阳湖等大大小小的湿地。大型鸟类的长距离迁徙之旅,是对我国东部自然环境健康状况的标志性检验。湿地,以及湿地中生活的以大型鸟类为代表的各物种,不仅自身具有某些方面的遗产价值,同时也在诸多世界遗产的诞生、延续和保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关注湿地,就是关注人类遗产的自然本底。  相似文献   

9.
赵斯佳  康欣 《区域治理》2021,(3):187-188,190
青华湿地范围属于青华海国家湿地红线内.青华海国家湿地肩负多种功能,是保山市的重要文化载体.但城镇发展和农业开发使其水质及环境出现了许多问题,生态系统逐渐脆弱.本文在了解青华湿地水资源、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态问题,探究问题原因与改善方法.针对水体污染、生境退化等问题,结合国家湿地公园水质建设要求,实施引水工程、水...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地球上三大系统之一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天然湿地占陆地面积的3.8%,却每年为中国提供着54.9%的生态系统服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天然湿地却大面积退化,面临着一定的威胁与挑战。是什么造成湿地不容乐观的现状呢?原因有很多,比如:气候变  相似文献   

11.
《华夏地理》2006,(11):70-77
每年,世界上都会有几十亿只候鸟共同创造自然界最壮观的景象.3~5月份它们从越冬地起飞,飞越数千里,抵达繁殖地;9~11月份,又从繁殖地起飞,返回越冬地.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候鸟迁徙路径有三条,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每年3~11月间,难以计数的候鸟会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起飞,途经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沿海地区和岛屿,最北抵达阿拉斯加、西伯利亚的北极苔原;然后在秋季到来的时候,飞回南方越冬.这条迁徙路线上的主要旅行者是水鸟,数量共有上千万只.  相似文献   

12.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吉林省最大的湿地保留地,拥有较为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与及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东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地。保护区内分布20几个少数民族,文化气息浓厚。但由于湿地退化及管理开发不合理等原因,莫莫格景区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生态旅游强调开发与保护并行,同时应促进当地环境、社会文化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杭嘉湖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迅猛,城市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尤其是广大农村乡镇工业的粗放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不仅直接造成了大量湿地消失或面积萎缩,其产生的未经处理的"三废"直接向湿地水体排放,也严重污染了河湖水体,加上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使湿地水质和农田土质恶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物生境恶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居民湿地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区域内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势头强劲,但总体尚处于粗放、无序开发阶段,直接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总体看,影响杭嘉湖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人为干扰因素可分为生产性人为干扰、生活性人为干扰及其它类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4.
西周时期的气候变化与民族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周时期的气候变化与民族迁徙杨铭柳春鸣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先生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先后撰文指出,在公元前第十一世纪到八世纪,我国的气候有一次大的变化。大致说来,在这一段时期内黄河中游地区发生了持续不断的旱灾。而长江...  相似文献   

15.
辽代捺钵考     
辽代捺钵地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太祖、太宗时期,四时捺钵的迁徙路线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中期,世宗至圣宗前期,除秋捺钵大体呈西移趋势之外,其他三季捺钵地皆南移,四时捺钵的迁徙路线基本呈南—北走向。后期,圣宗后期至辽末,春捺钵北移至松嫩合流处诸湖泊,夏捺钵与前期在同一地理范围,秋捺钵或与夏捺钵同地,或在平地松林及炭山,冬捺钵多在永州广平淀,四时捺钵的迁徙路线变为东北—西南走向。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应与过渡开发导致的契丹故地自然环境的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每年11月底到次年4月,成千上万只候鸟又如期飞至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栖息越冬,形成一道亮丽的候鸟景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营东北部,属于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是我国重要的鸟类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每年迁徙路过保护区的鸟类有600万只,尤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天鹅最为著名,还包括一些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遗鸥等10种。  相似文献   

17.
湿地的价值在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源以及改善环境,属于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从我国湿地保护监管现状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碎片化管理",五大达到综合统一管理的目标,也就难以满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以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念为导向,探索湿地保护监管体制一体化,将是解决碎片化管理问题的有效路径.基于此,本文将对我国湿地保护监...  相似文献   

18.
考古发掘资料和零星的史载资料表明 ,在约 4~ 5世纪时期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发生第一次大规模变迁 ,很多古城在此时期衰落与消亡。同时塔里木盆地及其相邻地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研究成果表明 ,在 1.9ka BP~ 1.5 ka BP(公元 2世纪~ 6世纪 )期间 ,气候为一相对的暖干期 ,而在 4~ 5世纪时 ,其暖干的气候达到了峰值。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的第一次大规模变迁与古气候的暖干化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气候环境的暖干化可能是导致塔里木盆地人类文明在 4~ 5世纪发生第一次大规模变迁的根本原因 ,气候环境的暖干化导致水量的明显减少、人类生存环境发生恶化、生存资源减少、生存空间缩小等一系列变化 ,最终导致古城的衰亡 ,影响到人类文明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正>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来说,水陆交杂的湿地生态环境其生态构成关系更为复杂,哪怕是其中极小的变动,也会牵动整个生物链、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湿地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来讲更加脆弱、更为敏感、更加复杂。主要体现在:每块湿地并非一地一水独立存在,而是与其他湿地有着强烈的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20.
正"玉石之路"是中国学界在20世纪后期根据考古发现的玉文化材料而提出的学术命题,针对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出于欧洲人视角而命名的"丝绸之路"。自2012年提出"玉石之路黄河道"理念,近年来,玉帛之路项目组从事以实地调查为主的全程探索,希望能够大致厘清玉石之路中国境内的具体路线和使用年代之变化情况。并在较为充分的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