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史·仪卫志》中详载宋代的卤簿仪服制度,应录自《宋会要》,其中在"御马鞍勒之制"条后列出"马珂之制",原文为:"马珂之制,铜面,雕翎,鼻拂。攀胸,上缀铜杏叶,红丝拂。又胸前及腹下皆有攀,缀铜铃。后有跋尘,锦包尾。独卤簿中金吾卫将军导驾者,皆有之。"与《宋会要辑稿·舆服六》所记相对照,内容全同。马珂之制列出的这套马具,在乘骑用马具中规格甚高,仅见于皇帝的卤簿之中,它与车辂之制内皇帝所乘"玉辂"驾马的马具相近似。据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之制,玉辂"驾青马六,马有铜面,插雕羽,鞶缨,攀胸铃  相似文献   

2.
对东北亚地区的海上文化交流是宋元时期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东北亚沿海地区发现的大量宋元文物,不仅从实物的角度见证了这些地区与中国的物质文化交流,同时也反映了宋元时期海上航线和港口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饰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集中出现于两汉时期。该种纹饰原是北方地区特有的纹样,常见于牌饰等金属器物的装饰,具有强烈的北方游牧民族风格。而其传入中原地区,则与汉代贵族强烈的猎奇心理密切相关。此类马具同时出现于地理跨度极大的南、北方地区,是汉王朝民族政策与文化交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赵晓兰 《环球人物》2014,(34):85-87
正人物简介姜文,导演、演员、编剧、监制。1963年出生于河北唐山。自编自导的处女作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入选《时代》周刊1995年"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2010年的作品《让子弹飞》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多项票房纪录。导演姜文的新片在上映前,就闹出了一场"风波":原本定于12月8日的首映仪式,因"影片审查工作尾声出现新情况"而被迫延期。经过紧急修改,一周之后的12月15日,才赶在影片上映前举办了首映礼。制片人马珂在首映礼上频频说道:"好饭不怕晚。"既像在鼓舞观众,也像在抚慰自己。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10)
正八卦纹在瓷器上是何时出现的?《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中认为八卦纹乃"瓷器纹饰之一。流行于元至清代,常见于鼎炉类器物"。~1此书只指出了其流行的时代,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初始年代。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八卦纹大约在元代开始出现在瓷器上。~2周丽丽在《瓷器宗教纹样、吉祥图案综述》中提到,八卦图(纹)始见于南宋官窑瓷  相似文献   

6.
河南商周青铜器蝉纹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玉蝉,而蝉纹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在商代.本文对河南商周青铜器上的蝉纹进行归纳、梳理,把他们分为无足蝉纹、两足蝉纹、四足蝉纹和变形蝉纹四种类别,并对该纹饰的有关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鉴真和空海》展,其中有日本和歌山金刚峰寺保存的空海大师从中国带回日本的"诸尊佛龛木雕像"。本文通过对该像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该造像由印度高僧金刚智在中国所造,并为密宗所特有的观点,同时对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隋唐以降,西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紧密。元代以后,这种交流在统一国家的架构内更加频繁、深入。现存于西藏各文博机构、寺庙及私家收藏的大量内地陶瓷器就是西藏与内地千多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见证之一。  相似文献   

9.
日本九州大宰府出土莲花纹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娜  宛方 《中原文物》2005,(2):71-74
日本九州大宰府出土的莲花纹砖和隋唐洛阳城出土的莲花纹砖,二者的质地、制法、功用相同,皆以莲花为主体花纹且外绕蔓草纹和联珠纹.主要差异是前者形制为长方形,莲花图案小并辅以水波纹,砖的侧面也有花纹;后者形制为方形,仅砖的正面有花纹,莲花图案肥大且没有水波纹.这表明在公元7世纪前后,中国和日本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而日本国在吸收他国文化的同时又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凌家滩玉版等重要遗物揭示出先秦文献记载的天极观念在史前时代已经出现,要点包括天极为天体的中心,可以用八角星纹和纽结纹表示;神鸟和猪这两种动物与天极运行密切相关。这为识别中国史前陶器图像反映的天极观念提供了重要线索。综合各遗址资料,这些图像或以十字线、多芒星、多射线等表现天极为方向之起点,或以纽结纹表现天极为天体运行网络之枢纽,或以弧线表现围绕天极的旋转,并有飞鸟环护、獠牙兽面、尖顶建筑等内容。对这些资料的归纳,极大丰富了对史前天极观念的认识,为解读更加复杂的史前玉器图像的内涵和讨论各地区密切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漫话折扇与中日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折扇,又称聚头扇、蝙蝠扇、折叠扇、撒扇,在暑气逼人的夏日,深为人们所欢迎。然而,关于折扇的来历,至今仍众说纷纭。其实,小小折扇,倒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见证。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折扇中国古已有之。最早持此说者为元末明初的胡三省。因《南齐书》中有褚渊"以腰扇障目"之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土司遗址见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理智慧、展现族群间思想文化交流的价值主题,就全球范围及同一地理文化区域内类似主题的遗产进行对比,证实本遗产价值和实物遗存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两种"月纹"的发现与概念我国的月纹(痕)钱几乎历代都曾出现,尤以唐代为多,种类版别也最复杂。以前泉界对各  相似文献   

14.
<正>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凝结着千百年来的艺术创造、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是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对瓷器的传承和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瓷器精美,却易碎;古瓷高价,却容易被造假;器形繁多,却不知如何入手……这些都成为困扰爱瓷之人的大难题。"瓷器有纹,不值一文;缺一角,不值一角"。只有掌握技巧和方法,才能保养好瓷器,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暨丝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古国钱币,主要是指丝路沿线国家制作使用的各类用于贸易流通的货币。20世纪以来,我国各地的考古发掘中有不少贵霜、萨珊或拜占庭王朝等钱币实物出土,它们不仅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交流,也为文化交流承载了珍贵的信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中,古代丝路钱币文物始终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吉祥寓意,是古代陶瓷艺术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兔纹从成化以后开始出现,至崇祯一朝亦有非常精细的兔纹产品,但至清康熙以后,景德镇瓷器上的兔纹装饰就很难看到了.明清两代兔纹装饰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又由简复繁的过程,这与宫廷对"十二章纹饰"的使用管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之字纹"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陶器上普遍施行的一种纹饰.本文考察了东北地区之字纹陶器的分布及相关的考古文化,探讨了"之字纹"流行的年代早晚、带之字纹的斜口陶器等问题,认为"之字纹"、"细石器"和平底陶器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三大文化特征.带之字纹陶器的考古资料证明,在距今5000年前或更早的时候,黑龙江地区、松嫩平原上的先民就与辽河流域乃至中原发生了交往与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盐源出土的人兽纹铜树形器是南、北文化在盐源地区交融后的产物,其可分解为"神树"母题和"一人双马"母题,其中"一人双马"母题应与北方草原文化中"双马神"信仰有关,而"神树"母题和"树上立兽"的造型则渊源于楚文化,蜀地在楚文化因素西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人兽纹铜树形器之所以能够在盐源地区出现,不仅与笮人和蜀人、蜀人和楚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关,同时还与盐源盆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陈舟跃 《四川文物》2007,(6):F0003-69
在建立普陀山多宝塔“四有”档案工作过程中,比较藏传佛教建筑艺术风格,探讨多宝塔外在形式渊源以及内在文化特质,从历史、艺术、宗教等方面提高了对多宝塔的认识,强调多宝塔是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元代藏传佛塔在汉地发展演变的见证。  相似文献   

20.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祭祀坑出土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一致,似同属一件铜器。K4yw:244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头发残断,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人像所穿衣物以浮雕形式展现,共有3件,上着外套,下着短裙,短裙上露出另一件服饰的下摆,腰间系带,结袢于腰前。人像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手掌之间卡槽的位置,表现出强烈的负重感。人像保存状况较好,四肢与身体一体铸造成型,形态逼真,细节丰富,展现出三星堆青铜铸造艺术的高超水平。人像所饰纹饰复杂多样,交错V形纹、羽冠纹、燕尾纹皆为首次发现,羽翅纹也较有特色。羽冠纹与羽翅纹皆代表鸟的形象,可知鸟在三星堆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应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信仰有关。燕尾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铜器上多见,人像上的燕尾纹对于认识三星堆遗址与周边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人像的年代大约在商代晚期,身份地位应较低下,并非神职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