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在商代晚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由甲骨卜辞结合西周金文、考古遗存、锡料来源等多方面来看,商代曾国地望应该在两周时期曾国位置,即今湖北随州,曾国与商王朝是睦邻友好的军事同盟关系。学者曾引用一些卜辞中的"曾"并非作为地名或国名使用,而是一种副词用法,因此不能据此来说明商代曾国的地理位置。此外,商代曾国也难以断言族姓,与夏代姒姓鄫国的关系还需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博》2018,(5)
关于商代甲骨卜后的处置以往学界已多有研究共识,而西周甲骨的用后处理,囿于资料的局限尚无充分认知。本文在分析文献甲骨庋藏线索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周公庙、周原等遗址西周甲骨埋藏方式与出土背景,就西周甲骨的卜后处置提出了"尊藏卑弃,重藏轻弃"的认识;同时,就甲骨的储藏场所的特点、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庋藏甲骨的建筑当接近于金文中的"宫",文献中"龟室"或当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甲骨卜辞就有"息"字,殷周金文也有不少与"息"相关的资料.周代息国是姬姓贵族袭居商代息国故地而得名.周代息地在今息县城西南十里青龙寺附近,"息"、"鄎"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  相似文献   

4.
商代甲骨占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十九世纪末叶甲骨文的发现,在中国史学研究上是一件大事,它的发现和研究使司马迁有关商王朝的记载成为信史,为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商代甲骨的研究多着眼于殷墟甲骨文,忽略了对甲骨本身的研究,但在发现的十几万片甲骨中有刻辞的仅是少数。近年来这种研究偏向虽有所扭转,但对殷墟以外甲骨的研究仍尚欠缺。对商代各地甲骨进行综合研究,有助于了解商代甲骨占卜的发展规律及地方文化特性。现就商代甲骨主要出土地二里冈、殷墟、藁城台西、济南大辛庄等地所能搜集到的资料,对商代甲骨占卜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古学上关于古代卜用甲骨的认识,是从殷墟开始的。殷墟所出甲骨是商代的,因此长期以来,一谈到甲骨,特别是甲骨文,人们总是联想到商代。实际上,用甲骨占卜的习俗早在商代以前已有滥觞,商亡以后延续未绝,在某些少数民族问甚至存在到现代。周人典籍有很多有关卜法的记载,有些学者曾据以研究殷墟甲骨,但周代甲骨的实物,一直到解放后才得到发现和鉴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湖北沙市周梁玉桥遗址所出土的甲骨与中原地区商代甲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周梁玉桥甲骨在整治方式与钻、凿形态等方面大体与洹北商城的某一些类型的甲骨一致,具有中商甲骨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烧灼形式.由于其地域关系,其使用时间可能延续到殷墟一、二期.  相似文献   

7.
先秦文献对周代甲骨埋藏的记载并不全面,且未涉及商代的情况。目前并未发现专门用于存放甲骨的商代建筑,但发现一些有意用以集中埋藏已占甲骨的窖穴,其特征明显:形制比较规整;甲骨集中埋藏,密集叠放;出土很多完整的甲骨,或甲骨的形状相对较大,并非细碎的小片;甲骨堆积层内其他遗物极少甚至没有;基本上是将卜用过的龟甲和兽骨分别埋藏,而不是混埋在一起,视之为"龟室"有一定道理。凤雏甲组建筑基址H11与上述窖穴相比,各方面特征迥异,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当非"龟室"。而集中出土周代甲骨的遗存,大多为二次堆积,特征与商代亦不相同:窖穴未经过特殊修整;甲骨并非完整的集中埋藏,而均为较小的碎片,并与其他遗物混杂出土。商代与周代的甲骨埋藏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是新近出版的一部甲骨著录书,不仅著录拓本和摹本,还附有制作精良的彩色照片,对甲骨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中介绍的六则新缀便得益于此。新缀涉及商代的军事、祭祀、历法等诸多方面,为复原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郑州地区商后期的考古发掘材料,并结合甲骨、金文相关资料,发现殷墟文化三期是郑州地区商人聚落重新调整的定位阶段,郑州商城在殷墟文化四期后彻底失去了旧王城的荣光,不见商人聚居踪影。至商代末期,枯河与索须河流域沿岸的商人聚落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有新兴城邑,还有多处中、小型聚落。  相似文献   

10.
释商代金文里的“南门”合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商代金文里的“南门”合文施谢捷商代金文里有一徽号文字作[1],见于《父丙鼎》①。新版《金文编》把它作为不识字处理,归在附录上②;李孝定谓此字“从门,上不成文,当为门之象形”,释为“门”③;最近王慎行认为此字“下从门”,上部象亭楼之形,此乃城门上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作者新缀合的五版甲骨,发现了新的同文卜辞,校正了前人字体分类中的错误,为十二版甲骨形态的确定提供了详实的论据,为商代田猎历史的复原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商代甲骨文、金文中“车”字的几种字形及有关的记载,对我们发掘、研究殷墟出土的车子遗迹很有帮助,如曲衡马车的发现、车试及不同形式车厢的清理、车辙的研究等,都是受到甲骨文、金文中“车”字资料的启发,而使发掘与研究工作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商代方国林立、族群众多,考证具体方国、族群的地望及史事,对研究商代族群关系及历史地理等尤为重要。庚()族是商末较为活跃的族群之一,见于甲骨金文记载。庚族与诸多族群存在婚盟、军事关系,这些族群基本分布在今山东地区,结合《左传》"庚宗"的记载,可将庚族地望确定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部。庚族臣服于商,并在王朝供职,接受商王及王族的差遣;曾多次参与王朝征伐,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庚族在"成王践奄"后走向没落,姬姓周人占领了庚地,但仍沿用了旧时地名为族群称谓。  相似文献   

14.
方稚松 《中原文物》2007,5(1):83-87
甲骨文中的“■”与金文中的“■”应为一字,可释为瓒;“■”就是金文中的“■”,应释为祼。此外,文中还对旧有甲骨卜辞中几个可能与祼、瓒相关的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考古】就现有的考古资料而言;中国与新世界(美洲)文明最显著的差异在于中国独具甲骨、铜器以及少许商代史料。这些丰盛的文物为研究商代社会的各种面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铜器及甲骨,我们获悉了贵族宗室的家谱、活动、史迹、祭典、战争、健康情形、建筑工事等各项事迹。这些文物记录为专家精心研究后,对商代政体的组织、管理及经济提供了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徐宝贵  孙臣 《考古与文物》2001,(1):78-82,95
于省吾先生释甲骨文此字为“橐”,他说:“至于橐 字作 ,其中所从的 ,为什么释为缶?我的解答是,商代金文宝字所从之缶,作父丁卣作 ,辇卣和 均作 。不仅如此,商代金文的宝字所从之缶,也有不从口者。例如,作父乙卣作 ,新尊作  相似文献   

17.
思路广阔,见解新颖———评蔡运章著《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杨升南《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此书41万字,收集了蔡运章先生近年所撰写的学术论文40篇,是他从事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它与...  相似文献   

18.
“令支”方国族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字形上对殷周甲骨卜辞、金文族徽进行分析,例证了金文族徽文字“■”、“■”即是“令支”的合文,“令支”为殷周时古国,地望在今河北省迁安县西,古有令支县故城。  相似文献   

19.
商医灸焫考     
商代甲骨文有"灸"字,见于《小屯南地甲骨》2219版,以往未能释出。本文首先考释此字为"灸",论证其为商代医学之治疗方法,也就是艾灸法,进而解读相关卜辞。商代灸焫法的揭示改变了灸法出现于汉代或其以后的旧有认识,对传统医学体系的重建及商代医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甲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南大辛庄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商代遗存,历次的发掘与调查,除获得陶、石、骨蚌器和铜器之外,甲骨是其重要内容。从山东大学1984年秋的发掘资料看,大辛庄甲骨不仅数量多,而且从早到晚都有发现,为甲骨分期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也为山东周边地区出土甲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拟就此次出土的甲骨,作一初步的研究,诚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