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文物》2021,(3):13-23
2017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桂林国家森林公园内的5龛造像进行了调查。这一区域的造像题材丰富,既有全国普遍流行的弥勒像,也有初唐中原地区流行的"降魔印像""优填王像",另外还有"六拏具"式、"天人诞生"等特殊纹饰图案。该地的唐代摩崖造像的粉本当来自于中原地区,尤其是洛阳龙门石窟,而不太可能来自于海路。相关题记中还发现有粟特人的踪迹。  相似文献   

2.
济南玉函山隋代摩崖龛窟造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函山摩崖造像以其众多的纪年造像题记 ,早在 2 0世纪 2 0年代就为学术界所知 ,但迄今仍无调查报告面世。作者以多次现场调查为基础 ,详细叙述各龛造像的现存情况 ,包括龛像尺寸。造像内容。题材。形制。题记等 ,希望能够为学术界提供一些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3.
巴中位于四川东北部,是四川名的佛教石窟分布区,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们注意,研究也渐渐深入,并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就巴中摩崖造像中的龛形特点进行归纳和探讨,以便学们进一步的了解巴中石窟。  相似文献   

4.
黄岩灵石寺塔出土的泥塑彩绘造像共有20尊,其中14尊保存尚好。这批泥塑彩绘造像是五代吴越国至北宋初期的产品,具有独特的泥塑技法和令人称绝的彩绘工艺,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邓娅寺摩崖造像是一处新发现的造像遗迹,作为四川文物的有益的补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于考证邓娅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变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夹江千佛岩现存摩崖造像165龛,分为六个造像区,初步分为五期: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初、明代。中晚唐~五代造像以中型龛为主;明代造像绝大部分为微型龛。中晚唐~五代龛窟龛楣以带三角斜撑为主;明代龛窟龛楣均无三角斜撑。特殊造像题材有三佛并坐、四佛并坐、净土变、阿弥陀佛与观音地藏并列、观音地藏并列、双观音、地藏独尊、毗沙门天王、千手观音、三圣僧、塔等。各区的造像中均存在后代加装和改刻现象。  相似文献   

7.
肖世凯 《四川文物》2007,(3):F0003-F0003
乐至县蟠龙镇石匣寺,寺前山崖两边刻有摩崖造像和各种碑记,寺后山崖上也有墓塔、碑刻和龛像。2006年12月对这里的摩崖造像和碑刻进行了调查和编号,其中的唐代造像和石刻《金刚波罗蜜多心经》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晓捷 《考古与文物》2012,(3):78-86,113,114,1
2008年我们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部的小坵镇和照金镇调查了6处石窟与摩崖造像,其中柳家湾摩崖造像、前咀子摩崖造像此前都有记载,其余4处为新发现。柳家湾摩崖造像和前咀子摩崖造像以前被认为是北朝时期的作品,此次根据发愿文及相关特征判断,认为柳家湾摩崖造像为唐代造像,前咀子摩崖造像为北宋造像。新发现的4处均为金代造像。另外还对这6处石窟与摩崖造像的性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瓶窑南山造像是东南地区一处重要的摩崖造像遗存,本文对造像中的摩崖三龛九尊作了考察,认为其属明代造像,并对其佛道合一或三教合一的内容及造像特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位于四川简阳市境内傍沱江东岸的奎星阁摩崖造像,开凿于咸平三年,真实反映了北宋初期民间宗教信仰状况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思想,以及佛教造像进一步世俗化的地区性特点,颇具宋代写实、朴素、简约的造型艺术风格,其纤巧生动的混合型护法群神的表现形式较为少见,是研究蜀中沱江两岸佛教造像及其流变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宜君县秦家河摩崖造像共4龛。其中1、3、4号龛为佛教造像,2号龛为道教造像。1、2号龛造于西魏,3、4号龛造于唐代,是研究这一时期造像艺术和宗教信仰及民族融合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玉女泉摩崖造像位于绵阳市西山公园内,有造像30余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绵阳市文物局联合对玉女泉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本报告对此次田野调查的资料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常青 《文博》2015,(3):19-27,2,113
陕西省麟游县青莲山寺摩崖造像共有十六龛,可以分为三期:其下层五龛雕造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上层四龛补凿于贞观晚期至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执政之前,而其余各龛为北宋补凿。在题材上,青莲山寺摩崖不仅有一般的佛与菩萨组合,还有显明的佛传题材。K3与K13很可能表现的是西土传法祖师像。K8的炽盛光佛也是唐以后流行的题材,宋代补凿的K4表现入宋以后流行的水月观音像。从供养人像来看,这处摩崖造像的主要捐资者是女佛教信徒。各期龛像均表现出了浓重的民间地方风格。  相似文献   

15.
2009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查果西沟摩崖造像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考古调查,现存的7尊造像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包括大日如来与二菩萨、一供养人在内的4尊造像具有明显的吐蕃造像特征,时代为公元9世纪初期;第二组的1尊高浮雕造像与第三组的2尊线刻造像时代可能为公元12世纪甚至更晚,显示了查果西沟及周边地区佛教的发展及延续性。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力的影响下摩崖造像所产生的风化、剥蚀、开裂等种种病害,是与其岩石本体的理化性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进行摩崖造像保护工程的前期,做好对岩石的工程物理特性调研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根据摩崖造像的分布,经代表性选点、取样并测试.结果表明,四川地区摩崖造像的岩石本体均为砂岩,存在明显软化现象,试验数据有明显的规律性,且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好.其成果为今后保护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足中敖镇峰山寺摩崖造像共十余龛,有明确纪年的为第7号龛,显示为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其他窟龛从造像的样式、衣褶及龛内布局等特点来看,明显流露出川东一带南宋时期石窟的常见作风。除第9、10龛内容比较独特,目前尚未发现相同作例外,大部分窟龛的造像题材较为明确,涉及释道两大题材。据题记当时活跃于川东的文氏工匠参与了此处攻镌。清代时期虽有程度不同的补修、重装和新造,但仍较好地保持了原构面貌。  相似文献   

18.
房树辉  赵艳龙 《文物春秋》2013,(3):34-36,F0003
在2009年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于平山县东林山发现摩崖造像一处,雕刻于一块天然巨型岩石上,共有造像13龛19尊,从雕刻技法和造型风格上分析,其时代应为宋金时期。在东林山西边有一座万寿禅寺,传为唐时天寿太子出家处,此东林山摩崖造像应与万寿禅寺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乃辉 《丝绸之路》2010,(20):13-15
北石窟寺北朝、隋代造像数量众多,风格独特,窟龛形式多样,特点鲜明。北石窟寺现存窟龛86个,是陇东地区佛教发展的缩影,其中北魏165窟是其精华所在。总体而言,北石窟寺造像内容丰富,洞窟气势宏大,石雕艺术精湛,为国内所罕见。  相似文献   

20.
炳灵寺第13龛造像保存完整,雕刻精细,造型独特。龛内仅石雕一尊像,造像特征在石窟中比较少见,没有榜题,因此,对此造像的辨识比较困难。关于此尊像,之前有关专家学者有所涉猎,但没有专门考证。本文通过比照敦煌及四川地区石窟中的番禾瑞像,对炳灵寺第13龛造像作一辨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