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武汉海关前身为江汉关,是一个饱经沧桑的百年雄关,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增辟通商口岸,开放长江。位于长江腹地的重要商埠汉口,于1861年开辟为通商口岸,1862年成立江汉关,1863年外轮径直进入汉口。在旧江汉关存续的80多年里,海关行政管理权、关税自主权、收支保管权一直为洋人所把持。海关主权的沦丧,成为旧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2月2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的江汉关博物馆是由百年老建筑江汉关变身而来的,是武汉市首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江汉关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江汉路口的江汉关大楼内,是一个反映武汉市城市近代史的专题性博物馆。武汉江汉关大楼建于1924年1月,曾经与上海江海关、广州粤海关、天津津海关并称中国四大海关,大楼总高度45.85米,是当年武汉之最。为英国古典式  相似文献   

3.
<正>轮印:1924年1月21日,江汉关大楼落成,耸立滨江已是百年。作为武汉标志性历史建筑,它承载了列强掠夺的辛酸屈辱,也见证了荆楚崛起的沧桑巨变。当今江汉关大楼,与上海江海关大楼、广州粤海关大楼同列中国现存最早的三座海关大楼,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改成江汉关博物馆对社会开放,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我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和海关行政管理权.英人总税务司赫德还以海关为据点,不断扩大侵略特权,包揽了与海关业务无关的事务,如海务、港务、同文馆、邮政、检疫、商检、气象,组织参加外国博览会和办理商标注册等.海关包揽这些事务,虽然在客观上引进了若干新技术和西方的管理方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帝国主义的侵华政策服务,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江汉关自1862年设立后,直接受总税务司英人赫德的垂直领导.1869年11月赫德考虑当时已设立的海关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域  相似文献   

5.
<正>八、清代至民国初年的白银称量货币1.白银货币广泛行用,至乾隆年间渐渐形成了各地流通特色银锭的状态。清代银两使用迅速发展。各种赋税收入多以银两收取和计算,"直省解银,由布政司起解者曰地丁银,由运司起解者为盐课银,由粮道起解者曰漕项银,由关监督起解者曰关税银。皆必倾镕成锭然后起解。"1清政府对自己收支的银两,要求倾镕成大锭方始上解,且对成色也有明确要求,"其用  相似文献   

6.
<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汉口被迫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英、德、俄、法、日等国相继在汉口设立租界,派驻领事,利用贸易特权在汉开洋行、办工厂、设银行,进行经济掠夺。随着汉口开埠通商,江汉关于1862年1月1日正式成立。由于中国近代海关实行《海关任用外人帮办税务章程》,江汉关监督一职虽由汉黄德道郑兰充任,但权力极为有限,只负责税款的保管、直拨、核查及主持地方海关、常关关务、办理对外交涉等,江汉关的财务、人事、业务等均独立于中国政府之外,只听命于外籍总税务司,江汉关当家作主的便是英国籍税务司狄妥玛。  相似文献   

7.
汉口江汉关是一座具有希腊古典式和欧洲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物。由于它耸立在沿江大道直角部位,使大楼的东、北两面展现在人们眼前,不像上海、天津、广州三处海关大楼那样与左右两边房屋排列在一起。江汉关大楼四周的建筑物均较它低得多,故江汉关特别引人瞩目,既庄重且典雅。  相似文献   

8.
晚清常关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美琴 《清史研究》2002,2(4):104-111
清代的税关 ,史称为榷关或“关榷”① ,其税收即为关税或“榷税”② 。而这些税收因为其来源不同 ,又可分为内地关税和国境关税 ③ 两种。清代的国境关税是指以贸易行为为目的而进出中国国境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海关税 ;内地关税是指以贸易行为为目的而进出国内各关卡的商品所征收的关税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常关税。近代海关出现之前 ,榷关税收业务包括海关税与常关税两部分④ ;近代海关建立以后 ,榷关出现分化 ,原来的海关税业务被近代海关接管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近代的海关制度 ;原来的常关税业务及其管理制度仍然保持…  相似文献   

9.
试论近代海关监督及其维权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修福 《民国档案》2005,71(4):113-120
关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关税征收和保管的海关监督历来是个肥缺,炙手可热。中国近代海关大权自操于外国人之手以后,原拥有主管海关大权的海关监督,其地位越来越低,职权也逐渐被剥夺,甚至变成徒有虚名的傀儡;而外籍税务司不断与监督争夺管理海关权力,反仆为主,俨然成了中国海关的主人,形成一种世所罕见的畸形关系。海关监督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围绕监督的地位和权力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随着中国关税自主进程的改变,海关华员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抗战胜利后,许多海关的负责人已是华人,海关监督的监督职能已失去作用,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0.
宋子文自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后,便与中国近代海关结下不解之缘,在恢复关税自主、海关的改革、维护海关制度完整等诸多方面都不乏建树,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海关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武汉海关的前身江汉关,设立于1862年,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1956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发布了关于撤销武汉关的指示。武汉海关缘何在建国后的1956年被撤销,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历史缘由,笔者查询了保存在湖北省档案馆、武汉市档案馆的大量海关档案.试图复原解放初期武汉关撤销前后的历史记忆,为武汉市的对外开放留下一点历史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庞杂凌乱的关税行政,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的结果,海关统辖了全国主要的关税行政。然而,中国的关税行政,从一个泥坑中拔出来,又陷进了另一个泥坑。中国海关的历史在重演。  相似文献   

13.
黄伟 《羊城今古》2001,(3):53-55
康熙二十四年(1865),清政府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其任务是代替历代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粤海关设立,清政府就任命海关专职监督来管理海关全部事务。粤海关监督是由满族人担任的,任期一般为三年。  相似文献   

14.
张海梅 《民国档案》2003,(3):115-118
海关是对进出国境的物品和运输工具进行监督、征收关税并查禁走私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1685年,清政府在澳门、漳州、宁波和云台山等口岸分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监督外国商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门户被迫开放,清政府陆续在各通商口岸设立海关,并设海关总税务司署进行管理。进入民国以后,各  相似文献   

15.
海关是一个国家监督管理进出口国境的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并执行关税法规及其他进出口管制法令、规章的行政管理机关.清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684-1685),清政府取消海禁,允许开海通商,正式开设海关,在福建漳州设立闽海关、广州设立粤海关、宁波设立浙海关、江南(上海)设立江海关.在清代前期的四个海关中,以粤海关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的外籍税务司制与拉哈苏苏海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清政府在英、美、法等国列强的压力下,被迫签订了《海关税则》,使我国丧失了的关税自主权。拉哈苏苏海关的设置就是其中一例。从拉哈苏苏海关的设置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影响。拉哈苏苏海关遗址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等掠夺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7.
海关,不仅是征收关税的财政机构,而且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大门。从鸦片战争之后到19世纪末叶,外国侵略者除了协定关税的自主权外,还夺取了这经济关系大门的钥匙——海关行政管理权,使中国丧失了使用关税的权力。这一主权的丧失,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先是聘用“可靠的”外国人担任海关监督,后来由英美法三国组成税务委员会,最后建立英国势力独占的税务司制。清朝初年,清政府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海禁甚严。康熙二十四年间865年)解除禁令,设立了江海(连云港)、渐海(宁波)、阎海(漳州)、粤海(广州)4个海关;乾…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爆发后,英、美、法三国乘机夺取了上海海关行政权,由三国各派一人任税务监督共同管理上海海关。1859年,清朝南洋大臣何桂清委聘英国方面的税务监督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此为旧海关这一最高领导职位的最初设立。总税务司自设立之日起,直到抗日战争中期,始终由英籍人担任,1943年才由美国人李度继任此职务。各口海关(洋关)亦由外籍税务司统管,而各关税务司统受总税务司管辖。因为根据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外交团订立的协议,总税务司督征关税,一切以海关关税作担保的赔款和外债,其还本付息事宜统由总税务司掌管,以便保护各帝国主义债权国的利益。这就是说,总税务司就是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讨债索赔的代理人。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海关在中国收集情报,  相似文献   

19.
试论近代中国海关完全殖民地化的特征康之国从1842年至1927年间,中国近代海关经历了半殖民地化的形成、发展及完全殖民地化几个阶段。以往,学术界仅就中国近代海关半殖民地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则拟从海关的行政管理权、税则税率的制订权、关税的征收、保管及...  相似文献   

20.
傅亮 《民国档案》2016,(2):81-89
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之后,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随之出现了沿海走私高潮.海关虽然加强了缉私力量,但仍面临着沉重的缉私压力,海关缉私也受到地方团体的干扰.1933年瓯海关缉获白糖却被地方反日会强抢一案,充分反映了地方团体对海关缉私权的挑战.为了维护海关权威以及缉私专权,海关一方面通过寻求国家权力的支持,用行政命令来维护海关权威;另一方面也通过提高缉私奖励来争取反日会的支持,从而迫使反日会将缉获日货交给海关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