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贻莉 《南京史志》2011,(10):43-44
幼儿舞蹈像一面多棱的反光镜,折射出孩子们纯洁的心灵,无限的想象和稚气的模仿,具有孩子的特点和情趣。我们必须从"童心"出发,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陶冶情操的目的,让舞蹈舞动"童心"!一、海阔天空,童心——童真童幻孩子们的思维海阔天空,他们的童心跳跃而又富有生机,天真而又富于幻想。天真烂漫的孩童对世界充满爱:爱天空中飞翔的鸟儿、爱草地上盛开的花儿、爱蹦跳的小动物、爱门前茂盛的大树……因  相似文献   

2.
龙晨晖 《神州》2012,(21):165-166
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造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善于口头模仿。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接近外语本族语语音和语感的最佳时期。许多小学学校也开设了荚语课程,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总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把主动思维训练法实验于课堂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启迪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拜占庭帝国是修昔底德著作传承的重要时期。在拜占庭帝国早期,军事政治史学家善于模仿和改写修昔底德笔下的"普拉提亚之围"、"雅典瘟疫叙事"以及一些著名的演说词;而一些教会史学家在写作时也受修昔底德的影响,但出于基督教的价值观而不直接模仿他。因此,是否模仿修昔底德进行历史写作可以反映出当时教、俗两大史学写作群体的价值取向。公元7—13世纪,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仍在被传播和学习,但随着拜占庭人教育和文化的改变,对修昔底德文本的模仿现象消失了。在这一时期,修昔底德传统在拜占庭帝国学术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而到了拜占庭帝国末期,面对西欧人的扩张,尤其是公元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后,拜占庭帝国学者有意识地复兴希腊古典文化。在这一背景下,少数拜占庭帝国史学家恢复了对修昔底德文本的模仿和改写,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传承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他们对修昔底德等古典作家的研习和模仿往往拘泥于文字,未能从中真正领会历史经验,处理好国家的外交和内政。  相似文献   

4.
jun  林凡靖编 《世界》2011,(5):208-213
在Cohen女士看来,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优雅,无需太多修饰就能焕发出他们的这种气质。她创办的Bonpoint品牌奢华童装便是为了烘托孩子们的天然优雅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纳新 《旅游》2002,(7):18-19
马耳他这个比埃及还古老的地方,总是勾起人们对过去强烈的渴望,总想去触摸那一道道的古墙铜壁,寻找《奥德赛》中的尤利西斯究竟被拘禁在哪一座古堡……  相似文献   

6.
路璐 《神州》2014,(12):28-28
《尤利西斯》在整体上构成了对古希腊史诗《奥德赛》的戏仿,利用英雄史诗的框架表现出现代性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尤利西斯》对《奥德赛》中“考验与胜利”情节的戏仿,进而探究布卢姆与莫莉婚姻关系的现代性,以及现代婚姻双方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要求使我们深深地感到,科学教育不再局限于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幼儿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杜威先生曾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本能的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农村孩子也同样对万  相似文献   

8.
《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具有众多相通之处,这在清代小说中是独特而唯一的。这除了《儿女英雄传》对《红楼梦》的有意借鉴与模仿之外,与它们的作者都是生活在北京的满族旗人不无关系。满族的民族身份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满族兴衰、满族命运的关注正是《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写作共同的源,主要表现在他们具有共同的满族文化背景、共同的八旗衰落的时代背景和共同的担忧八旗命运的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9.
正韬奋的道路早在1950年代中期,我在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求学时,就阅读了邹韬奋的名著《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对韬奋先生极为佩服。我把新闻界老前辈邹韬奋和范长江作为学习的榜样,立志要做他们那样的新闻工作者。1958年6月韬奋先生的遗作《经历》出版。那时正是全国"反右派运动"后期,也是我北大毕业、等待分配的时节,没能看见《经历》一书。直至1978年6月,《经历》第二次印刷出版时,我才读到它。《经  相似文献   

10.
王旭 《神州》2020,(5):132-132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本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科学童话创作在30年代的兴起有其社会原因,也有文学自身的原因.随着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野心的暴露,国人的民族危机感越来越强烈,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提倡科学教国.在儿童文学界,繁荣科学文艺,特别是繁荣科学童话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的儿童读物出版也的确有了新的变化,大量的外国科学文艺作品,特别是苏联的科学文艺作品被翻译介绍进来,本世纪初的“凡尔纳热”被“法布尔热”、“伊林热”所代替.美国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科学的故事》,苏联伊林的《时钟的故事》、《问题十万》等,都是风靡一时的译本.1933年,世界书局出了101册的《儿童科学丛书》,商务印书馆出了500种的《小学生文库》,内容包括图书馆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技术、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展现中学生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为了让学有所得、技有所长的学生脱颖丽出,展现名校名生的形象,《好家长》杂志社现开展“封面校周之星”的评选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广大的同学学有榜样,通过榜样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中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成长中的自信,营造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展现中学生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为了让学有所得、技有所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展现名校名生的形象,《好家长》杂志社现开展“封面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广大的同学学有榜样,通过榜样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中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成长中的自信,营造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深深知道它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并知道了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内容和目标,从而对各个年龄阶段有个深刻的了解。那么,在本学期中,我在带大班时是这样围绕《指南》里的五大领域的目标来培养孩子,从而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一、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我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不会玩耍,往往显示他们身心发育有问题。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玩耍能力指标,例如1~2岁的孩子必须懂得抛球、玩茶匙、搭方块、模仿听电话,较大的孩子则可以模仿较复杂的日常生活活动、发挥想像力,也会和其他人一起玩,甚至遵循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许多家长都不了解儿童玩耍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是在发现孩子不会讲话,或是不会走路,或是接到托儿所投诉孩子经常不合群,才前去求医。许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玩耍时是否达到这些指标,因为他们都趁孩子玩耍时,忙着做自己的事。现代家长也经常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报读许许多多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1946年1月,二战刚刚结束,企鹅出版了荷马《奥德赛》的最新译本。这是经典文学第一次让普通的老百姓可以读到,可以读懂。以前这些书都雪藏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语言晦涩,只有专家和贵族才能看。5年之内《奥德赛》销售了300万册  相似文献   

17.
《新疆人文地理》2011,(4):124-129
《江格尔》是一部表现和歌颂圣主江格尔及其勇士集团英雄事迹的长篇史诗,是蒙古民族传统史诗中的宏篇巨著,与《蒙古秘史》、《蒙古格斯尔》一同被誉为"蒙古古代文学的三个高峰",也被称作"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是口承史诗和"活态史诗",虽然没有像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那样早就定型于书面,闻名世界,誉满古今,但是究其本质并不逊色。  相似文献   

18.
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童真的表现,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有模仿成人和同伴的经历。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童年生活中的这首模仿进行曲!  相似文献   

19.
刘晓梦 《神州》2013,(6):102-102
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的故事。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童话的核心,是童话的灵魂。童话运用夸张、象征、拟人、神化、变形、怪诞等表现手法把幻想和现实、时间和空间、人间和仙境融为一体,使童话所描述的一切,都进入了幻想的境界。而童话的这种艺术特征,正好符合了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满足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于是就使得童话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容易渗透儿童的心灵,更能够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20.
正印度有一份不起眼但很有意义的儿童报纸,名叫《儿童之声》。它由十几岁的青少年编纂,聚焦底层儿童的生活。《儿童之声》由印度非营利组织投资创办,印地语印刷,主要在北印度发行,每份报纸仅售1卢比(约合0.1元人民币),销售所得用来改善街头儿童的生存条件。报纸的报道重点是印度儿童权益的阴暗面,如儿童被迫害、吸毒、童婚以及非法童工等。该报记者大多接受过简单的新闻培训,能同贫苦的孩子深入交流进而写出他们的故事。贫民窟的孩子们也很愿意投稿,即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