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传统课文,怎样老课新教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曾经的教学:做法1:在导入课题后,请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抓出"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一句,然后以此句为统领,依次讲读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威尼斯白天和晚上的生活。做法2:在导入课题后,请学生从课题中抓出"小艇",然后围绕"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小艇的呢"一问,依次讲读课文。也曾看到过一些老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陈玲 《神州》2011,(5S):18-18
《穷人》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经典老课文,文章的作者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已是第三轮讲到这篇课文。我摒弃了以往逐段讲读,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尝试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问,问中读。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问中走向文本,  相似文献   

3.
郭艳 《神州》2014,(5):76-76
<正>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中的开头课文《花钟》,这一组课文的主题是仔细观察。一、教材分析与定位《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单独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年段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  相似文献   

4.
袁富洪 《神州》2011,(9S):35-35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教材中的讲读课文津津乐道,一幅吃饱吃透的模样;而对一些课外读物,学生除了读读内容外,则无从下手,满脸困惑的样子。造成学生“读会了书”却“不会读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广大教师只是重视了讲读,忽视了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重视学生预习中的训练,并力争把训练落到实处,以此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那么怎样在预习中落实训练呢?  相似文献   

5.
赵珍龙 《神州》2012,(18):106-106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说得十分明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客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任何作品都是一个整体,艺术创作讲究凝神结想,成竹在胸,布局统一,浑然天成。本文仅对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组织学生灵敏清晰而有效地感知教材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栗明 《神州》2012,(18):137-137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正"看图学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特殊课型,它由图和文两部分有机构成。主要是通过仔细看图帮助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图意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因此,此类课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应有别于"看图说话"。在教学程序上应先"看图"再"学文",然后图文对照,优势互补,以提高看图学文的效果。如果程序搞反了,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阻碍对相应课文的理解。根据上述己见,本文就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看  相似文献   

8.
刘云霞 《神州》2013,(14):124-124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现在的英语教学却侧重知识传授,忽视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低分低能"或"高分低能"残废学生。因此要改正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做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学习了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英语以后,还要教师领读单词、句子,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读课文,遇到与教材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教材,或是看不懂,或是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诵某些句型,但是在说或写英语  相似文献   

9.
田曼曼 《神州》2013,(31):100-100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神思妙笔。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现在很多老师已经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原题】你们班是否有这样的"牛人"呢?他们或者知识面丰富,口才超强;或者公平正直,令人信服。或是体育健将,或是乐器高手……请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按一定顺序交代清楚。这是七年级教材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要求。写记叙文,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记叙过程中一定要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精心铺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优化趣化教学设计,让语文课多一点情趣,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就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收获。《爬山虎的脚》是叶老的一篇经典之作,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地、仔细地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秦付英 《神州》2012,(24):96-96
要创新就必须质疑,而批判思维是要冷静的对待客观事物进行冷静的评价,表现为不轻信、不随波逐流。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可以在讲读课文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还记得从事语文教学时,我们常常会引导学生从一篇课文的课题入手,找准关键字词,去解读一篇课文的内容,或者说一篇课文是按什么线索进行描写的,诸如明线、暗线之类的词汇等等。曾经听了同课题组邓云老师的一节课《神奇的水》,让我体验到科学课堂教学中也是有关键词,有线索的。《神奇的水》是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上册的内容。教材中安排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压力、浮力、水的溶解及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邓老师在课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14.
赵清良 《神州》2012,(10):239-239
读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中,经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放任自读,不给必要的提示检查,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一种是与讲读文等同起来,不分轻重缓急,削弱自读能力,影响学习效果。自读文与讲读文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讲读文是语文训练的重要材料,需要教师启发点拔揭示规律,重点处要做必要的讲解,目的在于给学生新鲜准确的知识。而自读文则是讲读知识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使单元知识得到练习。由此可见,自读文能使讲读文的学习信息得以反馈,因此,探索改革自读文的教学方法,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读讲要结合     
袁现兵 《神州》2011,(2X):106-106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朗读训练要有成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具体的指导。要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理解过程来指导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朱德的扁担》,这让朱德的故事传遍天下。由于作者不愿意在入选语文教材时署名,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其实,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红军时期,朱良才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参加过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1928年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处于初创时期。7月中旬,  相似文献   

17.
正新西兰位于南半球,毛利人亲切地称之为Aotearoa,即"长白云的故乡"。我对新西兰的向往源自很早以前的一篇中学英语课文,那篇课文不仅描绘了新西兰美丽的风景,丰富的物产,还有英国人与毛利人之间的纷争。与美国的印第安人以及澳大利亚的土著相比,毛利人多了几分幸运,通过与殖民者签订协议,他们不仅免除了战争之苦,还保留了自己的家园。从此我便对这个和平的国度有了一种别样的好感与向往。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语文阅读教学如登山,第一课时是山脚,第二课时是山腰,第三课时是山顶。那么第一课时到底教什么,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的过程中反复琢磨,提炼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一、注重生字词教学的灵活性1.把握重点掌握规律。教学"夜幕初垂"的"垂"师:看着这个"垂"字你想到了哪个字?  相似文献   

19.
马可 《神州》2011,(2X):70-71
刚拿到新教材时,我就被色彩斑斓、图文并茂的一篇篇充满童趣的课文所吸引。反复阅读了多次教材之后,才看出内里包含着严密的逻辑结构,与之前的课本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尤婕 《南京史志》2024,(7):55-57
<正>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意味着自读课不同于教读课。自读课是在教读课的基础上,教师学会放手,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自读素养的提升,是从“学会”走向“会学”的必由之路。《昆明的雨》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汪曾祺的散文名篇。本课旨在利用助读系统,引导学生自读,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谋篇的特点,体悟作者平淡有味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情感、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