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自快速工业化后,男性白人因失去手工业时代的支配地位而对外来移民和少数族群采取仇视的态度,将男性华人视如女性而置之于权力边缘。美国华人可说是在性别分化的机制运作之下,经历了种族歧视。男性华人尝试藉由抗争罢工、司法诉讼等方式争取尊严,这些行动虽然不一定都产生了良好效果,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华人男性气概的形成过程。本文主要以现存美国本土华人研究的二手资料为基础,以性别为关注点,力图重新给男性华人以不同的定位,从而使美国华人的研究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2.
向蓓 《神州》2013,(19):127-127
语言就是人类为了交流而制造出的一种,在我学习除母语以外的外语开始就知道日语里有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的区别。女性用语主要是指以女性为中心使用的语言,虽说是女性使用的语言,并不是说女性所用的语言都是女性用语。只能说比起男性来女性用的比较多的叫女性语,相反男性用的比较多的就是男性用语。世界各国没有男女语言之别的国家是存在的当然想道日本区别的比较清晰的国家也存在。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塑造了一系列内心懦弱、自私、功利的男性形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男性“神话”。  相似文献   

4.
刘丹  李儒诚 《旅游纵览》2013,(5):229-230
现阶段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有不少男性选择了从事幼儿教育成为幼儿教师。男性幼儿教师有别于女性,他们有着自己的性别特征和教育特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男性幼儿教师并没有表现出他们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在这里我们将分析影响男性幼儿教师对自我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能够促使男性幼儿教师对自我职业观点的良性转变从而有利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女性禁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女性禁忌突出表现为渔民社会中基于女性经血、生育形成的"赤不净"、"白不净"信仰观、以大峰山为代表的基于佛教教理"五戒"设定的山岳女人禁制,以及神道祭祀仪式下的女性排斥等。女性特有的月经、生育等生理表现,在民俗社会中被视为是不净、晦气、危险的发生源而予以隔离和排除。女性不净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创世神话。统观日本女性禁忌事象、民俗思想的存在和演变的主要脉络,可以发现其深层原因是男性在场和作为他者的男性视角起到了关键作用。女性禁忌得以确立是作为两性中另外一性的男性在场使然,男性宇宙社会的立场客观上对女性禁忌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其传承提供了土壤。当下研究中不乏将女性禁忌与女性歧视联系在一起考虑的倾向,立足于民俗学的视角尚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如今累是平常事,不累才稀奇。统计数字表明,女性人群中累的比例普遍高过男性。据两年前美国疾控中心的调查,18至44岁的青壮年里,15.7%的女性是累女,87%的男性是倦男。  相似文献   

7.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2,(17):20-20
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情出轨,出轨的女性平均有2.3个情人,而男性仅有1.8个;英国女性发生婚外情的平均时间为婚后5年,而男性通常为婚后6年。  相似文献   

8.
本论依照“女性主义——性别诗学——男性研究”研究路径,分别阐释不同研究立场的性别理论构建和发展,从“贾宝玉”身上窥见性别文学批评的演进过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贾宝玉”。但这类研究普遍地关注“受难的女性”,从而忽视了男性角色在文本中的价值和作用,或者简单地将男性角色与父权制做对等处理,因此很难全面地揭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性别诗学,可谓是女性主义自我反思的结晶。相对来说,它能更多地考虑到男性角色的文学和社会的功能意义。但这些在男性研究者来看,仍嫌不够,不能全面地解决男性面临的问题。男性研究至今还仅仅停留在社会学领域,不如女性主义那样广泛地与文学批评接触,但笔者认为,其主要理论在“贾宝玉”的性别研究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诠林 《神州》2011,(23):10
日据时期台湾女作家以日语创作者不多,在当时的台湾文坛是被边缘化的群体。但这些有限的女性创作,却有着不同于同时期男作家的鲜明创作个性,尤其是叶陶、杨千鹤、张碧华、黄宝桃、辜颜碧霞等人的日语通俗小说作品,更是发出了不亚于男性作家的颠覆霸权社会的勇敢呼号。  相似文献   

10.
刘燕舞 《民俗研究》2024,(1):94-105
除与非民族地区村庄劣势累积型男性婚配困难趋同外,凼村群体错位型男性婚配困难分布则是民族地区村庄更加突出的经验悖象。从出生世代分布看,群体错位型婚配困难男性主要出生在1980年以后,于2010年前后进入婚配困难期。社会文化变迁是民族地区村庄男性婚配困难问题的重要形成机理,它表现在女性早婚文化延续与男性婚龄延迟的张力、本地婚姻偏好文化与跨地域婚姻流动的非对称性挤压、有限代际责任文化与个体生活享受文化合力形成的家庭经济资源低积累等多个方面。当这些方面与外在于民族地区村庄的多维现代文化接触和碰撞后,无论是在代际层面还是在代内层面所产生的文化失调,都造成了民族地区群体错位型男性婚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刊中人     
猪一样的男人 男性从来都没有被认为是性克制的模范,从人类本能的属性来考虑,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好。毕竟,任何生物生存的目标,就是为了确保基因的存在和延续。在这一特质上,男性要远远比女性显著。即使是世界上生育能力最强的母亲,她们一生中也很少能生育8个或者9个孩子。但男性却可以每天制造受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体温之差     
《山茶》2014,(5):42-42
老话说:“冰凉的手。温热的心。”此话有事实佐证。美国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女性的核心体温比男性高0.2℃。她们手的温度却要低1.55℃——平均30.67℃。而男性则为32.22℃。  相似文献   

13.
1953年,27岁的休夫纳典当了自己的家具并向朋友借款,筹集了1万美元,创办了以女性裸体为主、谈性、谈爱、谈生活品位的男性杂志《花花公子》。  相似文献   

14.
梁文娟 《沧桑》2009,(2):226-227
《世说新语》以描写魏晋士人的言行为主,但在《贤媛》中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多方位的扫描和肯定,对她们的智慧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与褒扬。该著展示了魏晋时期思想解放下士人独特的女性观,展现了魏晋士人对女性的关注与欣赏。这些美丽的女性不但没有湮没在男性的强势话语下,反而以其嘉言懿行特立于古典文学的殿堂中。  相似文献   

15.
郑曙斌 《收藏家》2012,(1):19-25
梳妆自古并非女性专利,男性亦须梳妆理冠。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梳妆盒即为男性所使用: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出土的“便携式”梳妆盒,盒内相应部位凿空,分置着铜镜、  相似文献   

16.
张国王 《神州》2014,(3):225-226
人们自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就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在不同材料相互搭配,色彩相互配合的条件下形成具有艺术美感的装饰品。虽然现代社会中,男性饰品的数量、款式均不如女性饰品,但从饰品发展的角度上来说,男性饰品始终向人们彰显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在男性的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饰品的设计不可忽视男性属性以及所追求美感方面的特殊性,如何才能够使现代男性饰品更具艺术性,这一点值得相关人员展开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文章即从男性金镶玉饰品的设计角度入手,在对现代男性饰品设计中的艺术审美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分别从金镶玉饰品设计中对文化内涵的体现、金镶玉饰品设计中对外观款式的体现,以及金镶玉饰品设计中对色彩搭配的体现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体现现代男性饰品设计美学的几点措施与方法,希望能够使男性金镶玉饰品的设计精益求精,彰显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最终赢取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泸州宋墓出土的石刻中,有一批武士形象,其中大多为男性武士,还有几件女性武士.文中对这些武士的装扮、雕刻技法以及艺术风格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张娟 《沧桑》2009,(5):239-240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Jane Eyre)中的女主人公简·爱是文学史上典型的女性形象之一。本文旨在用雌雄同体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的性格,并以此来说明只有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个体才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个体。  相似文献   

19.
康凯斐 《江淮文史》2020,(2):138-148
正传统中国社会的女性,生下来就被贴上男性附属品的标签,她们是"父亲的女儿""男人的妻子""孩子的妈妈",离开这些身份,好像就没有一个独立的女性主体身份。这种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社会观念使女人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各种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女性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早已被塑造成"宜家宜室"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如所周知,传统帝制时代有关女性的记载,绝大多数是男性士大夫文字的遗存,历史遗存的镜像更多呈现出的是男性的生活世界,而鲜见女性的身影——其中的女性形象,多是被隐藏了、遮蔽了的历史影像;即或闪现出少许记载,也难免被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