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2 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史学上的历史观点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这种历史观点的发展、进步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西方近代进化论的传入 ,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 ;另一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 ,在更加深刻的意义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关于前者 ,梁启超、顾颉刚都有论述 ① ;关于后者 ,李大钊、郭沫若、翦伯赞等也各有阐说② 。由于进化论和唯物史观的引入 ,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引入 ,不仅加快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步伐 ,而且推动了中国史学的…  相似文献   

2.
2007年我国的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持续深入发展,在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同时,学者们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自觉地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应用到中国当前的历史现实中来,取得了不少有影响的成果。其二,人类历史进程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是外国史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关注这些重大问题既有利于中国学者参与世界,也有利于我们反思自身,积极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其三,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使当前的历史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关注全球化境况下历史研究的新特点及全球史研究的新动向,对于外国史学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其四,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日趋全面,跨学科的特点也更加明显,某些分支学科甚至构成当前史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五,在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地位的同时,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也更为丰富,既有对中国传统史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批判吸收。下面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人类历史进程重大理论问题、全球化与全球史研究、历史学分支学科及热点问题研究、史学理论与方法五个方面做出综述。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史学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中国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突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仅就 8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 ,马克思主义史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作一简单回顾 ,以说明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指南 ;展望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 ,唯物史观的这种指导地位不能动摇。一、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从 1 92 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 1 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时期。这一时期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广泛传播并运用于史学研究 ,产生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在…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就在历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同资产阶级史学根本对立的观点,以其巨大的科学威力,向资产阶级史学提出了挑战。 简略地回顾一下近百年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在西方资产阶级史学中引起了什么样的反响,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在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压力和影响下,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危机和变迁,这对于我们加深认识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巨大科学威力,或许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张越 《史学月刊》2022,(7):32-37
<正>从20世纪20—40年代唯物史观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到1949年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主导地位,再到改革开放后形成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中国史学多元发展的态势,及至当代主流史学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过了从边缘到主流、从封闭到开放、从反思到继续探索的曲折发展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体系中处于何种样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趋势而在学术和现实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总结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在讨论"近代中国革命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转向"之前,有两个概念要搞清楚,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样,"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也是被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研究实践,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这一概念,学术界使用的并不多,但就这并不多的使用来看,主要是在三种意义上使用的:一是把"民族化"与"中国化"相提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处于并列的地  相似文献   

7.
左玉河 《历史研究》2022,(2):4-21+219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由政治分歧引发的学术论争。虽然论战各方不同程度地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历史研究,但实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根本分歧。社会史论战塑造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求真与致用并重的学术品格。唯物史观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促使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旨趣、研究范式、研究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为推动中国史学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重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历史研究》坚定不移的办刊方针。2006年11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本刊编辑部承办的“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高校的二十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就涉及唯物史观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的现代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史学要走向新的繁荣,仍然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应努力使唯物史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体现了部分与会学者对于如何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的看法。角度各异,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期望唯物史观欣欣向荣、发扬光大的心愿则息息相通。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史学工作者持续不断地努力。本刊热切欢迎广大史学工作者踊跃来稿,就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问题阐释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的中国史学,通常被划分为传统史学、近代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三大流派,而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孕育、形成到发展、转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史学的进程。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对于深入地探讨20世纪的中国史学,深切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史学,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尹达先生占有重要的一页。自20世纪30年代起,在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里,他追随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定信念和在历史科学理论研究方面的许多真知灼见,如对唯物史观作出的具有鲜明针对性的阐述,对历史研究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阐述,对马克思主义怎样改变了中国史学面貌的阐述,以及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与历史科学的理论创造之关系的阐述,在今天仍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指导历史研究的历史理论这并不等于历史研究不应再有自己的方法论,这是人们在历史研究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的真理。但多年来这一认识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提出呼吁的浅表层次上,对于唯物史观如何转化为史学方法论?其理论依据何在?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特征等,却未加深究而缺少建树。 发生于二十多年前的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论战,最富有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即是提出了建立唯物史观史学方法论的要求与任务,这是第一次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提出这样的问题。理论思维觉醒的程度,是衡量学科发展进程的标志。这一问题的提  相似文献   

12.
<正>唯物史观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至少表明,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唯物史观史学具有其产生、发展的社会与学术土壤,亦有其对现实与史学的贡献与担当。在当前中国史学呈多元发展的学术趋向下,更需要认真分析唯物史观史学产生的原因、梳理唯物史观史学在20世纪的走向、研究唯物史观史学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各种影响。20世纪初,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历程。"新史学"在批判旧史学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自19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以其强大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包容性在世界史坛上迅速兴起,对世界历史的变迁和重大事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阐释,在许多国家形成深具影响力的史学流派。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一直吸引着各国学者的研究兴趣,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创新之作。经过一百年的积累,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历史学开始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影响巨大的唯物史观研究范式。20世纪70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约请四位学者分别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角度对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进行总结。新中国史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若干曲折,但成就始终是第一位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能够创造辉煌,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综合创新,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业绩。我们希望四位学者的观点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郭沫若是毫无疑义的开山式人物和人格化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辉煌成就与不足,在他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中,都有典型的体现。第一,郭沫若是第一位主动、自觉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学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者。一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都是从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讲起。如果说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在中国史坛率先高扬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那么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则是运用马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坚持唯物史观和发展唯物史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部拟于2015年9月1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社科院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惠赐佳文。征文主题如下:1.当今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危害性2.阶级和阶级斗争再认识:历史与现实3.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4.社会形态演进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来说,世纪末史学反思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史学反思的目的,从史学本身的发展角度来说,是为要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而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史学,刻意去创立什么“新史学”。雷戈先生的历史观在本质上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其所谓“哲学主义的历史”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现的否定基础之上的;其带有神定论色彩的衰退史观,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同中国史学相结合,已经有了大约九十年的历史。在这90年中,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几个历史阶段,它与中国历史同呼吸、共命运,在历史运动中发展、壮大,也回答着历史提出的新问题。当今,在新的历史条件即全面深入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面临的历史任务。对此,我讲几点认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全党、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五四"时期李大钊等先驱人物撰著一批宏文以来,正好也经历了九十年,她的成长、壮大、发展、繁荣,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息息相关。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人,始终以"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学术品格,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作为恪守不渝的研究指南,把发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作为治史方法的根本准则,将素称发达的中国历史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予以有力的推动。在新中国前十七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曾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疾风知劲草",一批忠诚、正直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勇敢地挺身而出,抵制了教条主义的恶劣学风,捍卫了历史学的尊严和科学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史学工作者砸碎精神枷锁,冲破禁区,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勇于创新,迎来了学术园地百花盛开的大好局面。九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经验,尤其集中体现于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对研究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以往理论的创造、方法、道路、价值等,对于正确认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发展新世纪的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李根蟠教授等学者,分别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读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理论创造的风格》、《开放与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浅论"五朵金花"的理论成就和学术意义》等文章,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创新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既是一种认识历史的武器,也是改造现实社会的革命理论。它自20世纪初入传中国后,以其自身具有的科学性和顽强生命力,在民国史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自然,由于人们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使之在实践领域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层次和流派,从而增加了这一社会文化表象的复杂性。因此,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对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影响,至少应从两个层面加以把握:一是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的成长及其活动;二是唯物史观在各史学实践领域的表现。前者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和主体力量,后者则标示着该史学思潮在学术界的实际影响力。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都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