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江 《清史研究》2003,18(3):30-42
本文主要讨论清代内蒙古农业发生、发展的背景、原因以及清初一百年间清政府的相关政策 ,认为清政府的扶持、鼓励政策是清代内蒙古农业兴起的重要因素 ,清朝就地发展农业的政策是推动清初内蒙古农业向前发展的主要助力。顺治年间确实颁布过禁垦令 ,但很快就放弃了。康熙初年确立的发展内蒙古农业的政策 ,一直延续到乾隆十三年 ( 1 748)禁垦令的颁布 ,历经八十年之久。正是这一积极的农业政策奠定了清代内蒙古农业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晗  郭平若 《史学月刊》2007,1(4):86-93
陕北长城外地区位于蒙陕农牧交错带,属于典型的脆弱生境地带。清代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针对当地汉民承租蒙民土地从事农牧业生产这一环节,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垦殖政策,经历了封禁、招垦、禁垦、拓垦四个阶段,这既是清政府对陕北长城外地区逐步认识和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在政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中,制度、政策与权力的结合对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根本性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清末的地方自治思潮与地方自治运动,已有一些专文作过论述,但大多限于从立宪派、革命派以及资产阶级的角度加以探讨,对清政府的地方自治政策及其影响,则迄今未曾涉及。实际上,地方自治在清末的最后几年已成为清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而且地方自治普遍推行于全国各地,也是在清政府由上及下的倡导之后。因此,全面研究清末的地方自治,不能忽略清政府地方自治政策的实施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即拟对此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4.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中,保存着有关延边早期开发的档案。清初,延边地区被划为封禁区,光绪7年,清政府废除"封禁",实施移民实边政策。至此,封禁二百余年的长白山区得以开发。设立越垦局,并把图们江以北地区划为朝鲜垦民的专垦区。顺治八年开始的"闯关东"人群来到延边后从事各种工作,使延边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早期发展,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珍藏的谷仓     
历史上,蒙古地区鲜有农耕。康熙年间,开始发展种植业。清中叶以来,由于汉人的进入,农耕向牧区扩展。光绪年间,清政府在河套一带推行“开放蒙荒”、“移民实边“政策,兴办垦  相似文献   

6.
存在于1910-1914年的朝鲜族自治组织——“间岛”垦民教育会(垦教会),在延边地区获得了沟通中国官府与朝鲜族的中介地位,并取得了参与设立官立朝鲜族学校、自己设立学校以及管理私立学校之权限。于是,垦教会在扩大朝鲜族教育机会的基础上,实施爱国(朝鲜)教育,进而促进中国的朝鲜民族同一性的形成。然而,清末民初,正是中国民族国家开始铸造之时,民族主义需要的国家权力必须是没有竞争的权力。在此情况下,垦教会与延吉府之间的冲突随之而起,垦教会被解散。本文考察了垦教会如何对应中国的朝鲜族教育政策的同时,解明了该会如何利用中日两国的矛盾,对朝鲜族实施民族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大陆与台湾就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明清时期,大陆人稠地少,为生活所迫的大陆东南沿海人民,冲破千难万险入垦台湾,使台湾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从清政府的禁渡政策、台湾的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清朝时期不利大陆移民开发台湾的诸多因素,以从侧面来反映大陆移民开发台湾的艰辛与困苦和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8.
贻谷为清末督办垦务大臣,绥远城将军,1902年奉旨到内蒙古西部进行垦务工作,1908年由于归化城副都统文哲辉参奏,贻谷被撤职交法部查办,贻谷在任七年间,在内蒙古大力推行垦务政策,为清政府搜刮到不少银两,在发展水利、教育等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贻谷被参劾案发生之后,朝野上下舆论为之哗然,由于频繁变动主管该案的官员加之其他原因,贻谷案被搁置三年之久,本文力图通过相关资料一窥贻谷被参案的过程以及该案审理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乾隆年间,为了解决呼伦贝尔驻防官兵生计贫困的问题,清廷曾挑选部分“塔里雅沁回子”东迁到呼伦贝尔地方开垦种田,并向索伦、巴尔虎等官兵教习灌溉耕作技术。清政府在呼伦贝尔开垦种田的尝试,虽然仓促收场,但是这一次尝试,对农业灌溉技术在呼伦贝尔地区的传播,仍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本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军机处满档案,对“塔里雅沁回子”迁至呼伦贝尔地方开垦种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疆禁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弛禁政策,新疆开始大规模种植鸦片,再加上从俄国输入的鸦片和从甘肃贩运的鸦片,新疆鸦片泛滥成灾。20世纪初,清政府改变政策,于1906年制定“十年禁烟”计划作为其新政的一部分。新疆地方政府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加强宣传、四禁并举、严格执法、堵源截流四个方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本文研究了清朝末年新疆烟毒的泛滥及新疆地方政府的禁毒措施,总结了其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乾隆年间清政府高级官员之间关于是否全面丈量贵州土地的政策争论,试分析国家力量向边地伸长过程中国家视角与地方视角如何冲突和妥协。  相似文献   

12.
有关清政府的对台政策,通常以1874年沈葆桢渡台为界,在这之前被视为消极经营的阶段,其中又以严禁偷渡、禁止携眷入台、禁止汉人开垦“番地”等政策为清政府消极治台的突出表现,但这只是纵向比较的结果。如果横向比较的话,纵观清政府的全部对台政策,包括政治、经济、教、民族政策等各个方面,这些不利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政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而并不能涵盖清政府全部的对台政策。所以要探讨清政府的对台政策,  相似文献   

13.
晚清政府对待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传斌 《史学月刊》2002,(10):41-46
教会医疗事业是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中的特殊部分,它与晚清政府有着特殊的关系。清政府对待它的态度和政策几经变化、在禁教政策下,清歧府对教会医疗事业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和政策。两次鸦片战争之际,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的压制下被迫接受教会医疗事业,但是仍想加以抗拒。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条约制度得以建立;与此同时,清政府对外来化的态度发生变化。此后,清政府对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虽有变化.但基本上持保护、支持和利用的态度和政策.并在一些方面体现了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晚清政府对教案的预防和处理与清政府外交密切相关。清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来预防教案和由教案引起的中外争端,但效果不大,此后,清政府又制定了处理教案的政策。清政府制定和实行的教案政策既有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一面,又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回民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时期政府对回民的管理政策经历了某种转变。清政权建立之初,康熙、雍正为拉拢民心、巩固政权,清政府对回民一度采取较为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乾隆前期仍沿袭前代的传统宽容政策,直至后期清政府对回民的管理政策猛然发生骤变。本文简要阐述并拟图分析乾隆时期清政府对回民管理政策转变的原因、过程以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政府对蒙古、东北封禁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对蒙古、东北封禁政策的变化赵云田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逐渐改变了对蒙古、东北的封禁政策,允许汉族人民前往垦荒种植;《辛丑条约》签订后,封禁政策全面废止,汉族人民进入蒙古、东北等地出现高潮,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清政府改变对蒙古、东...  相似文献   

17.
清代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农业土地所有权是在三个不同层次上发生的。第一个层次是蒙民自己从事的粗放型的农业,此时的土地所有权还没有最后形成;第二个层次是私垦过程中通过租佃“契约”形成的土地所有权;第三个层次是清末清政府在内蒙古全面放垦蒙荒的过程中,通过地方官府颁发的土地“执照”而确定的土地所有权。清代内蒙古东部的农业土地所有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所有者收地租而不承担国家赋税;二是土地所有权的多层次性。这些都是与内地的农业土地占有形式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晚清政府对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政府对基督教和传教士的政策王立新晚清政府的基督教政策是清末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与频繁发生的教案有重要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传教士的文化与教育活动。本文拟就晚清政府对基督教与传教士的政策做一初步研究。一、清朝禁教政策的解冻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前的限...  相似文献   

19.
清政府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统一台湾以来,鉴于台湾多发地震、经济需要恢复和政治上的考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在台湾建造稳固的城池。但随着台湾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政治形势的变化,清政府逐步放弃了最初在台湾实行的不筑城政策。  相似文献   

20.
法国在殖民越南过程中,企图斩断越南与中国的传统关系,但其又不得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到中国与越南的关系,故法国曾照会总理衙门,越南自主且受法国保护,并要求清政府撤出在越之兵且不得再入和在滇越边境开放通商口岸。清政府表明了中越关系和对在越中国军队进行了说明,并拒绝开放通商口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