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清朝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最高峰,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品种还是造型,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都是继承前人的成就,又不断创新的结果。特别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从彩瓷到单色釉瓷无所不仿,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随着时代的进步,还不断创新。下面分两个方面向读者介绍:一、从造型方面模仿和创新1.天球瓶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的景德镇窑,因球形腹硕大,好似天上落下的  相似文献   

2.
李理  尚文举 《收藏家》2014,(1):49-56
二.清宫官窑瓷器与明清绘画 清乾隆款霁蓝活腰环葫芦大瓶(图23) 制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高80.5、口径9、腹径大33.5、小14.5厘米,足径17.6厘米。瓷制葫芦瓶始烧于宋、元时期,明、清两朝景德镇窑曾大量烧造。达件乾隆款葫芦瓶应是清代中期所制各类葫芦瓶的代表器之一。  相似文献   

3.
清代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战乱不息,制政不稳,经济、文化衰落,景德镇御窑厂瓷器生产更趋萎缩,直落而下。从故宫博物院传世的这三朝青花瓷器来看,从制作工艺到装饰艺术等方面,整体水平明显下降,尤其是咸丰、同治二朝,就品质和数量而言,光绪青花要比前两朝好得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21,(2)
正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陶瓷和瓷器的烧造历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制陶工艺;至迟于东汉晚期,瓷器创烧成功。瓷器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对我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本图集主要收录雍贵艺术博物馆藏清代、民国瓷器,涵盖青花、粉彩等多种典型工艺,器型、纹饰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到了元代晚期中国制瓷工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江西景德镇所生产烧制的瓷器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明、清两朝的景德镇,不断研发创新所烧制成的青花、颜色釉、釉上彩等瓷器品种是这一时期全国乃至全世界所追捧的主流产品,也因此景德镇成为世界的制瓷中心,至今700多年来依旧光彩夺目。之所以景德镇会有这样的辉煌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对窑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变。当以钴为致色元素的青花瓷器出现后,为适应氧化钴的  相似文献   

6.
奚文骏 《收藏家》2022,(7):15-24
本文首先通过对史料的研究,提出康熙十年烧造祭器的背景是该年康熙帝首次东巡祭祖的需要,通过分析嘉靖和乾隆两朝的皇家祭器得出康熙十年所烧祭器可能的样貌,研究认定南京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康熙娇黄釉暗刻龙纹盘就是康熙十年所烧祭器的标准器,最后提出这次烧造应是宫廷委托民间窑场完成的,最有可能的承担者就是“瞻公窑”。  相似文献   

7.
清代粮价数据质量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清代道光至宣统间粮价表》及王业键编辑的清代粮价资料库中的粮价数据为基础,具体量化了1736—1911年间长江流域九府的米价数据质量。研究表明,乾隆朝的粮价数据质量高于嘉庆、道光两朝,嘉庆、道光两朝的数据质量高于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当我们运用粮价数据考察清代的经济运行状况时,首要之事就是要针对具体的时间、地点,进行数据质量分析。清末的数据质量尤其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8.
“秘色瓷”一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描写了秘色越器的釉色。唐未五代徐寅所作的《贡余秘色茶盏》诗,也以“捩翠融青瑞色新”,来赞咏秘色瓷。宋人越德麟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十国春秋》、《吴越备史补遗》、《宋会要》以及《宋两朝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4,(1)
<正>二.清宫官窑瓷器与明清绘画清乾隆款霁蓝活腰环葫芦大瓶(图23)制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高80.5、口径9、腹径大33.5、小14.5厘米,足径17.6厘米。瓷制葫芦瓶始烧于宋、元时期,明、清两朝景德镇窑曾大量烧造。这件乾隆款葫芦瓶应是清代中期所制各类葫芦瓶的代表器之一。瓶为撇口,短细颈,总体如上小、下大的束腰葫芦形;颈肩、腰部线条流畅,其形匀称秀美,下部为平底,底部圈足露胎,胎体厚重。口内为白釉地,葫芦表面为霁蓝釉,深邃沉静,端庄精致;束腰间为一圈扁状活环,环两侧为  相似文献   

10.
赵洛 《北京文史》2000,(1):24-25
我国古诗唐宋两朝出现高峰。清代乾隆诗人、评论家赵瓯北(翼)以为:清代诗人欲举一家列唐宋诗公之后者,实难其人。只有查初白(慎行)才气开展,工力纯熟,是白香山、陆放翁后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陶瓷史将唐代的瓷器烧造划分为“南青北白”的模式,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邢窑、定窑为代表的白瓷各具自己的特色。时至宋代,定窑成为北方最为著名的门瓷产地,在当时以及以后的各个朝代均被作为仿制的对象,即使在现代,仿品亦是层出不穷,有些几可乱真。本文拟就北宋定窑器的一些特征以及当时其它窑口仿烧的定窑器、清代和现代仿烧的产品特征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皇后妆奁的筹备是清代皇帝大婚的重要内容,诸多机构参与其中,这使得皇后妆奁成为仪式最为隆重、规模最为宏大的嫁妆。本文通过对同、光两朝皇帝大婚档案中有关皇后妆奁资料的梳理,力图揭示清代皇后妆奁的筹办、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13.
清代官窑瓷器元素成分数据库建立工作,是上海博物馆古陶瓷科技分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项工作以清代官窑瓷器的透明釉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无损的X荧光检测设备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多种类别瓷器中透明釉的成分配比,涉及到的清代官窑瓷器品种主要包括青花、白釉、釉里红、高温颜色釉、粉彩等。主要包含有清代官窑瓷器中透明釉元素成分分布特征、样品分类、完整器成分分析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和讨论,通过清代官窑瓷器中元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给出清代官窑瓷器的元素成分数据库相关信息,同时结合古文献记载,探讨清代官窑瓷器制作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14.
嘉庆和道光两朝,满人玉麟以科举入仕,因才华出众而屡受两朝皇帝的重用.但玉辟一生仕途坎坷,既曾贵为帝师,也曾被贬边疆,但无论身在何处,都心明身正,颇有作为,他断案公正、吏治清明、戍边建功,文武兼通,是清代满人官吏中难得的清廉典范.  相似文献   

15.
<正>将军罐,一种罐式,是明清期间罐器之一,其盖颇似将军的头盔,故而得名。初见于明代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根本定型。清康熙朝最盛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其器形巨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见品种为青花、彩色器,此外还有黄釉、茄皮紫釉、三彩等。此件粉彩花鸟将军罐,器形高大挺拔、丰硕俊美,器物外壁以粉彩等多种手法进行装饰,逐渐被人们当作摆置观赏的陈设器。在清代后期至民国期间,将军罐大量生产,可以算得上是当时婚礼嫁妆的必备之物。  相似文献   

16.
沙燕君 《收藏家》2013,(8):73-76
粉彩是康熙晚期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釉上彩新品种,因为粉彩中含有铅的成份而得名。它的特点是色调非常柔和,有助干瓷器绘画的表达能力,能够表达花纹图案的浓淡、阴阳、向背,从而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粉彩创烧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时期,成为清代瓷业生产的一个新的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17.
历朝历代的帝后玺印存世者寥寥无几,唯明清两朝有较多的遗存。特别是清代帝后玺印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除少数因战乱散失民间和海外,绝大部分现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为故宫博物院颇具特色的藏品类别,是研究清代制度史、文化史、思想史、艺术史、宫廷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素有"康熙彩硬""康彩恢奇"之称的康熙五彩,为清代彩瓷中的名品,有着极高的声誉。其因采用单线平涂法施彩,彩料浓艳深厚、透澈莹亮,而彩烧温度较粉彩略高,画面给人以艳丽、坚硬的感觉,故又称"硬彩"。它与后来具有柔和感的粉彩,是迥然不同的。但康熙以后,随着粉彩瓷器的盛行,五彩瓷器少有生产;且康熙五彩往往被作为摹古的对象,故康熙五彩又被称作"古彩"。传世的康熙五彩器型较多,有各式瓶、花盆、盘、碗等。  相似文献   

19.
张雯 《收藏家》2010,(9):61-66
中国彩瓷的生产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作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除了继承传统的釉上五彩、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品种外,还发明了釉上蓝彩代替了釉下青花五彩,创烧了在青花轮廓线内填绘彩料的斗彩和淡雅柔和、绘画精美的五彩,以及婀娜多姿、美轮美奂的珐琅彩等。此外,种类繁多的杂彩在清代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张迁碑》自出土以来,即引来诸多学者的重视,历经明清两朝,声名逐渐大噪。从明初到清末,《张迁碑》的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清代碑学兴盛以后,相关著述更是如雨后春笋。本文以相关著述为载体,通过分析其主要观点,进而解析明清两朝学者对《张迁碑》书法艺术的接受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