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自然之美     
《中华遗产》2011,(11):12-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美,美在“顺应天常”的规律。美在“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在“惜生爱物”的伦理,美在“寡欲节用”的矜持。而这种价值观,我们曾经有过。  相似文献   

2.
景观设计是一项基于理性、依托感性、需要实践经验积累的创造性活动,是一门基于生态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研究自然环境与人之关系的学科,更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的特性,以及如何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可能性和必要性的专业学科。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以便建设具有人性的景观环境,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对美的更为崇高的追求。在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这种依赖于自然属性的特定要求的同时,弥补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单珊 《丝绸之路》2011,(10):32-34
彩陶作为一种史前文化承载物,体现了先民们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自身二元关系的认识。甘肃彩陶纹饰具体体现了这一点。甘肃各个时期彩陶纹饰的发展与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成正相关,纹饰绘制的内容取材于早期人类与自然的接触,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的表达,与原始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彩陶纹饰的发展及精度以马家窑文化时期为分界点,呈倒"U"形分布。此外,一些神秘纹饰的出现表现了人类已学会从生活中抽象出符号,蕴涵着他们追寻向往的原始美,充分体现了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朴素真理。  相似文献   

4.
贵在自然     
叶坪 《神州》2003,(11)
认识一个人,该有多么难哪!这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感慨之言。谁认识我?谁真正认识我?既难又易。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我国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评述中的两句话。而我对“自然之眼”、“自然之舌”这两个“自然”特别感兴趣。“自然”一词,查《现代汉语大词  相似文献   

5.
辛让平 《攀登》2011,30(2):59-61
人类必须文明地对待自然,应坚持平等对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两个原则。平等对待的原则是为了保护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和谐相处的原则是为了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坚持这两条原则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康佳 《风景名胜》2021,(2):0003-0003
文学和艺术的介入,使得人类对自然的欣赏变得更为丰富。艺术以“如画”或者“picturesque”的类比进入自然,指导对自然美的欣赏,“园林如画”也成为这一时期园林鉴赏和创作的一大追求。“picturesque”与“如画”对译,虽源于中西都认同“风景如画”的审美理念,但中西园林却有着不同的“如画”之美,这一点在西方学者对中国园林的审美评论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谢红彬  钟巍 《人文地理》2002,17(2):67-69,66
纵观极端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在气候环境自然演化的背景下,人地关系存在着时间与空间上的两种变迁。从历史时期看,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地关系大致经历了依附自然、干预顺应自然、干预自然、回归自然四个阶段。从空间上看,表现出人类"逐水而徙","依水而居"的相互关系。各个阶段以气候环境变化为背景,以水资源为主线,表现出人地关系演变的时空特征。塔里木水系的瓦解和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化以及胡杨林植被面积的缩小,说明近100年来人类活动对人地关系的演化逐步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在宇宙中大约转动了46亿年。从北极到南极,从高山到深海,从冰雪覆盖的冻原到高温的矿泉,都有生物存在。这颗美丽的星球孕育了至少1300万种生物,其中包括了40万种植物、140万种动物以及不计其数的微生物。它们有的极为相似,也有的千差万别;它们相互作用、彼此依存,共同维持着地球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并且养育了人类。人类是自然之子,人们本能地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向往大自然。旅游是人类生活的美好追求,也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是旅游业发展所依靠的最大资产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这不仅仅是让人类失去了一种生物朋友,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  相似文献   

9.
带着诗意的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美。很多天以来,我一直回味这句话。当我们走进普洱古茶园,诗意自然扑面而来。古茶园是美的,因了自然之性和人性的自然。从青藏高原发源,澜沧江一路奔跑,直抵老挝、泰国……汇入南海。就在高山深谷的中间地带,一片片原生树林郁郁葱葱、带着野性挥洒。与澜沧江一路奔跑的,还有来自高原的古羌族先民、世居本地的古濮祖先民,以及来自南方的古越先民。当他们最终停留在澜沧江两岸,他们就在森林里种下古茶树,并用了千年来守护古茶树的神性。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学说中,"道"是核心理念。老子对"道"有不同层面的解说,实存意义的"道"、规律性的"道"、生活准则中的"道"等等。而无论哪个层面,"道"的属性不变,那就是自然之道。老子的"自然"与现代语境中的"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是一个具体概念,老子所说的"自然"则应理解为"事物本身的样子或规律"。而追求"自然之道"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有了"自然"的理念,才有了"无为"的基础,才会有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天地大美     
天地大美——取自庄子《知北游》中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句。从庄子原来探讨顺应自然之道的句子抽出来的这四个字,却如此精彩地写出那种美到极致的意味,这种美宏大、宽广、悠远,而将这个词来形容中国的大好河山时,那种对故土浓烈的赞美和热爱情感便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12.
"自然"、"因循"是先秦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其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道家崇尚"自然"本身的活力,反对人为对万物本性及其法则的干涉,主张以"无为"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然环境。"无为"并非绝对的无所作为,还包含"因循"万物自然本性和法则而为之义,因此"因循"既体现了对万物的尊重,有助于破除价值观层面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又不致使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规律相违逆,从而避免生态问题的产生。道家的这一思想可为当代生态伦理的建构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吴榕 《南京史志》2022,(25):72-75
<正>《用心灵接触自然》是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学习领域。描绘的主题是以树木为主的自然风景。认知目标为: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中的变化法则和表现方式。技能目标为: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情感目标为:感受自然风景的美,  相似文献   

14.
赵阳 《神州》2013,(6):14-14
读了《为爱作证》这一篇章,我肤浅的理解了作者所讲的终极关怀的美与现实关怀的美,可是我却怎么也跳不出我所生活的圈子,去赞同作者所认同的终极关怀的美。开章,作者以大自然的鼓励为引子,区分了快感与美感的不同,并引入到"爱美之心,人才有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的审美活动,其实就是人之为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学者说,在这个世界上,人是最软弱的动物,是上帝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人文主义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由于对人类文化属性的强调,人文主义把人性视为文化的产物,并将其与自然置于强烈的对比和对立关系之中。此种人文主义观念对于人类正在遭遇的生态危机有一定关系。但是人文主义并不因此而应该受到完全否定。问题的出路不在于人类文化的重新自然化,也不在于自然的文化化,而在于寻求一种将人性看作自然与文化之合成的新人文主义。借此,人文主义能够将其对自然的传统理解作为人类文化成就的潜能保持下来。同时,它还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跨文化普遍性,使人类能够在保持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分享共同人性,重新认识人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建筑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建筑活动是人类社会改造世界以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对建筑物和建筑活动的欣赏、赞美,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对人类自身改造自然的能力与成就自豪。自古以来,建筑和建筑活动就是诗文、歌诵的对象,古《诗经》中保存有很多歌颂建筑之美和建筑活动热烈场面的诗篇。当绘画技巧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建筑自然也就成为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画是表现建筑之美的艺术品,有别于各类建筑图。它形成绘画的一个专门科目(画种)较晚,  相似文献   

17.
“设立一个大公园……所有的一切都处于原生状态,体现着自然之美”。从1872年美国建立黄石国家公园以来。国家公园从美国发展到了世界上225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的国家公园总数已达到9800多个,总面积近10亿公顷。“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体系”、“世界遗产”、“生物圈保护区”等概念也是从国家公园概念中衍生而来的。由于它们超凡的自然之美,也由于社会对它的共同认知,这些地方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不论是精心维护的城市风景区,还是上万平方公里的荒野保护区,国家公园滋养人心,帮助维持地球的永续生存,同时也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各地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8.
陈珍 《钟山风雨》2010,(5):58-59
<正>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天性。而就人的仪容来讲,发之美恶更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姿容的美丑。古人赞美女性,往往渲染其发之美丽。如《诗经·鄘风》中便有"鬃发如云"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2012,(12):100-103
最美生态景观奉化滕头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是引领中国农村的先锋。别出匠心的村庄规划和园林营造,自然与人类的巧妙结合,演绎成现代都市的一首田园牧歌。它让居住其中的人尽享生活之美,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20.
王素娟 《黑龙江史志》2013,(13):251-252
生态危机引发了人类对近代以来统领工业文明的主流思想的尖锐批评和深刻反思,生态整体主义就是其中最具震撼力的思想成果之一。主要代表思想包括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和阿伦·奈斯"深层生态学"。生态整体主义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思考,基于生态学视角使人类认识到其生命的本源和在生物圈中找到并恪守自己的"生态位"。为了自然存在,为了人类生存,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是人类一种生存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