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佛教诸神中,弥勒身份仅次于释迦牟尼,而其造像有多种特定的形式,弥勒信仰与弥勒图像是佛学与佛教图像学研究的重要对象。100多年来,有关弥勒信仰起源、形态与发展过程的研究论著颇丰,本文收集200多篇相关论文目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方便。 相似文献
2.
龙门石窟的弥勒造像在武则天时期无论从造像数量、规模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逾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极盛今古的程度。本文从弥勒造像入手,结合佛经记载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试图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出当时的弥勒造像与武则天宫廷政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梁济自沉与民初信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民初的梁济自沉事件,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重建开启了一极为生动的视角,在民初思想文化领域引起了相当的反响。梁济借“殉清”之名,一面展示其孜孜以求的儒家价值意义世界,一面谴责清末民初污浊的官场、寡廉鲜耻的官吏。梁济自沉正值社会转型、新旧思想急剧变化之时,其内心价值认同与现实的极度紧张,正反映了传统价值体系的崩溃与社会信仰危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北洋集团掌握中央政权的民国前期,政局比较混乱,社会思想也比较复杂,但立宪主义思潮意外呈现出活跃态势,开国会、制宪法成为一些当权者以及广大宪政主义者的重要诉求,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制宪活动,也取得了值得称道的宪法性成果和制度性成果。时人对宪政的内在价值了解有限,当权者的政治表现也不完美,但这不能抵消立宪的积极意义。民国前期的立宪主义及其实践,构成了近代中国政治进程的重要一环,书写了中国宪政运动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古国家的产生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是中国上古国家的形成阶段.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国家制度的建设:第一,部落与部落的联合,并由此形成王国;第二,按地域划分部落,天子巡狩和方国朝觐是王国秩序的象征;第三,族卿族禄的官僚制度;第四,早期刑罚制度;第五,以上帝为核心的多神政治信仰体系.夏商周王国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的.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殊信仰是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盛行的佛教民间信仰之一。本主要依据敦煌献,结合考古资料及传世献,对五台山殊信仰的兴起及其在敦煌的流传情况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村落中的"神"与"像"——山东民间臆造神信仰的现存形态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村落,是民众春种秋收,生息繁衍的聚居空间。村落中的信仰、禁忌、崇拜是民众思想意识形态的真实体现。走进山东的村落,我们会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积淀形成的古老信仰、禁忌、崇拜,隐性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又以对“神”的敬祀供奉形式,显性地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节日庆典等活动中。“神”作为人们想象幻化出的事物灵魂主宰,是没有具体形象的,而在对神的敬祀供奉活动中,人们又需要一个表示对某种事物神灵敬祀的具体可见的崇拜对象,于是人们将抽象的“神”赋予了具体的形象。这便产生了大量作为神的象征、神的化…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文明诸因素的综合表现 ,也是文明时代物化的最集中概括。城市发生进程或者说城市化进程也就是文明发生、文明化的进程。最早的文明社会应该在最早的城市里出现。是城市这种凝聚的大型聚落形式 ,将发生文明的各种因素集结起来 ,最终迸发文明生活之花。城市向周边乡村的扩展与渗透 ,实质上就是文明生活的扩张 相似文献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