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玉雷 《丝绸之路》2014,(19):36-42
2014年6月,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成功。“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另外,学术界还有“对话之路”、“朝圣取经之路”、“香料之路”、“石器之路”、“彩陶之路”、“青铜之路”等多种名称。近年来,叶舒宪等教授又提出“玉帛之路”。玉石和丝帛代表了中西大通道的物质交流史和文化交流精神。我们无法考证欧亚大路上发生过多少“化干戈为玉帛”的事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和平、沟通、合作、互利原则下,各部落、族群、国家之间才可能交流互动,并且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2.
旅行书店     
《中华遗产》2021,(3):F0003-F0003
《中华遗产》杂志2020年全年典藏版装帧※盒装12册定价※560.00元科学传媒的做点——中国国家地理之路本书通过讲述《中国国家地理》从老牌科普期刊到科学传媒强者的品牌发展之路,解读了“中国国家地理”在传统纸媒萎缩的时代实现商业突破和逆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伟 《收藏家》2006,(5):21-28
在英语中“中国”与“瓷器”同为一词,china一词开头字母大写意为中国,小写则意为瓷器,这一点早已为世人所熟知。但是在阿拉伯语里“瓷器”—词发音为“悉尼”,也与中国一词同意,土耳其语称中国为“秦”,称瓷器也用这个词,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一、外销瓷的行销路线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我国陶瓷大规模对外输出是在唐代,它主要沿着“陶瓷之路”,源源不断地被运到欧洲、美洲以及中东、西亚、中非、东南亚一带。陶瓷之路所谓“陶瓷之路”,是指水陆与陆路两条陶瓷的外销路线,陆上通路是指古老的“丝绸之路”;水上之路包括两条:一条是中日航线,经明…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尤其是北伐战争之后,在以“建设”为主导话语的历史进程中,国家建设的助推力更多源于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作为建设思潮的促兴者与建设事业的助推者,中国建设协会等建设团体在“建设”肇端之时即开始整合人才、聚为团体而力倡“建设”,致力于中国建设之路的探索,为国家建设提供了亟需的人才与技术支持,且在很大程度上诠释和影响着民国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走向,在其探索中凝结成的建设思想理论成果亦可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粤西“陶瓷之路”考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浩瀚的南海,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而粤西海域则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古代,她是中国海路与东南亚、中西亚及西方各国沟通往来的必经之域。“海上丝绸之路”又有“香料之路”、“陶瓷之路”等美称。这里仅就粤西地区考古发现的陶瓷器及有关器物,对该区域“陶瓷之路”作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6.
信息五则     
《丝绸之路》2004,(2):60-60
新疆政协委员呼吁中国加快“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路总称,作为沟通东西方经济、政治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是沟通中国古代与亚欧大陆的友谊之路。据了解,由于多种原因,致使“丝绸之路”这样一座历史之悠久、分布国家之广泛、历史贡献之大、沿线文化和自然遗产之多的“文化博物馆”至今仍然徘徊于世界遗产行列之外。政协委员们认为,由于丝绸之路贯穿中国西北全境,将其列为世界遗产后将能够很好地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经济和生态建设,从而推动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专家认为,从…  相似文献   

7.
华夏视野     
《华夏人文地理》2004,(1):22-23
《国家地理》来了 以北京中华世纪坛为起点,“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作品精选暨重访马可·波罗之路大型摄影展”将用两年(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时间在中国巡展。这是《国家地理》创办115年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大型摄影展,展览以”传播世界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不仅仅是人际沟通的工具,也内蕴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道统与文脉。不管是古代中国以“雅言”为尚的语言传统还是近代中国以“白话”为尚的语言变革,都承担着“文以载道”的道统意识,关涉官民互济的文脉建构问题。面对帝国列强的武力侵略和欧风美雨的文化渗透,朝野双方在互动中将文言/白话打造成“国文”“国语”建构起的新的语言统绪,以凝聚民族认同,应对文教危机。学统、政统与道统历来是语言与文脉绕不开的命题,及至近代文白变革朝野互动更显其缠绕与紧张。在官民互济视野下反思汉语之文化复兴之路,我们会清晰地看到现代性演进过程中,语言统绪所面临的紧张与焦虑。  相似文献   

9.
欧洲大陆的“中国风”在十八世纪末盛极而衰,当其行将落幕之时,特立独行的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却极尽奢华。缔造了一座极具中国风格的布莱顿王宫。这是出于他穷奢极欲的爱好?还是混合着莫名其妙的其他动机?对这位传奇国王的多面解读,让人看到一个殖民国家的口味与野心,那场盛行于欧洲的“中国风”也在英国走上了它的收官之路。  相似文献   

10.
《山茶》2011,(11):48-53
几乎所有的人都对第二天开始的路程充满期待。因为这是一条充满诱惑与想象力的路——古丝绸之路、玉石之路、天马之路、玄奘之路、马可·波罗之路、嚣域探险之路、石油天然气之路、中国第一条沙漠公路……冠在这条路上的名头实在太多。历史太久.故事当然也多。更何况还有什么“沙碛路”“死亡之路”等一系列充满险恶意味的名称,更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也吊足了胃口。  相似文献   

11.
刘基 《丝绸之路》2014,(19):8-9
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华夏文明,探索和分享玉石文化与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不断服务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启动仪式。在此,我代表西北师范大学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西北师范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12.
2020年12月21日,由曲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本刊承办的2020首届“丝路友好便者”盛典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在100多位候选者中评选出10个国家的10位个人、1个团体作为“丝路友好使者”,涵盖农业、工业、航运、艺术孝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一带一路”不仅是增长之路、繁荣之路,更是文明之路、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2012,(20):70-70
2012年9月28日,“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八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在福建省福州市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福建省文物局局长郑国珍等出席开幕武。童明康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之路、开放之路、文明交往之路,沟通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对话之路。  相似文献   

14.
石德生 《攀登》2009,28(4):32-36
“国家与社会”理论作为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一种宏观分析框架,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由于研究者对“国家与社会”理论框架中“社会”一端的不同理解,使得“国家与社会”理论的中国研究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依据社会转型期前后中国“国家”与“社会”的职能及其关系变革,梳理了在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家与社会”理论所呈现的不同面相。  相似文献   

15.
卫刘华 《攀登》2003,22(1):22-24
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由人治到法治的重大转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基本治国思路是政策治国,倾向于人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治国方略的民主与法制化,摈弃人治,确立了走法治之路的基本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经济学家列梅加一辈子都在探究繁荣与发展之路。如今,他找到了两个关键词:“中国”和“一带一路”。“53年前,我考入莫斯科大学经济学系,开始学习中文。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的工作、我的命运已经与中国紧紧相连。1984年,我作为第一批苏联经济学家访华代表团成员赴中国交流,我们的工作对当时的两国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陶之路”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以陕甘地区为根基自东向西拓展传播之路,也包括顺此通道西方文化的反向渗透.“彩陶之路”从公元前4千纪一直延续至前1千纪,其中又以大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200年和公元前1300年四波彩陶文化的西渐最为明显.具体路线虽有许多,但大致可概括为以青藏高原为界的北道和南道.“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类总是充满智慧,历史总是充满追求。用“丝绸之路”这样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称谓来称呼中华神州通向欧亚异域的西部陆上通道,真不愧是人类永恒的微笑和历史美好的回声。地处中国大西北的甘肃省,堪称“丝绸之路省”——在45万平方公里的陇原大地上,古丝绸之路这条友谊之路、吉祥之路,与绵绵长城同行,和巍巍祁连相依,从东到西,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20年代初。一场联邦制试验在中国上演得轰轰烈烈。然而,在具有大一统文化的中国,联邦制似乎无法消化,并与军阀、派系、南北矛盾等等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自治”变成“军治”,“民主”变成“官主”,最终,所有民主自治的尝试都走向一条不归之路。这一场失败的中国联邦制,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清朝时,兴起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茶叶之路”,成为中国古代继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后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贸通道。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不仅是这条“茶叶之路”的水上要塞,更是各路名商富贾的聚集地,成为繁盛一时的名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