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辛集市发现山西会馆碑李中河北省辛集市文管所最近,河北省辛集市图书馆在基建施工中,于原山西会馆遗址发现了一通立于民国七年的会馆记事碑。青石碑身高203厘米,宽63厘米,厚18厘米;团云碑额,无碑座。碑阳为楷书字体,共17行,满行50字,共计641字...  相似文献   

2.
2001年7月,重修正定南城门外护城河石桥时,拆出了涉及清代正定山西会馆的三通碑刻。另有一通刻有此会馆重修碑记的残碑存于隆兴寺内。综合这四通碑的碑文所记可知,正定山西会馆始建于明崇祯初年,时称晋宁庵,清初更名为山西会馆,为一处集佛庵、会馆功能于一身的建筑群。现会馆建筑已不存,遗存的碑刻成为研究正定山西会馆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山西会馆     
左宝 《文史月刊》2007,(12):56-57
明末,张家口"贾多山右(指山西)人",已是晋商活动的"市易边城"。山西商人在张家口经商时期,曾设多家会馆,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代。会馆  相似文献   

4.
步入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南大街,你会发现有一处醒目的古建筑突兀屹立在笔直宽阔的马路西侧,这组建筑群就是被甘肃省文物局推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山西会馆.  相似文献   

5.
步入历史名城张掖南大街,你会发现一处醒目的古建筑,这就是张掖山西会馆。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年来搜集了一些清代的会馆碑文。其中有三件,即《三晋东馆记》、《三晋公寓记》、《云山别墅记》,均是记述山两籍的在京官商捐资建造山西会馆之事的。  相似文献   

7.
扆晓红 《文史月刊》2003,(8):42-43,59
山西素为煤铁之乡,棉花、花生、烟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因此,历代山西人经商者甚多,为便于行商食宿和乡党聚会,商业会馆就在全国很多地方兴建起来。  相似文献   

8.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并成为丝绸古道之重镇。在这曾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留连忘返的古城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座建筑豪华的山西会馆。该馆耸立在著名的大佛寺旁,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是一个集山门、高阁、戏楼、看台、牌坊、钟楼、鼓楼、大殿、客堂为一体的完整建筑群。它开合起伏,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参差,颇具三晋特色,且有精美的禾雕,精细的石刻,灵巧的砖镌,精湛的泥塑,古朴的彩绘,是游客不能不看的好地方。张掖城内的山西会馆@文常新  相似文献   

9.
会馆始设于明代前期,最初是同乡人在异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设于北京,主要作为在京仕宦、缙绅、士子等同乡的居停之所,与工商业关系较少。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和商业都市的逐渐发展,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并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转变。会馆兴盛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上通清廷,下结官绅,北上西向,东进南下,商路达万里之遥,款项可汇通天下,曾一度执全国金融业之牛耳。他们在驰骋全国商界的同时,逐步形成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商帮集团。山西商帮集团性加强的标志也在于其大量会馆的出现。 基本概况 明中叶以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界竞争日趋激烈。商人与商人之间,商帮与商帮之间,“操赀交接,起落不常,能者方成,拙者乃毁。”(1)在激烈的竞争中,旅外同乡深刻认识到:“无论旧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 (2),必须团结同乡仕商,“广其业于朝市间”。于是他们…  相似文献   

11.
会馆出现在明末清初。清朝是会馆兴盛昌隆的时候,民国时期也曾经设立过一些会馆。北京目前保存完好的会馆也大多是清代和民国留存下来的。会馆的兴盛和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每逢京师举行会试"春闱",数以千计的举子涌  相似文献   

12.
兰溪现存较完整的民国至清代的会馆建筑有7处。本文从兰溪会馆的源流、功能及文化内涵诸方面探讨了这种随商业发展而兴起的特殊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13.
赵静 《文博》2006,(1):64-67
船帮会馆,又称明王宫、平浪宫、花庙、花戏楼,位于陕西省丹凤县城西环城路南端丹江北岸,是一处布局规整、风格多样、工艺精湛的清代会馆建筑。在国内的清代会馆建筑中,隶属船帮并完好保存下来的仅有两处。一处为丹凤的船帮会馆,另一地处安徽亳州。但船帮会馆以其外形雄伟、华丽、工艺精湛、保存完好,特别是镂空木雕的精巧绝伦而驰名。  相似文献   

14.
清代以来广西城镇会馆分布考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镇所处的交通地理位置、商贸往来等要素奠定了清代以来广西会馆沿西江干支流走向、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有力地佐证了清代以来广西城镇发展重心一直在东部沿江地区的基本态势。以广东会馆为代表的外省商人会馆一枝独秀则深刻反映出清代以来广西城镇经济的发育严重依赖广东等邻省辐射带动的历史特质。  相似文献   

15.
旧时贵阳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省城,这里不但有世代居住于此的贵阳人,而且汇聚了远离家乡的不少外省人。自明代初年起,外省人分期分批大规模进入贵阳,到清代后期时已有十一个外省人的会馆,它们是湖南会馆、江西会馆  相似文献   

16.
上海的会馆公所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清中叶达到鼎盛。文章以碑刻资料为考察中心,解读清代会馆、公所的习俗,挖掘清代上海会馆、公所的社会组织民俗的深刻内涵,为丰富清代社会民俗史和社会民俗学的研究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7.
张志善 《文史月刊》2008,(11):23-23
日前,笔者在绛县博物馆发现一通距今已有499年的皇帝敕谕石碑。 此碑系青石质地,高230厘米,宽92厘米,厚20厘米;底座长147厘米,宽92厘米,厚52厘米。碑上楷体阴刻着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向山西按察司副使陈凤悟发的敕谕,共192字,内容为:  相似文献   

18.
扬州会馆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地方性的同乡利益整合组织。它以地缘为纽带,“敦乡宜,叙桑梓”,是旅居他乡的同籍人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社会团体。从明代中叶到清代成同时期,中国各类会馆纷起频出、竞相争胜,呈现出“群星璀璨”般的繁荣兴盛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南充市嘉陵区双桂镇有莲花、田坝、江西三个会馆 ,均建于清代早中期 ,惟田坝会馆建造艺术价值最高。老百姓说 :“莲花会馆像朵花 ,田坝会馆赛过它 ,江西会馆岩上爬。”现保存最完好的只有田坝会馆。田坝会馆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年 ) ,名“万天宫” ,因地处双桂场头田坝中 ,故称“田坝会馆”。总面积约 80 0平方米 ,由山门、戏台、书楼、前殿和后殿五个部分组成。牌楼式的山门面东而立 ,砖石结构 ,总长 2 1米 ,门宽2 .2米 ,高 2 .5米 ,门额、立颊以及主要柱枋 ,均系条石制成。门楣上建筑部分 ,用青砖仿斗拱修建至顶 ,高约 3米。正楼镶嵌…  相似文献   

20.
论会馆与清代广西社会的互动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广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力度范围的增大、文化的区域差异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促成了会馆兴盛之局。兴盛时期的会馆在整合清代广西社会秩序、构建市场网络、保护公平贸易、繁荣文化艺术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清代广西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