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白是美国著名飞行家,他于1927年5月21日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精神号”从纽约不着陆连续飞行23个多小时,横越大西洋到达巴黎,创造了航空史上“世纪飞行”的壮举,也使他一夜之间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其夫人安是美国银行家和外交家德怀特·莫罗之女,美国著名作家,她曾作为助手,伴随林白进行过多次飞行。1931年,他们夫妇驾驶“天狼星号”水上飞机来到中国。 林白夫妇的中国之行是他们整个东方之旅的一站,他们当时计划从纽约出发,经过阿拉斯加、西伯利亚、日本,到达中国,开辟从美国到东亚的新航线。实际上,东方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著名作家曲波曾因一部《林海雪原》驰名中外文坛,曲波的夫人刘波被誉为是《林海雪原》中的“小白鸽”也被世人熟知。曲波刘波夫妇都是1938年参军入伍,被称为抗战小八路,他们夫妇共同经历了日军铁蹄下的苦与痛、仇与恨。他们同千千万万抗日战士一样,在民族危亡时刻,拿起武器战斗在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3.
一曲《延安颂》曾唱遍全中国,风靡海内外,燃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当年,在抗战大后方的新疆,人们还仿它的曲调,编了“迪化颂”广为传唱。三、四十年代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来疆,以歌咏为先声,使新疆抗战文艺得到有史以来的繁荣发展。在抗战大后方的各省中,新疆不仅歌咏、戏剧、漫画等艺术空前活跃,居于领先地位,而且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也被人誉为“小延安”而斐声国内外。30年代初,东北抗日义勇军部分将土经苏联辗转来到新疆,也带来了抗战的歌声,他们在当时的迪化城高唱《日寇侵占北大营》、《打倒列强》等歌曲,…  相似文献   

4.
赵书 《满族研究》2005,(3):10-12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之际.中国掀起了全民英勇抗战的怒潮。在八年抗战过程中,北平满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战活动.涌现出许多抗日志士和英雄。文中介绍的只是他们当中的一小部分,不过在这些人物身上可以看到满族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现代著名作家曲波曾因一部《林海雪原》驰名中外文坛,曲波的夫人刘波被誉为是《林海雪原》中的“小白鸽”也被世人熟知。曲波刘波夫妇都是1938年参军入伍,被称为抗战小八路,他们夫妇共同经历了日军铁蹄下的苦与痛、仇与恨。他们同千千万万抗日战士一样,在民族危亡时刻,拿起武器战斗在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6.
工合 邓文钊在香港参与工作的革命机构,除了保卫中国大同盟和《华商报》之外,还有一个中国工业合作社国际委员会。工合和保盟,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两个机构。保盟直接筹款捐物支援抗战,工合则通过发展经济来支援抗战。关于这个机构,同样,了解的人并不多,有必要介绍一下。 1937年日军侵华,中国大批难民缺衣缺食,急待救济。以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夫妇为首的一些外国友好人士,连同中国爱国人士胡愈之、沙千里、章乃器、孟用潜等发起生产自救运动。这号召一开始就得到共产党支持。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由路易·艾黎任技术顾问。工合的宗旨是发起捐款,购置机器,组  相似文献   

7.
欧云夫妇一生致力于收藏与慈善事业,与艺术品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布鲁克林白手起家到建立西斯科商业帝国,艺术品收藏自始至终伴随着他们的生活。2019年春季,佳士得将于纽约隆重呈现赫伯特·欧云与佛罗伦萨私人珍藏,该场名为【髹金饰玉-欧云伉俪珍藏】的专拍涵盖了藏家毕生致力钻研的各个艺术门类,将于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以夜场、日场,以及网拍的形式举行。而在此之前,2015年为了庆祝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成立100周年,欧云伉俪向其捐献了1300件藏品。2017年他们再次向大都会作出了一笔历史性的捐赠,他们的慈善事业遍及各个领域。本刊将和读者一起,亲历欧云夫妇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8.
1956年,当一批又一批日本战争犯罪分子在天津塘沽港登上日本轮船“兴安丸”准备返回日本之际,他们怀着喜悦和感激之情,高唱《东京—北京》、《全世界人民一条心》等歌曲,与前来送别的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着。2000多个日日夜夜,正象他们在告别词  相似文献   

9.
丑类弄风云,说是战争临;茫茫入幽谷,默默出京城。难忘燕南辱,铭记桂北情;五载共患难,同窗亦同魂。这首小诗,是20年前在凤智同志家聚会时哼成的。那是1973年秋天,比我先脱离铁窗生活的聂凤智同志,得知我也赢得了“解放”,写信邀我来南京一聚。当我经过多方努力来到南京车站时,凤智偕何鸣同志早已在月台上迎候。他们夫妇把我一直接到牯岭路10号,那么情真意切地表示“接风”。聂是热心人,特邀了几位“耍笔杆子”的战友作陪。席间,大家听了聂和我的“铁窗”生活情况,激动不已,感慨万端。有位同志建议说:当把这“不应遗忘的五载…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对日抗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事攻掠行动,稳固侵略战果,不时施展政治谋略以收相辅相成之效,并可弱化中国抗战力量。其政治谋略之运用多端,较为明显的不外施放和平烟幕,扰乱中国抗战民心士气;或拉拢亲日反蒋实力派人物,离间分裂抗战阵营;或扶植为其所用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速写     
克林顿助妻选总统希拉里任夫去风流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已经为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做起了准备。当希拉里在华盛顿和纽约忙碌的时候,她的丈夫克林顿也在美国各地帮妻子进行募捐。克林顿夫妇的传记作者克里  相似文献   

12.
简单介绍几个关于种族歧视的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研究,研究方法相对简单,控制变量做得很好,很容易理解。《纽约就业市场中种族和犯罪记录的现实影响》普林斯顿大学的Devah Pager和Bruce Western在2004年的研究中,在纽约招募了一群不同族裔的年轻男性(白人、黑人、拉丁裔),他们的学历、身高、外表、  相似文献   

13.
1939年,当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中国人民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的抗战与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相连,同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对于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非常关心,并给予充分的介绍、论述和高度评价。下面,我们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报纸——《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的有关报道、论述,来看看波兰人民在1939—1945年间的反抗战争在中国引起的强烈反应。一、波兰人民奋起抵抗(一)“决心保卫国土”1939年波德战争前夕,当希特勒德国复仇主义者的活动愈演愈烈、入…  相似文献   

14.
张宝林 《纵横》2010,(4):61-64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著名记者张宝林所著《各具生花笔一枝》一书。这本传记的主人公高集与高汾是一对新闻伉俪,张宝林是他们的女婿。高集与高汾自20世纪30年代末期便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高汾曾在郭沫若、夏衍直接领导下工作;她多次接受周恩来的指示,和高集一起,在国统区配合共产党进行抗战宣传;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昌平县小王庄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试验站工作的一对美国夫妇──阳早和寒春。他们都是接近耄耋之年的人,来华工作已经半个世纪。他们仍然在为中国的农牧业机械化艰苦奋斗,为发展中国奶牛事业默默劳作。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到小王庄访问了他们。“红星照耀”阳早奔赴延安阳早,原名欧文·恩格斯特,191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矿工家庭。l936年,阳早先进伊利诺斯大学医学院预科学习,后又转入康奈尔大学畜牧专业,半工半读。在大学期间,他和比他高一班的韩丁(威廉·比尔·辛顿)同住一室,十分要好。他们都关心时事,当他们…  相似文献   

16.
《中苏》半月刊是湖南抗战刊物中存在时间长、出刊期数多和发行量大的几种期刊之一。它以宣传中国抗战和沟通中苏化为职志,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化和外交各个层面。由于战时环境不稳定和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刁难,该刊历经磨难,辗特长沙、沅陵和桂林。该刊结合技战初期国内外情势及技战的发展进程,着重分析了中国抗战的形势和前途;阐述了持久抗战和中国最后必胜思想;维护团结技战局面,揭批汉奸投敌卖国罪行;宣传全民抗战思想,反对压制抗日民主运动。章还简要地分析了《中苏》半月刊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7.
昭和十年(1935年)5月5日,对天来夫妇来说是一个极其痛苦的日子。那一天,他们27岁的长子比田井厚(厚是居家昵称)再也不能告诉他们如何调整曝光速度,如何对准焦点。久病的厚终于跟随病魔去了,枕边还放着那台沉甸甸的莱卡相机。就在前一天,厚的妈妈比田井小琴还帮着拍了一张天来手把手教厚握笔的照片。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贵阳曾遭受敌机的狂轰滥炸,承受了破壁颓垣、家破人亡的惨重灾难;但因文人墨客逃难后方而频繁过往,便也留下了一些追求进步的文比种子,更编织过一些人生苦旅的甜蜜回忆。巴金和萧珊在抗战期间(1944)年.曾来贵阳花溪.下蹋小憩,并在这青山碧水间,同谱“连理技”曲。他们两人,在连年的烽火硝烟中,流浪飘泊,聚散无常,坚贞不渝,终成伴侣。其婚礼之简朴,爱情的笃真,长时间地给了人们深达的美好感受。巴金原名李尧堂,字带甘,1904年冬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之家,自幼爱书香人家的熏陶,特别是慈祥的母爱的浸润,培育出一…  相似文献   

19.
吉鸿昌与1933年的察哈尔抗战尹书博1933年的察哈尔抗战,在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斗争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吉鸿昌作为这次抗日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于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建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以后,他又身先士卒,率军驰骋在察哈...  相似文献   

20.
1939年4月,天津伪联合储备银行与海关监督程锡庚在天津英租界被中国爱国人士刺死。日本以"天津事件"为由,迫使英国在与日本举行的东京谈判中达成以中国利益换取缓冲英日关系的"有田—克莱琪协定"。这一妥协性协议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形成抗战以来国内首次对如何利用国际关系争取抗战胜利的讨论热潮。西南联合大学恰是透视这一讨论的载体,这一协议在师生中引起了相当反响。他们对英国妥协态度的批判、对英日在华矛盾的分析、如何争取抗战胜利等等,他们对英、日、中矛盾的冷静观察与预测,透视出可以由此从更广阔的视野考察中国民众对于国际变化与中国抗战关系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