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光方鼎"(旧称"逦方鼎""乙亥父丁鼎")与"听簋"(又名"逦簋""京簋")的定名素有较大争议,"逦""唯各""■""享京"等字词的断句与解释是整篇铭文释读与确认器主的关键所在。"逦"是动词,佐匹、襄助之意。""读为庭或廷。"各"与"享京"分别是两器的受赐对象与铸器者,故应定名为"各方鼎"(或"各鼎")与"享京簋"。  相似文献   

2.
最近面世的应侯见工铜簋,其铭文记载了属于"淮南夷"的毛、衰等氏族,侵犯周王朝南部边境并被周王朝打败的事情.铜簋年代应在西周中期之末的孝王、夷王时期.铜簋的器身与器盖铭文各不相同,可能是同一批盗自应国墓地的随葬器物.应侯见工簋的发现,更证明应国是周王朝南方不可或缺的屏障,担负着护卫周王朝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3.
青铜器     
轨簋秦代青铜器。1950年河南洛阳西宫秦墓中出土,同出的还有一鼎二壶。簋盖和器身有对铭小篆"轨"字,书法端正挺秀。小篆铭文在秦代青铜用器上很罕见。"轨"当即"簋",是此器的自名。器形如敦,盖上有三个卧兽形钮,腹部有对称的两铺首,器和盖都饰蟠  相似文献   

4.
乾隆瓷班簋     
乾隆瓷班簋(图版三)是清代御窑厂于乾隆时期烧造的瓷质仿古彝器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器原称清乾隆古铜釉双兽耳炉,今用此名是笔者在整理故宫旧藏乾隆朝瓷器时见到其外底部的长篇铭文(图版三)后而加以更定的。本文简略考述与此簋相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学界通常将其视作姞姓""族与姬姓芮国之间的通婚证据。实际上,依照商周时期女性作器的金文通例,簋铭中附缀的族氏铭文"",所标识的当系器主夫家的族氏名号,而"芮姞"则为出身芮国的姞姓女子。芮姞簋所见的这一姞姓之芮,很可能就是商周之际活跃于汧陇地区的古芮国。  相似文献   

6.
文物1960年第2期载有訇簋及弭叔簋铭文(器铭照片及两种释文),中之訇簋铭文更关系到西周社会性质.因将所见数事录出,以供同志们参考.訇簋铭文有云:"今余令汝啇官,司邑人、先虎臣、后庸、西门夷、春夷、京夷、……"以全文证之,"先虎臣"是一种军旅,指作为先锋的虎臣.师?簋:"今余肇令汝率齐币、?、僰?、左右虎臣,征淮夷".虎臣既用来征伐,可见本是军旅之一种.以师?簋的左右虎臣和本铭的先虎臣相较,知左右是指左右两翼,先则无疑为先锋.又  相似文献   

7.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学界通常将其视作姞姓""族与姬姓芮国之间的通婚证据。实际上,依照商周时期女性作器的金文通例,簋铭中附缀的族氏铭文"",所标识的当系器主夫家的族氏名号,而"芮姞"则为出身芮国的姞姓女子。芮姞簋所见的这一姞姓之芮,很可能就是商周之际活跃于汧陇地区的古芮国。  相似文献   

8.
王沛姬 《华夏考古》2020,(2):124-128
利簋器主人身份为"又事",对此"又事"学界历来看法不一。本文结合甲骨金文及文献材料,考证此"又事"为"右史"。并根据简帛等资料考证"右史"为军中之史。利簋铭文中"岁鼎"体现了右史的司天之职。  相似文献   

9.
疏公簋续说     
2007年,在香港发现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疏公簋",铭文反映出很多信息。结合文献认为晋国之前的叔虞之唐存在的时间为37年,此后迁封至晋,都城由唐之鄂迁到了晋之翼,即今天马-曲村遗址一带。在疏公簋铭文的末尾有一个族氏铭文"五",表明疏公属于"五"族,疏是其中的一个国族。结合晚商和西周早期发现的30余件"五"族器及铭文信息,讨论了"五"族的发展变迁和"五"族的族姓等相关问题。西周早期以后,"五"族铭文青铜器基本不见,说明此"氏族"已被周文化的"姓族"所取代或同化,而不再使用其族氏铭文了。  相似文献   

10.
史密簋“”字说张世超安康出土的史密簋铭文曰:"率族人、白、周伐长必。"其中的"白"诸家读为"菜伯",已无异议字,张懋等据郭沫若师震簋铭文的考释释为,①师震簋铭曰:"今余肇令女齐币(师)、左右虎臣正(征)淮尸(夷)",将史密、师震二器铭文读,是同一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了盠驹尊铭文的时代和内容,根据盠驹尊铭文所载历日和中方鼎、遣卣——记载昭王伐楚事迹的青铜器——所载历日的联系,我们认为盠驹尊是在昭王末年伐楚期间制作的,盠驹尊的器主"盠"和逑鼎的"惠仲盠父"为同一人。文中还讨论了相关青铜器如同簋、师遽方彝、师襑簋盖的年代。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09年第2期刊载了张光裕<(旡可)簋铭文与西周史事新证>一文,作者对"(旡可)簋"铭文做了精彩的考释,并指出了这一器物的重要价值,读后颇受启迪.然笔者以为,"(旡可)簋"铭文的考察尚有略可补充之处. 一、"(旡可)簋"所述史事的年代  相似文献   

13.
听簋试释     
《文博》2017,(3)
从形制、纹饰及铭文来看,听簋应系商末帝辛八年(1094BCE)十月所作器,其年代明确,系商末标准器;铭文涉及商纣王帝辛、王子听(纣子武庚禄父)等重要人物;丰富了殷商甲骨文关于"工典"与"五种祀典"关系的材料,对于商代历史、制度研究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文研究中出现相同人名的器铭,学者多根据人名系连法进行铜器断代和释读。但此法如使用不当往往有碍于正确解读铭文含义。在井侯簋、荣簋等五器中出现的人名"荣"普遍被学界看作是周初的荣伯,但根据称谓、世职、赏赐等多方面考虑,认为这五器中的"荣"和周初荣伯并无必然联系。人名"荣"应理解为个人私名,与西周"荣氏"两不牵扯。  相似文献   

15.
作册封鬲铭文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历史博物馆新藏作册封鬲铭文进行考释,并说明该器作者与伊簋记载的“命册尹封”为一人,两器都是周厉王时器。  相似文献   

16.
故宫博物院藏杨宁史旧藏饕餮纹簋,纹饰风格朴素,器耳极具特点。基本相同的器物还发现4件,其中2件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考古文化背景。该器时代为商末周初,可能铸造于今京津唐地区,或属围坊三期文化之遗物。X光照射显示簋内底有铭文10字,但进行了掩盖处理,经分析可知铭文系伪刻。  相似文献   

17.
周至县文化馆和楼观台文管所,近年先后征集到几件西周青铜器,现介绍如下。作宝簋通高18、腹围63厘米。兽形双耳有珥,带盖(图一)。簋的口沿和盖上均饰鸟纹,簋的腹内和盖内均有铭文"作宝簋"三字(图二)。亚父丁簋通高14、腹围60厘米。口沿外侈无盖,兽形双耳(图三)。簋的口沿饰鸟纹,腹内有铭文"亚父丁"三字(图四)。  相似文献   

18.
任伟 《华夏考古》2002,(3):57-59
198 2年 1 1月 ,河南平顶山市郊区阳岭上出土了一批西周铜器① ,其中 4件铜器上铸有铭文 ,铭文中均有“应史”二字 ,现介绍如下 :《应史鼎》铭曰 :“应史作旅鼎”。此器口微敛 ,卷沿 ,沿上有双立耳 ,斜垂腹 ,三柱足 ,口沿下饰以细云雷纹为地的回首夔龙纹。铭文以竖行铸在器壁内。 (图一 ,1 )《应史簋》铭曰 :“应史作旅簋”。此簋带盖 ,盖上有喇叭形握手 ,子母口 ,斜颈 ,鼓腹 ,圈足 ,盖和颈部饰条带状变形夔纹 ,圈足上有一周弦纹、两周细云雷纹。器内、盖内所铸铭文相同。 (图一 ,2 )《应史爵》铭曰 :“应史作父乙宝”。此器侈口 ,长流 ,…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7,(3)
<正>近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征集了一件铜簋,因铭文中有作器者“邢公”,故称之为“邢公簋”。此簋矮扁,有盖。器盖顶部有圈形捉手,近口部较直,并以子母口与器身相合。器身直口,圆鼓腹,最大径位于腹中部。腹两侧有环耳,环耳以单体兽作母题,兽的角冠贴附于耳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6,(12)
正羊子山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20公里处的安居镇。自1975年以来,这里先后发现过三座西周墓葬,出土有多件"噩侯"铭文铜器。1975年,安居羊子山出土鼎、簋、尊、爵4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单鋬尊铸有铭文"噩侯弟■季"~([1]);1980年,这里的一座墓葬出土鼎、簋、卣、尊、爵等18件西周早期铜器~([2]);2007年,羊子山M4又出土27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有8件"噩侯"器和2件"噩仲"器~([3]),M4的墓主应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