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足唐代韦君靖摩崖碑探讨龙腾大足县北山,唐乾宁二年(8既年)刻韦君靖摩崖碑,碑文牵涉到唐代四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但可以与历史义献互相印证,碑文还补交之阙,纠史之误。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值得研究。今试作探讨。一、涪州刺史韩秀异反唐中和_二年至三年(882...  相似文献   

2.
大足县北山,又龙岗山,距县城1.5公里。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韦君靖,以武力崛起,雄踞一方,在大足北山修建“永昌寨”,屯兵贮粮,并开创北山石刻。(事见北山佛湾第二号《韦君靖碑》) 北山石刻是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自1980年正式开放以来,中外旅客游客人到此参观研究者甚多,评价很高。然而,对该石刻创始人——韦君靖的名讳却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6,(6)
唐太常卿陇西公李宽碑,记载了碑主李宽的世系、历官及生平事迹,对李宽先祖及后代事迹亦多有涉及,可补史书记载的不足。本文从碑文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对碑主姓氏渊源及改移、碑主世系及生平、碑主子孙事迹、碑文撰书者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4.
《大足石刻研究·中篇》载北山《韦君靖碑》录文:"......公累衔诏命,表剖鱼符,政庞颖川,化光河内。"。此处"颖"字有误,"领川"之'顺",原碑显作"颖",系"颖"之别字,前人录文中多已辨识,应作"政茂颖川"。但"颖川"系指何地呢?终唐一代四川境内无此地名。考诸典籍,在河南有额川,不但字不同,且与碑述人物、内容无涉。笔者窃以为"颖川"是地理位置泛指,源自于汉末赵颖首分巴国故地。《华阳国志·巴志》载:献帝初千元年(190年),征东中郎将安汉(今南充市北)赵颖建议分巴为二郡,颖欲得巴旧名,放日益州牧刘津:以垫江(今合川)以…  相似文献   

5.
根据张澍诗文记载,他最早于武威清应寺内发现西夏碑,而武威清应寺正是西夏碑中所记载的西夏凉州护国寺,位于寺内的姑洗塔也正是西夏碑中多次提到的那座充满灵异色彩的宝塔,即护国寺感通塔。但是西夏碑确实被后来学者发现于大云寺碑屋内,致使今日学者对于张澍发现西夏碑地点持怀疑乃至否定的观点。纵观大云寺塔与姑洗塔的历史,根据阿育王奉佛舍利建八万四千塔的记载,可以断定西夏碑的最初发现地应是武威清应寺。  相似文献   

6.
《等慈寺碑》是唐初刻立的一通名碑,碑文记载了隋末唐初中国之割据局面,记载了李世民大败窦建德的武牢之战的全过程。从宋代开始,历代金石著作对此碑都有记载,《等慈寺碑》在中国书法史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有北魏碑刻和墓志的严谨法度,又有潇洒飘逸的情致,在唐碑中颇为独特,代表了楷书从魏碑向唐楷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黄陵县上城区发现一块清朝平定准噶尔达瓦齐的纪德碑,该碑大约镌刻于乾隆二十年六月至八月间,主要记载了乾隆二十年派兵分北、西两路进攻达瓦齐的经过,可以与清代史料相印证,并补充史料记载之不足。本文探讨了碑文记载的历史事实,并就碑的毁坏等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诸多方志记载元大德五年涿州修建过庙学,且有李元礼撰文之碑,但梳理资料可知,大德五年涿州未修建过庙学,也没有李元礼撰文之碑,《涿州新建庙学记碑》的撰文人是李谦。清代诸方志沿袭了《日下旧闻》的错误记载,一直讹误至今。  相似文献   

9.
5月20日,昭苏县史志办一行4人骑自行车前往格登山考查,主要目的是拍摄格登山碑铭文,用以核对书籍中记载的舛错;译释铭文,还碑铭以本来面目。 我查阅到记载有格登山碑铭文的书籍,最早的是《新疆图志》,另外就是《伊犁地区县市概况》和《伊犁风物》了。实在是阅历不多,孤陋寡闻。但是仅此3本书上的记载与碑上铭文核对,共52句铭文,有出入的句子就多达14处,占该碑文句的三分之一(关于文句舛错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0.
碑林拾趣     
隐形碑 四川仁寿县龙滩风景旅游区唐宋文化遗址处,有两块隐形碑。据文史记载,这两块隐形碑的字画均出自宋代书法家、画家文与可(苏东坡表兄)之手。  相似文献   

11.
1889年日本《会余录》第五集出版,其中收入了《高句丽碑出土记》《高句丽古碑文》等文章和好太王碑双勾加墨本局部图片。其中《高句丽碑出土记》记载了好太王碑的地理位置、保存状况、碑文情况以及附近的高句丽王陵。对于当地地名和碑石出土情况的记载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在碑相关尺寸、文字刻写以及将军坟的构造上都存在着失误。对学界的研究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应当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大足县北山佛湾给2号龛《韦君靖碑》(图一)是记载唐末昌州剌史韦君靖“功业”的碑文。该碑建于唐高宗乾宁二年(895年),碑文为韦君靖幕僚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所撰。碑高2.73米,宽3.40米,直行阴刻,正文51行,共1352字,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韦君靖(图二)的生平事迹和唐末四川的政治、社会状况,尤其是唐末东川的形势。《韦君靖碑》(以下简称“碑”)还记录了韦君靖首先在大足县北山开凿佛像和建造佛塔的  相似文献   

13.
陈灼同志《北山石刻(韦君靖碑)“颖川”“辩”》(载《四川文物》1999年第2期)提出:唐代《韦君靖碑》:“政茂颍川,化光河内”两句,“颍川”乃“颖川”之误,又释“颖川”之颖为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征东中郎将赵颖。说“‘颖川’一词是韦君靖部属胡密所遣造,源出于汉末赵颖首举分巴。”又赞同刘蜀仪先生注释,“以河内代全国”。“化光河内”释为韦君靖“功德还辉映全国”。  相似文献   

14.
郑永华 《华夏考古》2011,(4):120-130
苏州原妙智庵内新发现了两块姚广孝碑刻,碑中所记载的有关姚广孝四则原始资料,虽已见于文献记载,但作为碑刻却是首次发现。刻碑很可能是明初宣德元年前后由其嗣子姚继统一摹刻而成的,具有独特的文物考古价值与史料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技碑刻在宋代碑刻中成就突出,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宋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其中天文图碑不仅是中国之最,而且是世界之最。地理图碑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制图学上的成就,平江图碑可谓古代城市市政规划的典型,禹迹图碑的“计里画方”法在古代制图史上是很先进的方法。水则碑、安养院碑则记载了宋代水利、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盖州市赤山龙潭寺院内存有一通明代残碑,记载唐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句丽驻跸此山。又据寺中光绪年间碑记,唐太宗于此山避暑。斯碑所记内容,既可证文献记载之确,又可补文献记载之阙,进而印证东北历史地理调查信息之可信。因此,此碑殊为重要,难得其珍,应予妥善保管,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北齐刘碑造像记》(图一),刻于北齐天保八年丁丑(公元557年)。原石今在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刘碑寺村,碑楼寺内。 六朝碑刻,在乾嘉后始见重于世,以前很少论及。《北齐刘碑造像记》在《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等书中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8.
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七真观蒙古中统三年(1262)《朝元观记》碑,记载了春秋时期"七茅真君"在茅谷升仙的典故。该碑是目前陇东南地区全真教龙门派传教活动的最早记载,碑文资料可补我国道教典籍中"秦州七真升仙"记载所缺,对研究天水道教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碑文中有关镇远军官员的记载,对研究金置镇远军节镇和蒙古沿置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宋璟碑》是颜真卿所书的名碑,在书法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历代著述中对于《宋璟碑》的记载不一.本文从历史文献入手,论证了《碑侧记》虽不著书者姓名仍为颜真卿所书.但原碑很早已经不见于世,行世的其实是水平低劣的“范致君翻刻本”,而且无论是翻刻本还是原碑都被剜刻.  相似文献   

20.
《宋史》卷364,〈韩世忠传〉记载,绍兴十二年八月“显仁皇后自金还,世忠临诣平朝谒。后在北方闻其名,慰问者良久。”其它史书也有同样记载。如: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卷13,〈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记载:“显仁皇后騩驾来归,王朝谒于临平。后以北方独闻王名,特召至帘前曰:‘此为韩相公耶?’慰问良久。”《金石萃编》卷150,〈韩蕲王碑〉载:“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