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青铜立人像初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6年8月14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继一号祭祀坑发掘之后,在东南近30米处又发现了第二号祭祀坑。坑内出土遗物近500件,计有(?)、尊、人头像、人面像、鸟、鹿、戈、"神树"以及方座大型立人像等青铜制品;璋、璧、戈、瑗、凿、刀、管、珠等玉石制品;人面罩、鱼、树叶、圆形饰等金制品以及骨、象牙、贝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的发掘资料尚未正式发表。但不少出土遗物已引起广泛关注,一件青铜立人像尤为国内外瞩目。这里专就这件青铜立人像作一介绍,并略述个人的看法。这件青铜立人像形体高大。大眼,直鼻,  相似文献   

2.
湖南商代青铜容器的动物纹饰与祭祀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曙斌 《收藏家》2010,(7):25-30
湖南是南方地区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省份之一,且不乏举世闻名的重器,如人面纹铜方鼎、四羊铜方尊、象形铜尊、猪形铜尊、牛形铜觥、凤乌纹铜“戈”卣、“癸举”铜卣、鹗形铜卣、牺首兽面鱼纹铜罍、兽面纹铜瓿、“皿天全”铜方彝、虎食人形铜卣等青铜容器,显示了湖南青铜器的地方特色与神秘意味。这些青铜容器以尊、卣等酒器发现最多,以动物纹饰为最突出;  相似文献   

3.
贾文超 《收藏家》2004,(12):65-65
在商周青铜器的铭文中,常常将“尊”“彝”二字联用,作为青铜礼器的共名。直到宋朝,才把一种盛酒器专称为尊,但实际上还是非常的混乱。甚至于还有的将觯、觚、壶等均称为尊。近数拾年来,才开始将侈口鼓腹,口径特别大的,高圈足的器物叫作尊。尊一般为圆形,也有少数为方形。  相似文献   

4.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商代祭祀坑中发现了一批青铜人像。其中三尊造型奇特的“纵目”青铜人面像(MⅠ、MⅡ、MⅢ)尤为突出。三尊青铜人面像的特点有三。(一)形制较大,并非戴在真人脸上类似“摊戏”的面具。其中MⅠ耳宽138.2厘米,像高67厘米。MⅡ、MⅢ比MⅠ略小一些。(二)MⅠ、  相似文献   

5.
三星堆系青铜容器产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章华 《四川文物》2006,(6):30-36,I0004
三星堆两座器物坑出土的青铜容器,尤其是尊、耍与湖南、湖北、安徽、陕西、重庆等地出土的相同器物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上述地点出土青铜尊、耍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第一,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容器其制作水平并不比湖南、湖北差;第二,三星堆出土商代青铜容器很有可能是从陕西城固一带传入的;第三,不排除长江中游地区出土的青铜容器为三星堆铸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件汉代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商周时期,“尊彝”是对祭祀所用礼器的总称,并不用来专指某种青铜礼器。到金石学发达的宋代,人们常把一类体型偏大的容酒器叫做尊,约定俗成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7.
从造型特征与装饰工艺角度,观察宝鸡石鼓山青铜牺尊和其他同类型牺尊,尝试分析石鼓山青铜牺尊呈现出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性及其在商周青铜礼器发展中的礼制、政治、人文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铜面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夏,在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内发掘出土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两个坑内共出土人立像、头像、跪坐人像、面具、兽面、罍尊等铜器,戈、璋、凿、瑷等玉石器,以及象牙等文物七、八百件。这两个祭祀坑的发现,使人们对商代蜀文化的面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出土众多的青铜面具,引起了一些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许多同志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中不少同志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见解。笔者将青铜面具出土情况、型式划分、使用方式、宗教寓意提出一些初步看法,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鲜水河为雅砻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南麓,流经四川省色达、炉霍、道孚、雅江等县,两岸颇多石棺葬墓地,迄今已出土铜戈9件,按照形制可分为A、B、C三型,其中,A型为刀戈复合体,可分为三个亚型,演化规律明显,作为戈的功能逐渐加强。B型戈曲刃,有管銎,便于安装和固定柲。C型铜戈为中原商式戈。根据戈的形制和捆绑痕迹,推测戈的捆绑方式有四种:单面捆绑式、凹槽嵌入式、銎内插入式、榫孔插入式。A型戈作为复合形武器,借鉴甘青地区早期青铜文化因素后,形成自己的发展系列,发展成熟后沿横断山东缘向南传播。B型戈部分文化因素来自于北方草原青铜文化,但整体形制独具特色。C型戈为典型的商文化器物。由此可见,鲜水河流域的青铜文化兼具开放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21,(4)
青铜小口折肩尊与无耳折肩罍的定名分歧长期困扰学术界。青铜小口折肩尊、罍分别在不同时期从陶小口折肩尊、罍仿制而来,从源头上就决定了两者形制差别明显。就演变轨迹而言,铜小口折肩尊与铜罍各自独立发展,并不存在更替关系。青铜小口折肩尊、罍在体量上差别明显,装饰风格也大有不同。青铜小口折肩尊的定名才是允当的。  相似文献   

11.
在峨眉山博物馆馆藏青铜兵器中,有一件引人注目的“人虎纹”戈,据称此戈系1975年在峨眉县符溪乡(今峨眉山市符溪镇)收集而来,甚为难得,其纹饰精美,且独具意义。本文拟对此戈纹饰之命名及其含义,年代等问题谈谈我们的一点看法。此戈形制为长胡三穿式,但有独特之处。戈长24厘米,其中援长16厘米,援中部有显著的圆柱状脊突起,援的后部有一大圆穿,援末略成三角形,上下宽刃,锋刃锐利;胡长16厘米,上为短胡一穿,下胡较长有二穿,胡上  相似文献   

12.
周原地区多年来发现了大量西周青铜兵器,其种类繁多,造型新颖,构成了区别于其它青铜文化的兵器风格.如戈、矛、戟、钺、我、殳,管銎戈、斧等.本文拟就一些异形铜兵的年代,渊源及相关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指正.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南方出土的商代青铜大口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南方地区,历年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礼器,其中有一类大口尊出土范围广,发现数量较多,在南方商代青铜器中非常重要。从50~80年代初,安徽、湖南、重庆和陕西等地就不断有大口尊零散出土。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两座器物坑,从坑中又出土一批大口尊。特别是近年来,在湖北等地也不断有新的发现。学术界对三星堆出土的包括大口尊在内的青铜器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对四川地区同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青铜文  相似文献   

14.
青铜器制造业是商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当时的奴隶工匠已掌握了很高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青铜器的种类齐全,数量多,制作也相当精美。自从1899年在河南安阳西北小屯一带,在殷墟发掘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属于祭祀礼器和生活用品的有鼎、尊、爵、彝、簋等,生产工具有刀、斧铲等,武器有戈、矛、镞等,总计约在二、三十种以上。其中举世闻名的就是“司母戊”大方鼎。中学《中国历史》(第一册)在讲到商朝手工业时,重点叙述了司母戊大方鼎,并有司母戊鼎插图。插图虽然不大,但大鼎的全貌基本可观。司母戊鼎是1939年安阳北郊武官村农民在耕地时发现的。武官村位于洹水北岸,与小屯隔河相望。这里  相似文献   

15.
刘金霞 《文物春秋》2013,(4):77-78,F0003
沧州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通过征集、拣选和考古发掘等途径,收藏了数十件铜器,本文介绍了其中的部分精品,包括商代青铜觚、春秋扁茎斜从青铜剑、战国青铜三穿戈、汉代青铜弩机、汉代青铜错金豹镇、元代铜权等。  相似文献   

16.
皇”。1987年在广丰征集1件卣①9,器底部有“公作宗宝尊彝”2行6字。四川出土的带铭青铜礼器有3件。广汉1960年彭县竹瓦街出土一批铜器,其中有2件觯②1,1件器内有“牧正父己”4字;另1件器内底有“覃父癸”3字。在长江下游出土的西周铜器中,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陕西省扶风县境内出土了一批商周青铜兵器及生产工具,它对于研究商周时期的兵器和生产工具的发展情况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现介绍于后: 一、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三十日,天度乡村民强天龙交献给扶风博物馆青铜兵器四件,其中戈二件,削一件,刀一件。现叙述如下: 1、直内戈:援宽脊圆而隆起,有上下齿,无寄,内呈长方形,中有一直径为0.8厘米的圆孔,末端两面饰夔龙纹,通长22.3、内长宽为5.9×4厘米,重300克。此戈同一  相似文献   

18.
苏强 《收藏家》2010,(10):17-23
青铜酒器是我国商周青铜器中的重要一类,它的出现可追溯至夏代晚期,在河南省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已发现有爵、等酒器。商王朝建立后,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青铜酒器的种类大大增加,出了现觚、、尊、觥、卣、瓿、觯、方彝等新的器类。商代后期,在尊、觥、卣这三类酒器中,除常见的圆形或方形的造型外,又出现了一种模拟鸟兽等动物形象的新形制。  相似文献   

19.
山东济宁拣选出一批古代青铜兵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健 《文物》1992,(11)
1980年秋,济宁市博物馆在市废品回收公司拣选出一批文物,其中青铜兵器有40余件,大部分完好,种类有戈、剑、矛、鐏等,已由济宁市博物馆收藏。现选出部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苏奎 《四川文物》2007,(2):86-89
学术界对“A型曲柄短剑”的认识尚且模糊,以至于对其命名、功能及使用方式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作者通过对其进行细致的形制观察和出土状态分析。以及与西南夷系统和中原系统青铜短剑的比较研究,初步认为“A型曲柄短剑”是作为剑的复合型器物,即具有剑、戈、刀等多种功能和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