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星晟 《神州》2012,(35):224
外交部微博"外交小灵通"应新媒体发展而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全新手段。自开通以来",外交小灵通"在宣传我国外交政策,树立中国外交形象,争取国内民众理解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介绍"外交小灵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产生背景、定位、作用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1934年底开始被中、日两国政府提倡,而在1935年上半年盛行一时的中日“亲善外交”(或称“道义外交”),在当时即扑朔迷离。此后研究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本从外交策略的角度,阐述了国民政府在“道义外交”实施前所面临的外交困境以及国民政府为改变中日外交状况而实施“道义外交”的策略思路;对日本外务部门和关东军对“道义外交”的不同回应也进行了分析;对国民政府由于“道义外交”开展而面临日本军部和外务省两方面压力的状况作了描述。指出,从外交策略上看,不能排除它是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和策略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调整,而不能将其完全视为本质性的卖国外交政策和策略。但是,它的实施和失败,既使国民政府的外交重新陷于了被动,也使国民政府的民族代表性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在其早期政治生涯中无不呈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在对外交涉中体现出比较强硬的一面,在清政府推行妥协外交路线的大背景下,张之洞的这种不失理性的积极进取的带有强硬特点的外交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4.
肖莹 《环球人物》2013,(13):21-23
强硬回击日本挑衅,展开东盟"沟通之旅"2013年5月5日,立夏。这意味着迎来了一年中最炎热、各种作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也是在这一天,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结束了上任后的首次独立出访,返回北京。两个月的开局铺垫,让中国外交在夏天来临之际,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和发展期"。王毅很清楚,面对中国未来的外交棋局,自己需要用  相似文献   

5.
梁晓蓉 《丝绸之路》2010,(10):17-18
李鸿章面对史无前例的变局和强敌,在外交上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对争取自强的安定环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晚清国力孱弱、统治者目光短浅、派系斗争激烈和国际形势复杂等原因,李鸿章的外交策略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境地。  相似文献   

6.
范国祥 《百年潮》2010,(7):42-46
从1949年到中央外事学校学习,后分配到外交部国际司任科员开始,我一生与新中国的外交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外交生涯里,在日内瓦任裁军事务大使、常驻日内瓦大使级代表兼中国出席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代表团团长、联合国促进人权小组国际人权专家的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朝贡体制下的中外交往,以礼仪上的君臣尊卑关系为主要表征,与基于条约体制的近代西方外交有所不同。近代"外交"一词的起源与流通,是西方主导下东亚变局的直接产物,并与中朝关系的近代转型密切相关。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先秦特定语境下的"人臣无外交"作为后世对外关系的专用词语,在清代中朝两国汉文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而指出它与朝鲜事大理念的内在关联;二是近代"外交"一词出现之后,关于中朝关系及朝鲜与欧美关系的讨论,成为近代"外交"一词的一条重要流通渠道;三是近代"外交话语"的形成及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岳淼 《沧桑》2012,(1):56-58
春秋时期的晋国可以说是辉煌的。晋国能够称霸长达百年,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卓越的外交手段,适时运用"战""和"外交方式。史上著名的"吕相绝秦""巫臣使吴""魏绛和戎"正是这两大方式的典型代表。外交方式的适时应用也使得晋国逐渐由原来的"方百里"小国变为后来称霸百年的大国。  相似文献   

9.
周幼马 《纵横》2010,(4):14-17
“公共外交”是相对于传统外交而言的一种新型外交形式,作为一个术语被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然而,早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时,中共的第一次“公共外交”活动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0.
跨国市民社会运动是美国人权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曾与东欧各国和前苏联在70年代末成立的反对派一起,开展了跨国市民社会运动。这次运动,是促使东欧巨变和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末,美国再次强调开展跨国市民社会运动的重要性。在跨国市民社会运动中,美国强调灌输普世人权观的重要意义,并利用经济全球化,使用强制性执行手段等方式来推行美国的人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会“涉藏立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活动提出并通过了一系列干涉中国西藏事务的"涉藏议案"。其主要内容包括:要求美国政府将对华政策与"西藏问题"挂钩;以"西藏人权"为借口干涉西藏事务;为"藏独"势力提供援助,等等。作为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组成部分,这些"涉藏议案"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不仅使美国对中国所谓侵犯"西藏人权"问题的干涉长期存在,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西藏分裂势力在国外的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与人权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是由美国国务院和人道事务局编写,以美国国会名义发表的官方正式文件,极具权威性,为世人注目。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一课题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对《年度国别人权报告》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进行历史的考察,以揭示美国人权外交的内幕和实质。  相似文献   

13.
孔子外交思想是孔子思想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研究尚处初始阶段。从其思想体系出发,揭示"仁"在孔子外交思想中核心地位,建立其上的国际秩序以"礼"相维系,"仁""礼"实现途径是中庸之道的外交思想框架。无论是思考问题的角度还是结论,均属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类创造的伟大的文明成果。城市外交作为一种新型的半官方外交,展示出一种更加具体化和特殊化的特点,丰富了传统外交的内涵。上海市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从上海市城市外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路径等几个方面做了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对于上海市城市外交的研究促进本市城市外交的完善和其他城市城市外交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化外交的转型时期,以其独特和前瞻眼光来看待中外关系。其外交思想中的近代意识表现为对传统夷夏观的突破、对近代西方外交观念、外交礼仪的吸收、接纳,以及创办近代外交机制的努力等内容。郭嵩焘的近代外交意识,对晚清外交的近代化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国总理大臣李完用因签订日韩合并条约而在邻邦中国成为"卖国贼"的代名词。清末以降,历届政府领导人和反对派领袖以及中外交涉当事人,常常因外交问题被冠以"李完用"的骂名。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源自戊戌变法之后朝野各方对海外势力的广泛和深度依赖;一方面也源于朝野各方对民族主义资源的争夺和利用。由此造就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加剧了政府与民间在外交问题上的对抗状态,导致各政治势力特别是政府执政合法性的流失,压缩了外交回旋余地;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在整体态势上对外保持较高调门,避免了中国重蹈李完用统治下的朝鲜的覆辙,最终通过抗争而不是屈服的方式迎来了新生。  相似文献   

17.
从"追随英美之后",到"适处英美之间",再到单独对华妥协,日本政府在五卅交涉中经历了复杂纠结的外交决择与战略转向。与之相呼应的是,曰本与执政府的积极互动,对官、商、军、学、工等地方势力角逐的深度介入。大国博弈与地方争持这两个紧密关联的层面,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决定了日本在五卅交涉中的基本策略与实践。"金蝉脱壳",既是日本五卅交涉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来列强在华外交格局的重大变动。  相似文献   

18.
首脑外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家间交往的一种频繁使用的外交形式,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首脑外交也日益突显出其独特作用,并且为当今大多数国家的政治首脑所接受,冷战约束后,首脑外交更加趋向于公开化,制度化,全球化,在当今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的铁三角同盟(日美欧战略三角)也面临着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向着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日本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关键日益密切,日欧间首脑的频繁互访无疑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永胜 《攀登》2007,26(5):126-128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国际战略构想,它继承了中国既有的外交思想,同时又包含许多创新,从而使中国外交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尤其是"和谐世界"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框架,使中国外交进入"和谐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论日本共产党的在野党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政党外交成为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共产党力图通过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彰显其生命力。本文认为日本外交的困境和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现实压力是日共推动在野党外交的主要原因。在野党外交作为日共的一种政策和理论,有其形成过程,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在野党外交的成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共在日本政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