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瑜 《神州》2011,(6S):29-2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朝着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引导他们尽可能去探索,做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以写促读。阅读是为了理解和汲取语言文字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在作文教学中重视仿写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2.
殷欣 《南京史志》2022,(25):50-52
<正>语文课程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审美创造”就是核心素养之一,它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高阶思维形成的体现形式和内在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文学鉴赏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位置,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要以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作为提升学生“审美创造”核心素养的重要“突破口”,着重让学生对作品的创作意图、写作手法、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感受、理解、欣赏、  相似文献   

3.
秦海燕 《南京史志》2023,(35):34-3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习作教学应当从言语交际的实际出发,为言语的交际需要服务。积极主动为儿童创设真实情境,关联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读者通常从字里行间欣赏和感受文学作品,不言而喻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作品中的语言。措词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和读者对作者的喜爱程度。本文作者通过阅读海明威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分析了其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汉字修辞的角度研究运用汉字修辞成谜的字谜,指出运用汉字修辞格的字谜并非一种单纯的“文字游戏”,它与汉语言文字学的关系尤为密切。一则运用汉字修辞格的字谜佳作不只是语言文字游戏,还是一篇优秀的微型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石维娟 《神州》2012,(12):127-127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提问必须严谨科学,做到在语言设计和运用上精心思索,巧妙安排,体现教师在语言文字上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使课堂提问成为运用语言的课堂艺术。  相似文献   

7.
牛献民 《神州》2012,(4):204-204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无疑就肩负起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然而,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体表现在语文课堂内的是指学生热爱祖国语丈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培养实际应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关键,交际的最重要、最广泛的形式之一是口语交际即语言表达,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8.
赵清良 《神州》2011,(2X):75-75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无疑就肩负起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然而,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体表现在语文课堂内的是指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中培养实际应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关键,交际的最重要、最广泛的形式之一是口语交际即语言表达,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9.
孙颖瑞 《神州》2013,(32):115-115
一、论述语言文字能力与人文素质之间的关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进行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现实生活中,我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进行交流和交际,除此之外语言文字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记载和传承了人类的文明和传统文化。现在,我们通过开设语文课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我们为语文定义时,解释它一方面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运用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另一方面是教师通过现代汉语的表述,对优秀、经典的作品,进行讲解和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境界,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平台的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是一个人文素质衡量术语,它是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能力与文化素质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索丽丽 《神州》2013,(20):146-146
什么是语感?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而是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语感敏锐者,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后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语感训练的途径和方法。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能力。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记录着作者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是件容易的事。阅读课文,能敏锐地捕捉文中细腻的情趣,领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进而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1.
死神来了     
他也许是世界上面临生死关头最多的人。后来,他中了一张价值60万英镑的彩票。网友评价:“这就是死神来了游戏玩通关后获得的现实版奖励啊。”  相似文献   

12.
成措 《神州》2013,(34):52-52
叶圣陶曾经作过明确的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相似文献   

13.
瓷器之谜     
贝小戎 《山茶》2011,(8):174-174
马未都在本书中说:“美的形成中,创造可能无意,欣赏必须有意。换言之,创造美可能天生,欣赏美必须学习。”本书是一部教人们欣赏瓷器之美的好书,首先角度奇特——把瓷器按颜色分类,在每个颜色下面以年代顺序加以介绍:此外,文字生动、富有诗意、充满洞见。  相似文献   

14.
藏区要闻     
北京反驳达赖“藏语言逐步废弃”谣言 国务院新闻办指责达赖集团在国际上到处散布和大肆鼓噪的“中国政府使藏语言逐步废弃”、“西藏的文化遭到了灭绝”,是完全违背藏语言文学不断发展进步的现实的。8月3日发表题为《西藏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的文章指出,50年来,彻底改变了旧西藏极少数封建农权主垄断藏语言文字的局面。藏语言文字的学习、普及、推广,对西藏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促进西藏科学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繁荣进步,产生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藏语言文字不断被赋予反映人民群…  相似文献   

15.
王文静 《神州》2012,(18):112-11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想必就是现时所谓的“语感”吧。其实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6.
萧绎在《金楼子·聚书》中自称聚集图书达八万卷之多,这个数字理应计入到“江陵焚书”总数之中,然而,《隋志》总序在说到“江陵焚书”时,只提到了萧绎克平侯景后在建康所得的七万余卷书.本文拟梳理《隋志》说法的来源及分析其只提到建康所得书的原因,并结合其编撰体例,试论证至晚在《隋志》修成之时《金楼子》已入唐代秘府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语言文字与志书关系的探讨,指出近两千年来的志书对语言文字价值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因此,第二轮修志要重视对语言文字的记述。在记述中要拓宽语言文字资料收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有组织地语言文字调查,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字资料。并指出,语言文字入志内容要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管理和语言文字调查研究等。在编写时最好能邀请语言文字专家参加,编写方法上要注意做到:用国际音标注音,收录词汇要限制一定的数量,不要编成语言文字专著。  相似文献   

18.
目光语是运用眼睛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是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体态语言。恰当目光语的运用不仅能够表情达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控课堂气氛,而且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因此,给学生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充分发挥“目光语”这种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魅力,真正做到以目传情、以目传神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郭慧萍 《世界》2003,(9):25-26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文则是语文阶段性教与学最显性、最直接的表现。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领着赶着学生走进窄胡同,将学生的思维人为地定格在教师对文题“详尽”剖析的条框中,忽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而存在的现象。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语感?语感,即语言感受力。它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特定环境中的话语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迅速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它包含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含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
  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甚至能听出言外之意,读出文外之韵,得到的不是抽象的声音刺激或文字符号,而是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真切而具体的感受。语感敏锐者,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恰到好处地传递思维信息。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后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它与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它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语感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