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先后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以下简称“两个建设”)。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两个建设”的相互关系,是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两个建设”提出的历史思路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这“两个建设”提出的历史脉络。(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伴随改革开放而逐步提出并在实践中得以坚持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号召,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资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强调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自治区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也提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必须依靠文化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激发热情。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是一致的,就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发展"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廖明科 《沧桑》2014,(6):62-6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集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创造性地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扎根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袁永军  冯晨静  王晓扑 《神州》2013,(4):125-125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理想信念、大学生对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应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政治理论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史上的一段光辉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奠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社会基础;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争相践行,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这些成就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开了好头,奠定了基础。研究这一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史,对于我们解读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深刻理解、认真实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于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是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统观全局、高瞻远瞩地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邓小平法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对“文化大革命”深重灾难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特点,切实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这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首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统一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箱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是要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五十年的历程。回顾、总结五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探索中发展,从而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1956年起,我国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与青少年树立和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明确当前社会思想领域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历史意义。从这一论述的要求出发,我们应当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任务与重要内容,切实纳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社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文物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齐大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之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相适应。为了建设这样的文化,就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这既是以经济...  相似文献   

12.
胡家铭 《攀登》2007,26(2):49-52
江泽民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关系的论述,是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时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全胜 《攀登》2004,23(4):5-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生活的文明成果和进步状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在规划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宏伟蓝图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适时提出三大文明协调发展,是与时俱进,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认识的进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我国的本土文化,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着力创新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势必有助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文化繁荣与政治稳定双赢举措。本文分析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间本源、发展与最终目的三个层面的关系,归结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意义。最终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新思路传承红色文化的主要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六大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中共十六大在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基本目标。这就使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更加成熟与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陕西史志》2003,(1):31-35
地方志工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资政、存史、育人等独特作用,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淡泊名利,甘于辛苦、艰苦和清苦,勤奋工作,编纂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志书.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第二轮修志即将全面展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贯穿全会精  相似文献   

20.
习裕军  张娟 《攀登》2007,26(6):14-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和基础性的实践活动,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潜能并促其由弱而强、由低级到高级和不断完善的实践活动。由"建设"到"发展"的演进,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征的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