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面条和米粉都是线状淀粉类食物,不同的是,面条是用小麦磨制的,米粉则是用大米磨粉、滤浆制作。北方人说"下面条",南方人尤其桂林人喜说"上米粉"。而这米粉与面条的事情,绝不是一南一北这么简单,二者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米粉与面条制作同出一辙先前,米粉不叫米粉,而是叫"南方米面"。面条在宋朝以前也不叫面条,而是叫  相似文献   

2.
谦记牛肉馆     
谦记是武汉颇有名气的小吃店之一.素以精制牛肉、豆丝这一名点而享有盛名.因为招牌上用的是“谦记” 两个字,所以知道的人也都这样称呼“谦记牛肉”,他的名品炒豆丝、烧牛脯、牛肉汤以选料严格,烹制精细,注重火候,讲究质量而著称.其独特的风味风靡一时,誉满遐迩.有“至武汉而未吃谦记牛肉者,枉来武汉”之谚语.  相似文献   

3.
罗秀米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品质风味独具一格,属米粉中之上乘佳品。根据历史记载,明初(1396年)罗秀米粉就已出名,被列为贡品进贡朝廷。此例直传至清朝末年。在民国时期,罗秀米粉已盛销南粤各大城市和远销港、澳、海外。在香港记载的中国十绝中,罗秀粉米是其中一绝,桂平县志记载“三宝”,罗秀米粉是其中一宝。  相似文献   

4.
米粉     
武汉的小吃中,最具大众特色的,当数热干面与米粉了。武汉的小吃虽然有两百多个品种,但武汉人每天都要亲热的,却是这『面爹』与『粉娘。』面与米粉在武汉能够贵为『爹』、『娘』,并平分秋色,实在是因为武汉居华夏之中,为南北饮食文化交融之处的缘故。南人吃米,北人吃面。南方诸省,米粉均为大众小吃,湖南的牛肉米粉,云南的过桥米线,广东的炒  相似文献   

5.
不有 《南方人物周刊》2014,(18):105-105
作为一个在北京生活的湖南人,我一直把对米粉的想念挂在嘴上。在我家那边,米粉是主要的早餐,有肉、有菜、有辣椒,油滋滋的满满一大碗。上学上班的路上,必有一家常去的店,非要坐下吃完,才能开始新的一天。  相似文献   

6.
武汉的小吃品种繁多,米粑粑、扯糍粑、重油烧梅、发糕、烧饼、豆皮、水饺、面窝等丰富多彩的小吃,是爱在外面“过早”的武汉人喜爱吃的早点.其中豆皮、热干面、汤包、水饺和豆丝可谓最具特色的名小吃了.豆皮是地道的湖北风味小吃.汉口老通城在继承传统的制作方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制作出的“三鲜豆皮”成为老通城驰名产品.老通城豆皮具有皮薄、色泽金黄、外脆内软、味香爽口、配料齐全、油重不腻的独特风味.此外还创制了蟹黄豆皮、虾仁豆皮、全料豆皮、鸡丁豆皮等新品种.南来北往的客人无不以品尝老通城豆皮为快事.武汉的热干面,已有50年的历史,它与我国山西的刀削面、北方的炸酱面、四川的担担面、两广的伊府面齐名,合称五大名面.热干面既不同于凉面,  相似文献   

7.
妥协、投机和谨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已然成为他最醒目的方法论关键时刻的正确选择对于北京地盘上一些有小资情调的人而言,潘石屹的建外SOHO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有一些味道一般但是环境简洁的餐馆,几年前,我在那里曾经吃过米粉,是正宗的桂林米粉。记得我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刚好碰到了潘石屹坐在那里,一个人,一边哧溜溜吃,一边翻着杂志。  相似文献   

8.
凡去桂林旅游的人,谁不想在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几样自己喜爱的纪念品呢?凡是当地生产的,不论是衣服、被面、提包、毛巾、手帕,也不论是桂花糖、芝麻片、饼干、米粉,还是三花酒、芦笛春酒、矿泉水以及纪念章、彩陶制品等工艺品,十有八九都是用“象山”作商标的。因为它是桂林山水的代表,“象山”也就成了桂林的城徽了。  相似文献   

9.
正说到古代的化妆品,很多人都知道胭脂香粉,可对其是什么成分,怎么使用,却并不太清楚。古代香粉是以粟米为原料,再加上各种香料而成,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黏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后来出现了包含了铅、锡、铝、锌等各种化学元素的铅粉,不似米粉容易变质,而且脱水处理后细腻润白,深受女性喜爱。香粉是底妆,胭脂就是彩妆了。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总称,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  相似文献   

10.
会安的会馆     
会安(Hoi An)的吃,常常是围绕着一种叫做“Cau Lau”的米粉。这“Cau Lau”二字越南语发音近似“告老”,或“犒劳”,没有考证过是否对应着哪两个汉字。“告老”的独特之处在于,米粉产自会安城里一家老字号作坊,只此一家为正宗,别无分号。如果在别的城市如河内、胡志明市见到“告老”,不用尝,肯定不地道。“告老”的秘密,是制造过程中须得使用会安城里一口特定的古井打上来的井水。  相似文献   

11.
<正>入夏了,早上最想吃"炒肉馅团子"。书院巷里的明月楼糕团店倒是赶早,五月初就有得卖了。"炒肉团"是苏州暑夏的一款时令早点,其最大特点是"熟粉制"。一般团子都是用生的米粉,包入馅心后上笼蒸出来的,而炒肉团则不然,是将米粉先上笼蒸,变成熟粉备用。还有个特点是"现做现卖"。炒肉团的馅心叫炒肉馅,主要原料是肉丁、笋丁、虾仁、金针菜、黑木耳、扁尖、香菇等。除虾仁外,所有原料都要切细,起个油锅把馅心炒熟,汤要宽,还要淋点麻油以增  相似文献   

12.
那几排坛子 数个深褐色的坛子,依次码放在阳台的通风处,很是打眼,这几乎是湘西人家必备的物件。这些坛子中封存的正是照片中湘西人张贵生手中所拿之物——蚱肉,一种用米粉、盐和猪肉发酵后的美味。  相似文献   

13.
2013年4月9日的“米粉节”上,小米再一次引发关注:2012年小米销售手机719万台,实现营收1265亿元,纳税19亿。  相似文献   

14.
天笑 《中华遗产》2014,(2):74-83
一口青团,满咽清香,是中国南方春天的味道。青团是清明节的寒食名点,始创于宋朝,至明清开始流行于江浙沪一带。当地人采摘新鲜的艾草,碾压成汁,放入石臼和糯米一起春捣,米粉与汁液在上百次锤击下交互融合,遂成青色。图中这两位浙江主妇正给青团包上馅,下一步就是在青团身下垫上芦叶,上锅蒸制。  相似文献   

15.
青龙巷是一条婉蜒曲折的青石路面巷道.一端与横街相接,另一端通向司门口.因其地形几经弯转,宛若游龙,故取名青龙巷.30年代,此巷亦颇繁华.一则因山后(武昌旧城以蛇山为界,南面称山前,北面称山后)居民去长街或渡江赴汉口,此为必经之路(亦可经横街转民主路);一则因此巷有老谦记牛肉馆,以牛肉汤及牛肉炒豆丝著称,食客盈门.而最重要者,即此巷有舒莲记等三、四家扎彩店.每一扎彩店有一乘花轿,专供迎新娘之用.花轿平时放置在店堂之中,为一空架子.一有结婚人家预订使用,即三面装上红漆雕花木板,盖上顶棚,再用大红绸子扎成大小彩球  相似文献   

16.
北海银滩     
北海银滩○张淑芬5月9日一早,我们从南宁去北海,200公里路程,乘车4小时,再赶到银滩,已到了中午时间。一下车就像走入了火海,热气直往脸上扑,北京的盛夏也不比这更热。我们在小铺吃了一碗米粉,便去逛银滩市场。银滩的淡水珠项链是有名的,高档的都在店铺出售...  相似文献   

17.
久久 《福建旅游》2004,(11):39-39
“咖喱火锅”:印度最为著名的火锅叫“咖喱火锅”。他们先用当地的特产咖哩、番叶、椰子粉以及香料等作料,精心熬上一锅好汤,然后住锅里面涮烫鱼头、草虾、鸡肉和牛肉等食品,锅底还为米粉浸汁,有尽吸原汁之雅趣。  相似文献   

18.
郁郁 《风景名胜》2008,(3):94-95
游历全国的父亲曾对我说过桂林的奇幻山水,但也说过桂林的贫穷落后——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记忆,那时候的桂林米粉已经闻名全国,只可惜父亲在漓江的船上没有留下倚立船头的潇洒照片。而我关于桂林的记忆开始于2002年,当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桂林的时候,一开始我以为这个城市和我离开的那个城市似乎相同。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徐明庭、马昌松两先生推出了力作《汉口竹枝词校注》,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对清代叶调元的290首(因故删去2首)和施襄的12首咏唱汉口的竹枝词作了精心的校勘和详细的注释,极便利读者。所以,书刚问世,便受到好评。钟叔河先生在《瞭望》周刊上撰文,对叶氏竹枝词特别推崇,认为徐、马的校注很有价值,举了“ 壶”、“得罗’等的注释为例。 作为一名语言学研究者,我有幸据《校注》把“挖窖、过早、豆丝、四官殿、地米菜、黑白菜、拖跳、粑粑、水猫子、得罗等近50条材料引入拙作《武汉方言的演变》,后又收入《…  相似文献   

20.
<正>“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笃笃笃笃卖糖粥,小囡吃仔还想要。”苏式糕团的种类繁多、细腻精致,在朗朗上口的街头童谣中可见一斑。所谓糕团,是指点心类的食物,在南方主要以粳、糯两类稻米碾磨成粉,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多样化制作。苏州地区盛产稻米,以米粉制作糕团由来已久,人民一年四季各时令节日中大量食用糕团已成为日常。直至今日,糕团依旧是苏州的主要饮食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