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怀宇 《古籍研究》2002,70(3):68-74
《方舆胜览》,南宋时期的徽州学祝穆、祝洙相继编撰。全书70卷,以南宋王朝的地理区划为纲撰写的一部全国性的地志。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2.
大元一统,版图寥廓、疆宇旷达。但明修《元史》地理志记载疏略,加上《元一统志》多经残佚,所以对有元一代沿革地理、特别是对涉及北方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建置地理的考察,史籍阙如。近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影印本《委苑别藏》丛书,其中于《群书通要》中收录《大元混一方舆胜览》三卷(一称“圣朝混一方舆胜览”,本文简称方舆胜览)。该书虽文字简约,  相似文献   

3.
浙江金华的得名,并非源于《玉台新咏·序》中的“金星与婺女争华”。南宋祝穆《方舆胜览》最早将二者相联系,是出于此书备载诗文以供览胜的需要。因《方舆胜览》的广泛影响,以及这一解释的美好寓意,遂广为后人接受。金华地名,实得名于当地的金华山。而金华山之得名,则与道教有着密切渊源。  相似文献   

4.
从风土习俗看《方舆胜览》中的人文地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焰 《人文地理》1996,11(4):79-80
《方舆胜览》中记载了许多地方的风土习俗,包容了人文地理的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氏朝鲜编修的内容最为丰富、门类最为齐全的《新增东国舆地胜览》,是在中国地方志书《方舆胜览》和《大明一统志》的影响下产生的地理志。其在篇目设置、志书结构、编纂方法等方面,都仿照了中国方志学家的做法,却少有创新和改进,体现出中国与朝鲜半岛古代文化交流中一脉传承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麦积山的历史与石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麦积山石窟创建于后秦的第二代君主姚兴统治时期,其主持者很可能就是姚兴本人。有关的记载主要出自宋代。其中,祝穆《方舆胜览》(成书于十三世纪中叶)所记"瑞应院,在麦积山,后秦姚兴凿山而修,千崖万象,转崖为阁,乃秦州胜境",最为具体。可以认为,自公元396年后秦据有秦州,至416年春姚兴卒,其间的二十年中,当有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姚兴信佛,对佛学颇有兴趣。他延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待以国师之礼,使沙门八百  相似文献   

7.
乐山大佛于1956年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历史文献中关于乐山大佛的记载不少。如:南宋嘉熙己亥(即嘉熙三年,1239年),吕午作序,祝穆自序的《方舆胜  相似文献   

8.
(1966年)5.6 上午学术讨论。下午听录音报告。晚钞清《关于清官与好官》一文的几点说明。5.7 上午到室讨论体例。下午在寓学毛选。晚在(吴)斐丹(经济系教授)处谈至十时,《方舆胜览》(宋代地理总志,当时正准备写该书出版序言)。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祖禹编撰的《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历史军事地理学著作,向为中外学术界所关注。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将之列入兵家,梁启超也认为此书“实为极有别裁之军事地理学”。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新点校本《读史方舆纪要》,上市半年多,全书即告售罄,再次表明了学术界对此书的重视与需要。新版《读史方舆纪要》全书一套12册,点校者为贺次君和施和金,这项工作最后主要是由施和金教授完成。施教授早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后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张舜徽先生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具备优异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0.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是现存唯一一部完整的元代地理总志, 迄今无人对其进行专门研究, 本文作者因整理之故, 举例若干, 就其价值与缺陷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 勾画了一个大致轮廓, 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该书的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万明女士的大作《明抄本〈瀛涯胜览〉校注》于2005年7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翻读一过,感想颇多,分述如下。一、几点感想1.《瀛涯胜览》的第九次重要研究成果马欢随同郑和三次下西洋,记录见闻,所著《瀛涯胜览》为下西洋活动第一等重要资料。《瀛涯胜览》初稿成书于永乐十四年(1416  相似文献   

12.
文献编纂的文化传播性是其文化意义的主要方面。《方舆胜览》的编纂在因依前人与个人创新的结合中十分明显的体现出了文献编纂的文化传播性。文化传播是借助于书籍、期刊等大众传播工具所进行的一种文化扩散行为,编纂文献对于文化传播的作用是原生性质的,二者具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勾漏洞及其著名游客陈驹勾漏洞在广西北流县城东十里处的勾漏山主峰下。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曾提到勾漏山:"其岩穴勾曲、穿漏,故名。平川中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可见其山是因其洞而得名,而该洞之所以得此名,又是由于其状貌特点;"勾曲、穿漏"。勾漏洞原...  相似文献   

14.
张晓虹博士《明清时期陕西岁时民俗的区域差异》(《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 年第二辑)一文在论及陕南龙舟竞渡时说:“最早记载汉中地区有龙舟竞渡的是雍正《陕西通志》,该书记载了兴安州在'端阳日,官长率僚属观竞渡,谓之踏石。”,并认为陕南龙舟竞渡是“川楚移民进入的结果”。笔者经过考证,以为此说关于陕南龙舟竞渡的起源时间、地点、及相关结论方面有失偏颇。就笔者目前所见文献来看,最早记载陕南龙舟竞渡为南宋祝穆著、祝洙增订的《方舆胜览》。在本书的六十八卷《洋州》下《风俗》云:“午节踏石”。小字注“五月五日,太守率僚属观竞渡,…  相似文献   

15.
寻访阿诗玛     
《旅游》1997,(9)
寻访阿诗玛从春城昆明乘坐汽车,沿着风景如画的乡间公路向东南行驶120公里,便到达阿诗玛的故乡——路南石林了。路南石林是我国最为壮观的著名风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元混·方舆胜览》载:“石笋森密,周匝十余里,大者高百仞,参差不齐,望之如林”,故...  相似文献   

16.
《瀛涯胜览》是研究郑和下西洋三部基本文献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其版本源流也是三部中最为复杂的一部。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书的版本源流进行梳理,对它的内容进行校勘,但仍有不足之处。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万明所著《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下称“万明本”)是较为完善的校注本。万明本对《瀛涯胜览》的版本谱系进行了较好的梳理,介绍了《国朝典故》本、《说集》本、淡生堂本、《三宝征夷集》本、张异本和《艺海汇函》本。此外。除万明提到的几种明钞本,笔者又发现了《续四库全书》中辑录有《瀛涯胜览》一书(下称“续四库本”)。将万明本与续四库本对校,可发现续四库本的价值和不足,同时也有助于《瀛涯胜览》校勘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马强 《中国地方志》2004,(11):54-58
宋代中国地志学空前繁荣,出现了《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纪》《舆地纪胜》《方舆胜览》五部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在中国方志学史与地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宋代地志学的兴盛首先是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政治、军事形势的产物,其次是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内抚诸州、外控四夷的需要,同时还是古代地理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此外宋代学乡邦意识的增强以及追求博物洽闻、格物穷理的抱负也是地志学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明末清初顾祖禹(1631-1692)撰著《读史方舆纪要》(以下简称《纪要》)是中国古代一部历史地理巨著,该书有稿本、抄本、刻印本等多种版本传世。1937年,添加了句读断句的《纪要》由商务印书馆作为万有文库之一种铅印出版。2005年,贺次君与施和金点校整理的标点本《纪要》由中华书局出版,这是目前为止最为完整和通行的版本。《纪要》的编撰征引了大量  相似文献   

19.
余汉桂 《广西文史》2005,(3):96-100
由清代陈梦雷、蒋廷锡等人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康熙中陈梦雷等原辑,初称《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改为今名。雍正初年蒋廷锡等奉旨再编,雍正四年(1726)完成。它以汇编一典一部作为结构层次,按事物类型,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个汇编,32个典,6109个部。其中历象汇编4典120部;方舆汇编4博物汇编4典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方舆胜览》卷70利州西路同庆府"建置沿革"载:"唐复为成州,又改为同谷郡……收复之后,复置成州。朱梁改为汝州。"(中华书局,2003年,第1221页)此"汝州"当为"汶州"之讹。考诸史志,陇右不曾设有汝州。《旧五代史》所记汝州属河南道,在今河南省境内。《新五代史·职方考》载:"叶、襄城,故属许州,唐割隶汝州。"(中华书局,1974年,第742页)此事见于《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此汝州亦即河南之汝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