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京氏易傳三卷漢京房撰,吴陸績注。……今惟《易傳》存。考《漢志》作十一篇,《文獻通考》作四卷,均與此本不同。……《通考》所謂四卷者,以晁、陳二家書目考之,蓋以《雜占條例》一卷合於《易傳》三卷,共爲四卷,亦不足疑。惟晁氏以《易傳》爲即《錯卦》,《雜占條例》爲即《逆刺占災異》,則未免臆斷無據耳。顧案:此"晁氏",清館臣以爲即撰《郡齋讀書志》之晁公武。考《郡齋讀書志》,此條見諸衢本。然據《玉海》卷五《漢京房易傳》,所謂"《易傳》爲即《錯卦》,《雜占條例》爲即《逆刺占災異》"之說,乃出自晁説之,見《景迂生集》卷一八《記京房易傳後》。故《玉海》卷五實作"晁説之曰",《文獻通考》卷一  相似文献   

2.
正《漢書·司馬遷傳》錄《報任安書》,《文選》亦收,該文兩用"威約"一詞:"猛虎處深山,百獸震恐,及其在穽檻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故士有畫地爲牢勢不入,削木爲吏議不對,定計於鮮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於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何者?積威約之勢也。"前處用於虎,《文選》李善注:"言威爲人制約,漸積至此。"五臣注銑曰:"遷自喻志節之士爲刑所加,威力屈折也。"王先謙《漢書補  相似文献   

3.
《通鑑胡注表微》是陳垣先生的名著,是他自稱的"學識的記里碑",涉事廣泛,體例獨特,問世七十年來一直受人推崇。但如認真檢閲,不難發現書中錯誤不少,有的"表微"實爲虚構,故作此文辨之。  相似文献   

4.
<正>一"注"體的興起《漢書·藝文志·六藝略》著錄的解經之書,大致有"傳"、"記"、"說"、"解"、"訓"、"故"、"章句"等多種體式,其中並無"注"體。其餘諸《略》亦只偶見"論"、"說"而不見"注"。劉師培在《讀書隨筆》"秦漢說經書種類不同"條中分析了"傳"、"記"、"說"、"微"、"章句"等秦漢間解經舊式各自的特點,並認為"後人概以經注目之,失其旨矣"。~①則至少在秦漢時期,不同解經體式間的分界  相似文献   

5.
《文選·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瑶。"有關"金錯刀"的解釋,筆者所見有以下三種:1.錢幣。《文選·張衡〈四愁詩〉》李善注引《續漢書》曰:"王莽造大錢,又鑄金錯刀,以金錯其文。"詩中美人與張衡互贈美好之物,錢幣世俗,殊爲不倫。2.佩刀。《文選·張衡〈四愁詩〉》李善注引《續漢書》曰:"佩刀,諸侯王黄金錯環。"又引謝承《後漢書》曰:"詔賜應奉金錯把刀。"按:東漢時錯金佩刀乃皇帝、諸侯所用,《續漢書·輿服志》:"佩刀,乘輿黄金通身貂錯,半鮫魚  相似文献   

6.
<正>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建武十三年(37)四月,吴漢等征蜀軍凱旋後,"益州傳送公孫述瞽師、郊廟樂器、葆車、輿2,於是法物始備"。章懷太子李賢注云:"瞽,無目之人也。爲樂師,取其無所見,於音聲審也。郊廟之器,樽彝之屬也。樂器,鍾磬之屬。……"按:《後漢書》原文此處似有脫文。"郊廟樂器",疑當作"郊廟之器、樂器"。以李賢注與原文對照,益州傳送的當分别是瞽師、郊廟之器、樂器、葆車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普遍认为,《字林》继承并发展了《说文》,在字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分析《字林》的贡献,则必须对其具体的释义进行细致的梳理与解读。《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共138条,通过这138条引文,可以详细了解《字林》对《说文》继承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字林》释义义的继承体现在继承《说文》释字义的同时,对《说文》的脱字有所补充,且加反切音注;《字林》补充《说文》未释之字形。总之,《字林》对《说文》的发展体现在对释义的发展、对释字词的增加、补《说文》音注之不足、纠正《说文》释义之失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经书之有注,缘于经文时代久远,人们难解其义,故有人起而为之作注、作传、作笺。再过若干历史时期,时代更为久远,人们不但对经文原义难于读懂,就连前人训释经文的传、注、笺文的意义也不明白了,于是就又有人起而为这些传、笺、注文加以训释,称为义疏、正义或者疏。《周易注疏》  相似文献   

9.
陸德明《經典釋文》卷六《毛詩音義中》:"轚,音計。劉兆注《穀梁》云‘繼也’,本又作‘擊’,音同,或古歷反。"陳奂《詩毛氏傳疏》卷一七:擊,"《釋文》本作轚,音計。劉兆注《穀梁》云絓也"。  相似文献   

10.
《世説新語·文學》載: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户外遥擲,便回急走。此材料爲世人熟知,其中"定"字的校勘與訓釋歷來衆論紛紜,筆者所見,殆有三説:(1)"定"乃"見"之誤。沈寶硯校本、朱鑄禹《世説新語彙校集注》  相似文献   

11.
试说《说文段注》的同源研究在汉语语源学史上的意义陆忠发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博大精深,是《说文》研究的重要著作。该书在为《说文》作注的同时,常常涉及了汉语同源词研究。其同源研究,以古音古为前提,或以声训推源,或指出会意形声两兼之同源...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陸續公布了北大所藏的一批西漢竹簡文獻,引起了學術界普遍的關注。其中的《蒼頡篇》是迄今爲止所見到的《蒼頡篇》這部久佚古書保存字數最多的一個文本,因而也是最爲重要的一次發現。~①整理者對竹簡文字做了很好的注釋和研究,學者們也發表了一些很好的意見,但其中仍有個别地方存有疑問。本文就《蒼頡篇》、《妄稽》篇中一些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就教於方家。  相似文献   

13.
正《左传·文公七年》引《夏书》"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杜预注:"董,督也,有罪则督之以威刑。"旧多从杜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祭公之顾命》简12有"■之用威",整理者亦以杜注《左传》为据,将"■"读作"董"。(上海,中西书局,2010年,页177)我们认为,"董"当读作"动",训作震动、惊惧。简本《祭公之顾命》为《逸周书·祭公解》的战国写本,与《夏书》皆属於《书》类文献语言,可相合观。清  相似文献   

14.
《汉旧仪》一书有注,盖为卫宏所作之自注,因之出现《汉旧仪注》一称。四库馆臣辑本《汉官旧仪》标有9条本注,并非悉为卫宏自注原文。孙星衍辑本《汉旧仪》按语中所疑注文,部分可得到印证,然亦有本为《汉旧仪》自注之文,而孙氏失之眉睫者。在孙氏所疑注文及四库馆臣所标本注之外,当仍有不少卫宏自注之文散佚,或混溶于《汉旧仪》正文之中。《汉旧仪注》在流传过程中,存在《汉旧注》、《汉仪注》等诸多省称。《汉旧仪》自注之文的研究,具有定位若干史事之时代及文献标点、校勘等功能,而且亦为探索古代自注这一著作形式之演进,提供了一个较早的和较为明确的坐标点。  相似文献   

15.
毛毓松 《古籍研究》2001,(4):86-90,107
《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说文注》)是段玉裁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清代《说文》研究中最有成就和影响的著作。王念孙赞誉此书为“盖千百年来无此作矣”。在这一巨著中,段氏将《说文》中9353个篆文逐一注解,从形、音、义的结合上讲清每个字的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并以历史文献和方言俗语加以印证,使对每个字的解释都有充分的依据。《说文注》既是段氏学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他治学心得的反映。这里就《说文注》来谈谈段氏的治学态度及学术上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重編《説郛》"是明清之際出現的一部大型叢書,但其所收書籍中有大量僞書。除了改換書名、撰人和時代以及"硬派"、"亂分"等作僞情況外,"重編《説郛》"等叢書還有一種常見的作僞手法,即從各書中抄録一些無關的條文拼湊成書。大致上説,凡是某書無明末以前的單行本傳世,或不見於《百川學海》、明抄本《説郛》、《顧氏文房小説》等較早較可信的叢書中,而突然出現在"重編《説郛》"中,則十有八九是僞書,其內容則是雜抄拼湊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
釋“自喜”     
《漢書·董賢傳》:賢"爲人美麗自喜,哀帝望見,説其儀貌"。自喜,顔師古注:"喜,音許吏反。"僅注讀音而未釋義。《漢語大詞典》釋作自樂、自我欣賞。按:《漢語大詞典》的解釋,於文意似大體不差,但並不十分貼切。筆者以爲《董賢傳》中的自喜當釋作打扮愛美、注重儀表。如《三國志·魏書·何晏  相似文献   

18.
《五行大義》是中古五行學的集大成之作,對於中古知識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同時,由於其大量徵引早期文獻,因此也具有重要的輯佚學與校勘學價值,自回傳中國以來,向受學者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日傳本《五行大義》並非一般轉寫本,而是一種正文與注文合寫的注釋本,由於中村璋八等早期整理者未能注意到這一問題,因此在其整理過程中出現不少點斷、讀破的現象。該文在釐清日傳本《五行大義》正文、注文合寫的文本結構後,對其所引隋人所見本《春秋繁露·治順五行篇》正文部分的文本形態及其輯佚學、校勘學價值進行了論述。  相似文献   

19.
宋吴淑《事类赋注》是一部用赋体写成的、征引富博、体裁特别的类书.其中引证汉魏六朝赋作颇多,将其与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所辑赋作相比勘,出入颇多,或可据以辑佚,或可为校勘之资。  相似文献   

20.
钱超尘先生《黄帝内经太素研究》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系统全面研究《太素》之力作,可谓成就卓著。本文从语言研究的角度,具体探讨《研究》一书在校正杨上善《太素》注方面的疏失,指出钱先生据《说文》校正杨注每每失之武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