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远征军     
谢建平 《文史天地》2012,(11):89-92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组建中国远征军。1942年2月,为了保卫中国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与日寇作战。经过3年零3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军队共投入兵力40万人,以伤亡接近20万人的巨大牺牲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的壮举可歌可泣!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重庆国民政府为了保证战时中国对外国际通道不被日本彻底切断,同时应美英等国的要求,支援美国太平洋战场,于1942年1月派遣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本文对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这段历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深化人们对于这一重要事件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招募知识青年所组成的一支部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来华参战,各部队急需大批翻译人员,加之这时国民党湘桂战役紧急,衡阳失守,重庆震动,国民党为缓和舆论压力。决定发起一个知识青年从军运动。1944年8月27日,  相似文献   

4.
<正>这场伟大的战斗,让我们记住一个伟大的名字:林振泽。60多年前,日军从缅甸攻入云南,妄图凭借怒江西岸的松山天险,阻止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松山是龙陵县内第一高峰,兀然突起在怒江峡谷西岸,耸入云天,是封锁滇缅路、控制怒江两岸的锁钥。自古有"飞鸟难过,猴子犯愁"之说。1944年,中国远征军为收复失地,与日军在此进行了长达98天的血战,最后实施松山大爆破全歼日军。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前夕的中国青年远征军,是中国知识青年保家卫国、救亡图存的具体体现,它在补充兵员、改善军队素质、提高作战能力、满足中美英军队对日作战需要、保证战争顺利运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个案考察对象,就其在这次从军运动中产生过哪些问题、进行过哪些思考、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青年从...  相似文献   

6.
闻黎明 《江淮文史》2014,(2):142-159
正1944年国民政府发动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是抗战胜利前夕因为军事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史学界围绕运动缘起、政策制定、编制概况、作用意义等,进行过广泛研究。本文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对象,透过这面镜子,展现中国教育界在抗战时期的作为。  相似文献   

7.
庄严 《文史博览》2005,(12):23-27
在中印缅交界处有一片方圆数百公里的原始森林。63年前,3万多名中国远征军战士惨死在这片危机四伏的“绿色魔窟”里,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极其悲惨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在缅甸创造了闻名于世的仁安羌大捷。我是亲身经历过仁安羌大捷的老兵,当时担任指挥入缅中国远征军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的联络参谋,奉派同美军少校梅里尔一道向新三十八师孙立人师长送达史迪威的命令,要该师除留第一一四团卫戍曼德勒外,主力速赴仁安羌救援被困在该地的英军,并责成我们两人监督孙师长执行上述命令。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赵荫承,安徽来安县人,1932年15岁就读于安徽省立八中(今滁州中学)时,受蒋光鼐、蔡廷锴十九路军上海抗战事迹激励,报考了国民党通信兵学校,由此投身抗日战场,历经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昆仑关大捷,是为数不多的活着走出缅甸野人山的中国军人之一。如今,他的姓名已经镌刻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旁高高耸立的远征军名录墙上,人民没有忘记他,历史也没有将他遗忘,而他也同样无法忘怀那段远  相似文献   

10.
尤广才,抗战时期数十万中国远征军里最普通的一员。当年他躲过了枪林弹雨,从残酷的战场上幸运归来,却又身不由己被裹挟进大时代的洪流,身世浮沉、颠沛流离。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岁月里,这位倔强的山东汉子坚信自己做了一件“最光荣的事”。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中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总体需要,组织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与英美联军共同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辉煌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与贡献。  相似文献   

12.
庄严 《文史天地》2006,(2):20-24
中印缅三国交界处,有一片方圆数百公里的原始森林,号“称绿色魔窟”。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万多名中国远征军战士惨死在这片原始森林里,而活着走出这片“绿色魔窟”的三千多名战士中,只有一位女战士。这位女幸存者的回忆,让人动魄惊心。  相似文献   

13.
彭荆风 《文史天地》2005,(11):10-15
战争的场面无论如何波澜壮阔,说到底,它总是服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1944年,中美两国在中国远征军向日军发起进攻的问题上唇枪舌剑,尽管蒋介石有中国战区统一考虑的因素,但也透露出了害怕“最终全国赤化的新局面”的天机。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相似文献   

14.
廖耀湘 《文史春秋》2006,(11):28-33
1942年1月,英国请求中国方面派遣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方面同意英方请求,由杜聿明、廖耀湘、戴安澜等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部队中有一部分女兵,她们告别自己温馨的家庭,告别热恋中的恋人,和廖耀湘等一起到缅甸抗日,几经奋战,遭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方面编成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3月第一次入缅对日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由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无论前方作战或后勤保障均无向例可查。在粮食补给方面,为了给远征军提供充足的保障,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调动国内各方面资源,一方面积极联络英缅当局予以协助,利用陆运、空运运送补给,基本满足了该时期中国远征军的军粮供给。本组史料选取了中缅运输总局、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为军粮购办事宜与粮食部等来往函件,及中国远征军军粮筹办补给经过节略,从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该时期军粮筹办与补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熊懋绩口述梁侃记录张永龄整理前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在国内战场艰苦卓绝的奋斗,多以为人们直接看到.而在国外征战的壮烈光辉战迹,知者道者犹少,我们重新编写这篇文章,以飨读者.宣扬参加过远征的战士们的功绩,也告慰长眠在异国的英灵。一、...  相似文献   

17.
沈开元,贵州平坝县人,1935年考入黄埔成都军校第十六期,历任税警总团排长、连长,缉私总队营长,中国远征军第38师112团长等职,后任军事教员。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70周年。鲜为人知的是,有一群拿着特殊“武器”的美国大兵也曾参与其中,活跃在中国的滇西及缅甸、印度战区。他们亲历了无数险境,冒着生命危险将亲眼所见定格成一瞬间。他们的战果为今天反观战争与历史的人们留下了传奇的见证,而他们本身也成为一个战地传奇。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在时间的长河里默默地流淌着,掀起的每一朵细小的浪花被人们真实地记录下来。我想应该感谢那些记录它的人们,使我们回想起了很多被历史的岁月湮没的人和事,并永远把他们留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保护西南国际交通线,国民政府与英、美盟国开展军事合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本组文电选取了1942年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甘丽初等中国远征军主要将领关于兵力行动和战场态势报告的部分重要文电,对进一步研究远征军初次入缅作战的成败得失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