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去过广州的人回来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灵墓顶上的青天白日‘党徽’竟被‘自由女神’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起义,起义军猛攻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墙逃走。革命党人浴血奋战杀伤大量清军,终因众寡悬殊,遭到惨重失败。广州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收殓了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实际上牺牲的人数不止此数)合葬于黄花岗,这就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了纪念在起义中牺牲的烈士,福建省曾于一九二八年,一九三一年,一九三二年三次发行了六枚银质黄花岗纪念币。  相似文献   

3.
张衍荣 《丝绸之路》2011,(23):50-52
那是一个细雨纷飞的日子,我从二沙头乘车前往黄花岗,去瞻仰著名的七十二烈士墓,以了却学生时代的一个夙愿。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出版家、美术家、摄影家、慈善家潘达微诞辰120周年。他和清末翰林江孔殷,是安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两位主要有功人物。  相似文献   

5.
1929年7月27日,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在香港病逝,国民政府特准其灵榇附葬于黄花岗;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951年,又把他移葬在七十二烈士墓左侧,与七十二烈士同受祭奠凭吊。潘达微为何能享此殊誉?是因为他以惊人的胆略,冒着杀身灭族的危险,收殓七十二烈士遗骸于黄花岗,完成了一桩功垂千秋的义举。策动善堂请命,获准早日收殓抛掷街市的烈士遗体潘达微出身于清末番禺县的一个官宦之家,因愤清廷腐败,毅然背叛家庭,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反清革命,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前在广州主编《平民报》,宣传反清主张,又在保光里开办“美术瓷窑,以资联络同志、传递…  相似文献   

6.
邹容墓(上海)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袁世凯墓(安阳)黄兴墓(长沙)廖仲悄、何香凝台葬墓(南京)聂耳墓(昆明)民国名人墓(一)  相似文献   

7.
辛亥广州“三·二九”起义失败,众多同盟会精英牺牲,清军全城戒严,继续搜捕党人。值此恐怖笼罩、黑云压城之际,被誉为“无所畏惧的革命家”的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杀身灭族的危险,将七十二烈士安葬于黄花岗,完成了一件功垂千秋的义举。其间艰难曲折,使人感泣,更添由衷敬佩。  相似文献   

8.
四川内江市人民政府于5月25日在市人民公园隆重举行辛亥革命先烈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奠基典礼。喻培伦,四川内江市人,1908年夏天由吴玉章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4月27日的广州起义,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2年2月与邹容、彭家珍一起被孙中山追赠为大将军。纪念馆建筑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拟于今冬建成,明年喻大将军诞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9.
公元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辛亥年),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场轰动全国的革命--就是伟大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分为“辛亥广州起义“和“辛亥武昌起义“两个部份.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4.27),同盟会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黄兴率领敢死队进攻两广督署,击毙卫队数名、擒杀管带金振邦,清两广总督张鸣岐穿墙逃走,起义军纵火焚毁督署退出后,与李准的卫队激战,巷战-昼夜,终因伤亡过重,被清兵击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林时塽、林觉民、方声洞等八十六人英勇牺牲.广州善堂其收到死难者遗骸七十二具,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出资购买墓地,将烈士葬于黄花岗--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不久,又爆发了武昌起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面前这幅《赠大将军喻君培伦传》(图),是章炳麟先生二十年代撰,张大千先生六十年代书的一份珍贵文物,其产生时间相隔四十年。喻培伦,字云纪,四川内江人,1886年生。1906年留学日本,1908年由吴玉章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3.29”广州起义身先士卒,以身殉国,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榜首。1912年,孙中山以临  相似文献   

11.
杨雁 《贵阳文史》2008,(1):30-35
龚澎,1914年10月10日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安徽省合肥市。父亲龚镇洲思想进步,爱好书画,是一位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陆军第35旅旅长,曾领导过著名的江苏清江起义,有“铁血大将”之称。母亲徐文,是辛亥革命期间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黄兴夫人徐崇汉的堂妹。  相似文献   

12.
正她的大哥饶国栋是老同盟会员;二哥饶国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她的三个子女全是中共党员。抗战全面爆发后,人称"刘太太"的她先后担任重庆妇女慰劳会委员兼劳动部部长,并从自己的"大有农场"拨地出资,让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修建办公住房、招待所、医院等。从此,红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修建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曾存在一条饰有骷髅雕塑的墓道,学界对此的零星讨论多止于陵园设计者潘达微的个人偏好。事实上,死亡文化在清末民初十分盛行,象征死亡的骷髅符号因此而成为常见的视觉语码,并随着时局变化衍生出多种语义。在辛亥革命前,骷髅主要象征民众苦难和为了改变此种现状的志士义举,到了民国初年,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现实苦难并没有因为举义成功而有所改变,志士的牺牲根本无法获得革命话语所预设的价值兑现,象征民众苦难的骷髅意涵由此延续,而象征志士义举的情感意蕴则发生了极大逆转——由视死如归的胆气和希望转变为生命虚无的失落与彷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骷髅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意义网络中,通过凸显先烈之死的惨烈与惊怖,追问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和辛亥革命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修建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曾存在一条饰有骷髅雕塑的墓道,学界对此的零星讨论多止于陵园设计者潘达微的个人偏好。事实上,死亡文化在清末民初十分盛行,象征死亡的骷髅符号因此而成为常见的视觉语码,并随着时局变化衍生出多种语义。在辛亥革命前,骷髅主要象征民众苦难和为了改变此种现状的志士义举,到了民国初年,政局混乱,民不聊生,现实苦难并没有因为举义成功而有所改变,志士的牺牲根本无法获得革命话语所预设的价值兑现,象征民众苦难的骷髅意涵由此延续,而象征志士义举的情感意蕴则发生了极大逆转——由视死如归的胆气和希望转变为生命虚无的失落与彷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骷髅设计,正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意义网络中,通过凸显先烈之死的惨烈与惊怖,追问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和辛亥革命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廖平子,顺德人,清光绪后期,曾与同乡人卢信、黄节共倡民族主义,时人称为顺德文化界三杰。廖曾参加同盟会,追随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一九一一年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黄花岗起义一役,“他与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策划发动九大善堂,收殓烈士尸骸,葬于黄花岗”(《顺德文史》创刊号,1982年12月版)。  相似文献   

16.
黄兴长子为黄花岗起义押运军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起义仅坚持了数小时,革命党人损失惨重。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黄一欧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正自孙中山先生、黄克强先生两个革命领导者,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织革命同盟会以后,孙先生号召国外华侨及留学生反对康梁保皇运动,赞助革命。黄先生团结国内革命党派,同时将东京同盟会内的陆军学生另成一严密的军事组织,称为丈夫团,相约回国后加入新军,作为革命先锋队。当1911年3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之后,全国爱国人士都极悲愤,是年10月遂有武昌新军起义,与清廷南下大军,在阳夏关鏖战甚烈。斯时各省加入新军  相似文献   

18.
<正>广州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留下众多革命史迹,其中包括不少抗战纪念史迹。陆军第五十四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以下简称“五十四军抗战公墓”)便是其中之一。建于1946年的五十四军抗战公墓,位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附近,现仅存两座亭子和部分遗迹,分别位于今广州市越秀区永福路35号、37号。关于该公墓,迄今为止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利用相关报刊史料和档案,结合实地调查,加以探讨,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抗战史迹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刘启恕 《文史春秋》2011,(10):63-64
被视为辛亥革命先声的广州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革命起义。这次起义战斗激烈,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交锋中牺牲的七十二位民主革命志士,合葬于广州城外黄花岗,故这次行动,又称“黄花岗起义”。不少志士留下了壮烈的诗篇,其内容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郑秀是我的表姐,抗日战争以前我们家住在南京,我常去郑秀家。郑秀家住在山西路一幢带车库的洋房里。郑秀父亲是我的五舅,名烈,字晓云,早年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广州起义失败后,我的二姨父方声洞身中数枪牺牲,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五舅郑烈化装邮差逃出。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郑烈在南京为官。郑秀在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系就读,认识了同学万家宝,两人都喜欢话剧,时常共同切磋剧本,客串话剧角色,感情日增。万家宝第一篇戏剧作品《雷雨》,即于此时诞生,笔名曹民随即传开。随后郑秀带曹禹来南京引见其父,并订了婚。郑烈乃包下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