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茅海建 《中华文史论丛》2011,(1):183-232,401,402
本文描述張之洞的情報網絡在戊戌政變前後的表現。張之洞在京的政治情報網絡,除了前文提及的楊鋭外,還有在京的至親至朋,因故入京的湖北官員也充當了他的臨時探員。此外,張之洞派其親信趙鳳昌坐鎮上海,另在上海、天津雇傭了專門的情報員。從張之洞與他們之間的密電往來,可以看清當時的許多政情與輿情。  相似文献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圖書館藏有"張之洞檔案",共計四百九十二函,二千餘册,還有大量的散頁。其中一部分關於戊戌變法。筆者閲讀後,感受到了戊戌變法的另面。"張之洞檔案"中有一册李景銘收藏的《張文襄公家藏手札·家屬類》,其中有張之洞之子張權,之侄張檢、張彬由京中發來的密信,揭示出戊戌變法中的許多鮮爲人知的核心機密。本文介紹這批密信,並結合"張之洞檔案"中的親筆電報,予以背景的説明。本文是系列"張之洞檔案"閲讀筆記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據"張之洞檔案"中所藏電報、信件,全面考察張之洞與楊鋭之間的關係,並通過這一考察揭示晚清從甲午年(1894)到戊戌年(1898)的政治内情。最晚從光緒二十一年(1895)三月起,楊鋭即常住北京,充當張之洞的"坐京",爲張之洞提供政治情報並辦理各種交待事務谖煨缱兎ㄆ陂g,張之洞給楊鋭下達了大量的指示,並在楊鋭被捕後積極進行營救。本文還證明孔祥吉發現的"百日維新密札"的作者不是李焜瀛(符曾),而是楊鋭。  相似文献   

4.
閻步克 《中华文史论丛》2012,(1):29-51,394,395
本文披露了北京大學藏竹書《周訓》中的一個片段,事涉晉文公入曹後"夷其宗廟",得到一個金匱,其中有書云"非駿勿駕,非爵勿■"。隨後晉文公與咎犯對此語進行了討論。本文對"非駿勿駕,非爵勿■"加以考釋,並將"非爵勿■"與《易·中孚》中的"我有好爵,吾與爾縻之"相聯繫,進而對"羈縻"理念與早期君臣關係作出了若干推論。  相似文献   

5.
主要结合出土文献、传抄古文以及《莽诰》篇对《尚书.大诰》中尔时罔敢易法一句进行讨论,从而论证了《莽诰》篇相应词例中定是佱(法字古文)的讹误,并讨论了《莽诰》篇所据《大诰》的底本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茅海建 《中华文史论丛》2011,(3):221-311,0,3,394,395
本文詳細敍述了張之洞與陳寶箴自光緒十二年(1886)至二十四年的交誼,説明陳寶箴是張之洞志同道合的僚屬和政治盟友,且在學術思想與政治思想上大體一致。張之洞對《湘學報》及湖南維新運動的干預,陳寶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兩人共同上奏了廢八股的科舉改制奏摺,暗中有抵制康有爲學説之意。陳寶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爲將《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並在變法最關鍵時刻提議召張之洞入京,主持朝政。由於御史黄均隆的不實彈章,慈禧太后誤以爲陳寶箴曾保舉康有爲而將之革職,張之洞根據陳寶箴的請求,保全了長沙試辦的保衛局。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社会化史的研究大为兴盛,而从前热门的政治史则颇有冷落之感。在有数的几个还比较受学术界关注的政治史课题里面,晚清最后10年的新政应该算是较重要的一个。笔也是晚清新政的研究和热心关注之一。因此,李甫一出版,笔便仔细拜读,并写就以下的评论,以就教于作李细珠先生及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9.
晚清重臣张之洞 ,一生跨越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 ,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等具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他任湖广总督 1 8年 ,在武汉大力举办洋务新政 ,使武汉成为晚清中国三大洋务运动中心之一 ,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 ,从而使他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帅。研究张之洞 ,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方面 ,更是武汉早期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与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 ,于 2 0 0 2年 9月 2日在武汉举办“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法律史学界把中英《马凯条约》第十二款关于英国有条件放弃治外法权的承诺视为晚清法律改革的主因。而历史的真相是 ,1 90 2年商约谈判时张之洞主导制定了这一条款 ,首倡“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说 ,其目的在于推进国内向西方学习的进程 ;1 90 7年后张之洞又否定了“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说 ,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沈家本在他看来过于“西化”的法律改革模式 ,以维护其“中体西用”的法律改革思路。这一过程表明 ,领事裁判权问题始终只是晚清主持改革者推进法律变革的手段。事实上 ,晚清法律改革作为清末新政的一部分 ,也是服从和服务于新政这一整体政治局势的 ,它本身并没有自己额外的起因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碧妍 《中华文史论丛》2011,(2):157-205,404
唐代的東南藩鎮一直是以養兵少、實力弱的形象示人,但成立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的鎮海軍、浙江東西道,卻乘借"涇師之變",在節度使韓滉的經營下成爲當時南方最强大的藩鎮,並在德宗朝的削藩戰爭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衍爲當時唐廷得以生存的基石。韓滉並藉此而成爲唐後期權勢最重之宰輔,而其與唐德宗的矛盾由此産生。韓滉死後,德宗爲弱化江東的藩鎮勢力,遂進行了改革。對韓滉這個歷史人物形象的探討,有助於我們了解中晚唐時代政治形勢變化對當時士人價值觀的衝擊,以及後人對東南藩鎮與東南藩帥特定認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文物展览不仅可以进行历史知识的熏陶,可以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民族主义的教育,而且对现代化建设也很有意义。多办展览也体现了文物工作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13.
朱椿为明代蜀府第一代蜀王,时称贤王;而张三丰是明清时期名望颇高的道士.明清文献记载二人曾有所往来,朱椿亦称张三丰为"吾师".但关于张三丰本身就存有较大争议.通过阅读署名为蜀王朱椿和张三丰对二人交往事的记载、以及其他人对此事的记载,并将这些记载进行分析与对比,从中发现包括朱椿与张三丰所作的诗歌在内的所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在二人交往的时间、地点、互赠诗歌内容等方面都存有疑议与彼此矛盾处.从而可以得出朱椿与张三丰本是无关联的两个历史人物,却被持有不同目的的人捆绑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