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文灏(1889-1971年),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第一位系统科学研究中国山脉并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燕山运动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形成理论的首创者,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开发的组织领导者……  相似文献   

2.
<正>翁文灏作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是中国地质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1913年,翁文灏从比利时鲁汶大学学成归国,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事,并在地质研究所任讲师、主任教授。1916年地质研究所停办,翁文灏转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其在1921~1939年间任地质调查所所长,带领中国早期地质工作者着力于地质调查科研,取得了为国际所称道的成绩,他本人也因卓越的地质学成就而蜚声国内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翁  相似文献   

3.
正丁文江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先行者,他和他的团队在短时间内将中国地质学提升到国际水平,使得这门学科在中国落地仅数年之后,就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丁文江还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地质人才。除了在地质学方面的贡献,丁文江凭借非凡的智慧和超人的精力,还抵达了他那个时代多个其他学科领域的制高点。与他同时代的温源宁,形象地称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法国学者对中学西渐的研究(专著部分下)耿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1646-1716)是欧洲-18世纪末一18世纪初极其多才多艺的学者,其学术涉及到了数学、哲学、逻辑学、历史学、法学、力学、地质学、语言学和神...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点评章百家战时中国外交是抗日战争这部伟大史诗的重要篇章,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由陶文钊、杨奎松和王建朗三位学者撰写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以下简称《中国对外关系》)一书第一次比较全面深入地对这一专题进行了研究。笔者认...  相似文献   

6.
互动     
<正>【异见】谁是第一个学者型大使?刚看到第一期《文史月刊》,刊中有文《中国第一位学者大使———胡适》,颇感意外。印象中,胡适当大使、做学者没的说,但是,这第一位的由来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莫非胡适之前的那  相似文献   

7.
在贵阳市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贵阳争光,成为国家的栋梁,学习的楷模,名垂后世。乐森璕就是其中的一位。乐森璕是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四大奠基人之一(其他3人是李四光、孙云涛、美国学者葛利普),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学部委员,是中国著名的享有世界声誉的地质科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考古学与地质学的结合及发展前景姜钦华在十九世纪,有两本著作分别时地质学和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很重要,即(1)赖尔(Lyell)的地质学原理(PrinciplesofGeology),(2)汤姆森(Thomisen)的北方文物指南(GuidetoNort...  相似文献   

9.
<正>陈谦平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88.9万字,325元翁文灏早年留学比利时鲁汶大学,1912年获该校地质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从欧美获得地质学博士之第一人,回国后长期从事地质与矿业调查、勘探工作,但日本侵华战争导致的家国灾难与山河破碎使其寝食难安。于是,他书生从政,知识救国,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七届欧洲汉学大会于2008年8月6—10日在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东亚与东南亚研究中心(Centre for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Studies)召开。来自数十个国家与地区的160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以欧洲学者居多,亦有少量美国与东亚学者,中国大陆复旦大学与深圳大学的几位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地质学与现代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考古学科从酝酿到建立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其最明显的源头就是地质学。从19世纪70年代起,通过地质学著作的译介传播,古人类遗存及发掘等知识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并逐渐成为史家知识资源的一部分。到民初地质调查所初建时,中国学人在思想和心态上已有准备,那时人类史前遗物的发掘通常由地质调查所的学者进行,不少人以为这正是地质学者应行之责。而地质调查所从事的考古工作,也为史学家提供了新知,开始引起史家古史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陈立长 《中华遗产》2015,(1):94-103
从马丁到马嘎尔尼 马丁·德·拉达(Martinde Rada),是西班牙政府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大使(1575年),同时也是一位身负使命的间谍,他曾花两个月的时间在福建旅行,并搜集了上百本中国吉籍。他在自己的报告《中国札记》中。用大量的笔墨记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有所吃;  相似文献   

13.
一 中国方面的研究 (一)中日共同历史研究2010年中日关系史研究中,最具看点的莫过于中日两国学者对始自2006年底的中日历史共同研究的评价。2010年1月,中日两国各10位学者组成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在经过3年多的共同研究之后,宣布中日历史问题的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结束,并公布了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月28—29日,由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办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达园宾馆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日本等地的70余位历史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与会学者提交的45篇论文,内容涉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的各篇。此外,一些学者还就清华简第一辑中所涉及的简文文本、竹简格式、古书成书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92年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回顾与展望(魏晋南北朝)(日)本阿由千在越来越活跃的日本与海外的学术交流中,去年出版了刘俊文主编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第一卷(通论)、第四卷(六朝隋唐)、第八卷(法律制度)和第十卷(科学技术)。中国有组...  相似文献   

16.
傅山(1607-1684年)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乃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著名学者,也是明末清初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在富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三晋大地这个特定环境中熏陶产生的一位中国思想文化巨人。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及西方学者关于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肖平,徐冰一有关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的科学研究。最早开始于19世纪上叶。当时.这类研究主要在少数西方学者之间进行。P·F西伯尔德(Siebold)是第一位来到日本的荷兰籍医生。他在长达6年多的定居期间。收集了大量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层与自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层与自然层王建新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赖尔(CharlesLyell)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引发了科学界和思想界的一场革命。对地质地层学原理的阐述,是他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揭示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堆积从早至晚相因层积的...  相似文献   

19.
《山茶》2010,(10):86-87
2010年,第一个“气候航次”,97名中国旅客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志愿者和环保人士,搭乘挪威海达路德极地探险游轮前进号(MSFRAM),耗时11天,深入北极圈,到斯瓦尔巴群岛和北极冰川区考察,了解气候变化时于极地环境造成的影响。由于海达路德的参与,看似无奇的科考之旅,创造了很多“第一”:第一次使用商业游轮,第一次以气候主题;第一次允许普通旅客参加。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约请四位学者分别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角度对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进行总结。新中国史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若干曲折,但成就始终是第一位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能够创造辉煌,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综合创新,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业绩。我们希望四位学者的观点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