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读中华书局点校本《北史·崔浩传》,发现其中误字、脱字数处,校勘及标点亦有值得商榷之处,札记如下:1.“情见事露,则百姓意阻.”(第773页)按:这句话是崔浩担心北魏实情暴露而说的,惟恐百姓意气沮丧,从而失去对北魏统治的支持和摄服,故“阻”字应从《魏书·崔浩传》作“沮”.2.“浩对曰:‘案《春秋左氏传》说神降于莘,其至之日,各其物也.……,”(第733页)  相似文献   

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俞正燮:“名者,文字也.”“古谓文字为名,北朝人犹守此义,屡见于《魏书》(癸巳存稿》卷十二)按:俞以“名”为文字之义在句中一以贯之,固然以曲代全,然以此义释“名可名”中之后一“名”字,义则甚合.“名”为文字,俞氏广引《文子》、《淮南子》、《周礼》、《礼记》诸书证之,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相似文献   

3.
《魏书·释老志》的史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书》,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释老志》是该书十志之一,为作者所独创。《魏书》中的《释老志》,作为世俗史著中唯一一部以“志”的形式,系统化记述佛、道二教历史及其社会影响的专篇,应具有特殊的史学价值。案佛教和道教,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很大,陈寅恪先生说,二教在中国学说思想方面之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作为封建统治学说的儒学。但是,传统世俗史著中,只有《魏书》创制了《释老志》包容有关佛、道二教的史实,给予二者以比较客观平允的系统表述。因此,周一良先生在评价魏收的史学时,认为其“《释老志》之作、尤具卓识”。  相似文献   

4.
关于南北朝时期陕州的历史沿革,《隋书·地理志》没有记载。《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二》陕州条下记载为:“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陕州,以显祖献文皇帝讳‘弘’,改为恒农郡。十八年,罢陕州。孝武帝永熙中重置,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又罢州。周明帝复置,屯兵于此以备齐。”又据《魏书》卷106中《地形志中》陕州条记载:陕州,最初设置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治所设于“陕城”(今河南陕县境内),“领郡五,县十一”。孝文帝又于“(太和)十八年(494年),罢陕州”。可以认定,《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河南道二》陕州条记载的北魏…  相似文献   

5.
笔者因研习《文献通考·征榷考》,得以窥见其关于唐宋地理记载之疏漏、讹误 ,故以《通考》与相关史籍互校 ,作读史札记四则。《征榷二》:“贞元四年 ,淮西节度使陈少游奏加民赋 ,自此江淮盐每斗亦增二百”。按 :“淮西”当为“淮南”之误 ,理由有四 :其一 ,论及此事的唐代基本史料都作“淮南”。如《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六《陈少游传》:“(大历 )八年 ,(少游 )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淮南节度观察使……及朝廷多事 ,奏请本道两税钱千增二百。因诏诸道悉如淮南”。《唐会要》卷八十三《杂税上》:“时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请于当道两税钱 ,每一千加税…  相似文献   

6.
“泰”、“秦”两字形近易混 ,北朝史书中做“泰州”处常讹为“秦州”。钱大昕最早发现这个问题 ,今人点校北朝诸史对此也做了认真的考订 ,不过 ,仍难免遗漏。《通鉴》也存在这方面的讹误 ,试就《魏书》与《通鉴》各举一例。《魏书》卷四二《薛辩传附谨传》 :薛谨自刘宋北归北魏 ,“朝廷嘉之 ,授河东太守” ,后“克蒲坂 ,世祖以新旧之民并为一郡 ,谨仍为太守 ,迁秦州刺史” (第 94 1— 94 2页 )。此处“秦”州应为“泰”州之误。北魏始光年间 (公元 4 2 4— 4 2 7年 )得“蒲坂” ,此时秦州所辖地区尚未纳入其版图 ;且同传又谓“谨自郡迁州 ,…  相似文献   

7.
最近,拜读了干志耿、李士良、张太湘、米文平诸同志的大作,深受启发。现在进一步探索乌洛侯的地理位置及有关问题,就教于同志们。关于乌洛侯(乌罗护、乌罗浑、乌护)的居地,诸史书有如下记载。《魏书》卷100《乌洛侯传》记载:“乌洛侯国,在地豆于之北,去代都四千五百余里。……其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其他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又西北二十日行有于巳尼大水,所谓北海也。世祖真君四年来朝,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北史》卷94《乌洛侯传》记载与上引同;《魏书》卷108之一《礼志一》记载:“魏先之居幽都也,凿石为祖宗之庙  相似文献   

8.
《魏书》,北齐魏收撰,全书一百三十卷,分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八卷,志二十卷,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北魏王朝兴亡史。《魏书》是现存叙述北魏历史最原始和最完备的资料,对研究鲜卑拓跋部的历史也有重大价值。《魏书》的整理研究,主要经历了北宋、明、清、近代等阶段,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魏书》,集《魏书》研究之大成,是目前最好的本子。但有些地方仍可进一步商榷。本文以标点本《魏书》为基础,比勘了有关版本并参考其它典籍,撰成校勘札记若干条,冀为《魏书》之整理研究,贡其一得之愚。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因地理概念不清或地理统辖关系不明而误断多处地名。现摭拾五则如下。1 《魏书·明帝纪》 :“(景初元年十二月 )分襄阳郡之叶县属义阳郡。”按 :“”后应顿开。 ,后汉侯国 ,属南郡。叶 ,后汉属南阳郡。建安十三年 ,魏武帝分南郡、南阳郡置襄阳郡 ,二县属焉。① 景初元年 ,又改属义阳郡。此盖因不明、叶为两县致误。2 《魏书·王基传》注引司马彪《战略》 :“诏征南将军王基部分诸军 ,使 (胡 )烈督万人径造沮水 ,荆州、义阳南屯宜城 ,承书夙发。”按 :“荆州”后不应断开 ,因义阳为魏荆州属郡 ,魏文帝置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我因承担了省社科课题“湖南方志研究” (三国至明初 ) ,对湖南历代方志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考证 ,也参阅了诸多历史文献及有关书目 ,发现一些旧志对湖南方志记载的错讹。兹举宋代《都梁志》一例 :嘉庆《湖南通志》卷一百九十五艺文三地理类 :“ (宋 )霍、周之瑞《都梁志》八卷 ,《续》一卷。 (《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曰 :‘时为郡守 ,之瑞为教授。绍兴元年也。’《续志》嘉泰壬戌郡守耿与义序 )”《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确有上述记载 :“《都梁志》八卷。郡守霍、教授周之瑞修……《续志》一卷。嘉泰壬戌郡守耿与义序…  相似文献   

11.
崔鸿籍贯考     
崔鸿,字彦鸾,北魏著名历史学家,《十六国春秋》之作者。关于崔鸿的籍贯,《魏书》卷六七载云:“东清河鄃(shu)人”。对于“东清河郡鄃县”今属何地,近几年出版的数种史学史及史籍介绍著作在谈及这一问题时,均释为“今山东平原县”。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其一,中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个鄃县: 1.西汉设置的清河郡鄃县,北魏太和(477—499)中改属平原郡。东魏武定(543—550)年间又改属南清河郡,北齐时并入平原县,治鄃城,即今山东平原县西南。2.隋置清河郡鄃县,是县置于开皇十六年(596),唐天宝元年(742)改称夏津县,治所在今山东夏津县。3.东晋侨置的东清河郡鄃县,见下。其二,《魏书》卷一○六《地形志》中云:  相似文献   

12.
近世不少学者皆以为东汉张衡所造“地动仪”一器全称为“候风地动仪”。中华书局1965年版标点本《后汉书·张衡列传》亦称:“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前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振铎先生复制张衡所造“地动仪”,也把它叫作“侯风地动仪”(详参《燕京学报》第二十期;《文物》1965年第二、四、五期)。我们认为,诸学者对“地动仪”的这种统称是不正确的。按,三十余年前,竺可桢先生曾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考察“候风地动仪”,认为它应分指所造“候风仪”与“地动仪”二器(《科学大众》卷九,三四合期),甚确。魏收所撰《魏书》卷九一《术艺·信都芳传》,记载:“(安丰王)延明家有群书,欲抄集《五经》算事为《五经宗》及古今乐事为《乐书》;又聚浑  相似文献   

13.
《魏书·宗钦传》载宗钦诗:“尹佚谟周,孔明述鲁。抑扬群致,宪章三五。昂昂高生,纂我遐武。勿谓古今,建规易矩。”(页1156)案:“建”,当从《校证》卷一五八《赠高允诗》作“违”(页65)。据《魏书·高允传》记载,高允曾与司徒崔浩“述成国记”。宗钦此诗的意思,是在叙说高生(高允)踪迹尹佚及孔子等人,像他们那样编纂历史,不因为古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周一良先生《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梁书〉札记》“劾奏公文格式”条旁征博引,讨论了“即主”就是正犯、魁首之义(第2 83—2 84页)。我们认为,“主”在古代是一个典型的法制术语,其义相当于“诉讼案的当事人”,一类是被告,即今日所言“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另一类是“原告”,往往指受害者。首先是“被告(作案人)”之用例。《三国志·魏书·郭渊传》:“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东阳关无疑《齐谐记》:“时所在劫盗,昭之被横录为劫主。”宋郑克《折狱龟鉴·迹盗》:“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主名。…  相似文献   

15.
一《宋史》卷二百五十八《潘美传》: 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991页) 按:这句话的句读有误。“以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后的顿点应为逗点;“朗州团练使”后的逗点应去掉。证之以《宋史》卷二百五十九《尹崇珂传》:“讨湖南,为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荆湘平,授朗州团练使。”可知尹崇珂平荆湘后征岭表前任朗州团练使。《宋史》卷二《太祖纪二》:开宝三年“九月己亥朔,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副之。”这里标点合理,美的原衔为“潭州防御使”,尹的原衔是“朗州团练使。”《长编》卷十一“太祖开宝三年”也载:“九月己亥朔,以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  相似文献   

16.
流传于北魏宫掖与鲜卑贵族间的《代歌》 ,是拓跋族的民族史诗。道武帝时修撰的北魏早期历史《代记》 ,主要当是依据《代歌》。《魏书·序纪》大体是以《代记》为本。辑集《代歌》和修撰《代记》的重要人物是邓渊。由于邓渊冤死 ,崔浩死于国史之狱 ,北魏一代史学衰微 ,史官视修纂北魏前期历史为畏途。考察《序纪》的来历 ,可以看出拓跋族面对其民族早期历史的某些问题时陷入的痛苦与窘境。这是中古时期民族融合浪潮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7.
道教在山西     
刘强 《文史月刊》2003,(10):62-63
道教在山西何时兴起,已无准确时间可考,但据有关记载,远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年,雁北恒山一带就出现了炼仙丹的方士,即《汉书·艺文志》所称的神仙。到了东汉,道教在山西已逐步形成,少数地方修建了道教宫观。据《清凉山志》记载,在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境内即有道士,道教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洪洞那时也修建了紫微观、披云观、真一观等。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形式、内容已制度化,儒、释、道三教并立的局面亦初步形成。尤其是北魏太武帝时,宰相崔浩是道教新天师道代表人物寇谦之的虔诚弟子,由他推荐,寇谦之向太武帝进献了《录图真经》…  相似文献   

18.
史书动态     
正《魏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八册)内容简介《魏书》是一部记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东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魏收。全书130卷(含子卷),不计子卷为114卷。全书完成于北齐天保初年,搜罗史料翔实丰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上世纪七十年代,唐长孺先生点校《魏书》,以现存各种不同版本进行对校,同时广泛利用《太平御览》《册府元  相似文献   

19.
《魏书》武昌王拓跋提享年小考马志强武昌王拓跋提,为道武帝拓跋之孙。《魏书》、《北史》有传。《魏书·道武七王传》载其父拓跋曜及提事迹曰:“河南王曜,天兴六年(公元403年)封。五岁,尝射雀于太祖前,中之,太祖惊叹焉。及长,武艺绝人,与阳平王熙等并督诸军...  相似文献   

20.
(一)卷188《周广传》(页5000):“周广,字克之。”(中华书局点校本,下同) 按:“克之”误,应作充之,形近而讹。归有光《震川先生文集》卷二《玉岩先生文集序》:周广“字充之”。古人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广,大也;充,长也,高也。(克,又疑作克。为俗充字) (二)卷258《成勇传》(页6680):“成勇,字仁有,安乐人。”按:“安乐”误,明代没有安乐这一县名,“安乐”应为乐安之误。乐安,隶山东青州府。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