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次一形制与演变二分期与年代三起源、流布与区域特征四功用与使用人群五在铜容器组合中的地位及对北方椭圆形器的影响六结语椭圆形铜铘,有别于圆形敦,因其形状不甚规则,且自名之器甚少,故自宋以来称谓不一。《考古图》、《续考古图》命之为杯,《博古图录》称为卮~([1]),《西清古鉴》以舟称之,《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称其为椭器,马承源《中国青铜器》将其分为椭杯与(钅和)两类器物,《故宫铜器图录》则以敦称之。自清以来沿用《西清古鉴》定名称之为舟者较众,近年来,随着三件自名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9,(7)
(门皿)翁主釭(钅展)是商承祚先生1941年在长沙采访所得,原出土于长沙东门外柳家大山,现藏南京大学历史系文物室。所谓釭(钅展)即铜灯的一种。此灯颜色淡绿,通高32.5厘米,重九斤六两(4800克),由釭、(钅展)、罩、盖四部分组成。釭形如鼎,直领圆腹,腹中部有阳弦纹一圈,圜底,三足作蹄状,足高14、腹径20厘米。肩部左右伸出一对向上弯曲的烟管,管径3厘米,与盖顶两个下垂的烟管相衔接。釭内可以盛水。(钅展)即灯盘,底部有圈足嵌入釭口。盘有  相似文献   

3.
吴伟华 《考古》2012,(1):72-81,1
山东出土铜(钅和)可分为两型、五期。春秋时期流行椭圆腹(钅和),战国时期流行圆角方腹(钅和)。春秋早期流行单环耳(钅和),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流行双环耳(钅和)。春秋早期偏早铜(钅和)产生于鲁北地区,其原型为陶罐;春秋早期偏晚传播到沂沭河流域。春秋晚期铜(钅和)的分布范围南达湖北、江苏,北达河北,西达甘肃,至战国中期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4.
(钅焦)斗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器物,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在汉唐墓葬中常有发现。本文从(钅焦)斗器型入手,结合考古出土的(钅焦)斗资料,对安吉县博物馆藏青铜(钅焦)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初秋的一个下午,我和吴怀祺同志访问了著名历史学家刘起(?)先生。在劲松小区寓所幽静的书房里,刘先生向我们谈了他治学的经历、经学源流和治史的感受等许多问题。整整一个下午,先生侃侃而谈,精神矍钎,丝毫不见刚从日本讲学返归的旅途疲惫。刘先生是湖南安化人,1917年生,1947年中央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国史馆协修。解放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研究组长、中华书局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此外还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顾问、日本文教大学语言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先生  相似文献   

6.
由张守中同志撰集,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山王?器文字编》一书,著录了一九七七年在河北平山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出土的一大批带有铭文的器物,为历史研究和古文字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资料。这些器物上的铭文,经过撰集者和广大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目前绝大部分都已能够得到正确释读,但是其中仍有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本文准备就铜钺铭文中的“(金瓜)”字和衡帽、泡饰铭文中的“厶”字及“厶库”合文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大凡历史上治水有功的人,都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景仰。比方说,大禹治水的故事,时代虽然邈远,但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李冰父子治蜀,为民兴利除弊,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川西平原受益匪浅,成为千古美谈。诗人白居易、苏东坡在西湖修筑堤坝,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功勋,取名“白堤”、“苏堤”,留下许多佳话。贵州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治水人物,如任永定河道而卓有政声的李朝仪;又如在山东治理黄河、在四川重修都江堰的丁宝桢。这里,我还想介绍两位贵州籍的治水专家,一位是毕节的韩(钅荣),另一位是平坝的陈法,他们的事迹在《清史稿》中有传,但因政绩均在外省,省内反而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说锡器 (上)     
人们对老锡器,多半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人们大多见过或听说过锡壶、锡灯盏之类的老家什·陌生,是因为老锡器太普通,没人为之立传树碑,故相识而不相知,对其详情是不甚了然的。锡是古老金属,锡之为器,自上古而延绵至今。青铜文化,历来为世人所重,其实所谓“青铜”,乃以铜为基的铜锡合金。青铜文化,实质上也就是铜锡文化。青铜  相似文献   

9.
六、旌善艾恶的恩威绳尺王瓒序李东阳咏史乐府云:“撷往事以立题,据本义而生说,……多或数十言,少或二三语,微而显之,偏而正之,皆可以开悟人心,翼树伦纪。似淡实腴,似迩实远,言有尽而意无穷。或美或刺,有以嗣风雅之遗音;一褒一贬,有以寓春秋之微法。”两千年咏史大家的上万篇作品,多有劝善戒恶、扶正抑邪的社会功效。瞿佑《归田诗话》辑有无名氏撰《咏岳飞墓》排律一首云:“北狩君亲近,南迁将相夸。偷安依凤(山献),抱恨寄龙沙。咨岳归神器,遭秦载鬼车。”结句云:“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瞿氏注云:盖江海自蔡州回,驻军牧牛亭,命军士于秦桧冢上便溺以快意,人因谓之‘遗臭冢’云”。清计发有《吊岳鄂王  相似文献   

10.
杨燕 《江汉考古》2006,(3):77-77
1972年湖北襄阳山湾东周墓地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为春秋时期的一种重要青铜礼器,时代断为春秋中期。该器器壁较厚实,制作精细规整,口呈椭圆形,折沿稍外侈,颈部略内束,微鼓腹,平底。上腹部附两个对称的龙形耳。两龙(两耳)相背,仰首前视,龙耳卷成环状铸于器腹上。腰部饰二圈蟠螭纹和一圈三角卷云纹,花纹线条流畅细密。口长11.7、口宽9.7、腹高5.1厘米。  相似文献   

11.
现存最早的纸卷算书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一批古代数学史料,其中包括算书、算经、算表等手抄本,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计量、衡量等史料;此外,还有古藏文数码、古藏文乘法九九表及回鹘—粟特文转写的汉数文字等珍贵资料;共计17件,均系唐宋写本,是我国现存纸卷算书的...  相似文献   

12.
试谈句钅翟     
试谈句钅翟●李晶句钅翟,是一种古老的青铜乐器。但其名不见于文献,只见于古器物铭文中,如:“其次句钅翟”、“姑冯句钅翟”。前辈学者王国维、郭沫若诸先生,对这两种有铭句钅翟均有所研究。50年代以来,此类器物在江苏、浙江等地续有出土。山东地区偶有发现,但与...  相似文献   

13.
1998年第3期《安徽钱币》上,汪昌桥先生云:"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安徽黄铜元实物和未见诸报道。恳请各位泉友注意此事,如发现安徽黄铜元,请予共赏之"《(对清末安徽铜元几个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原寻踪说曹操(上)傅哲清,李先党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毛阿敏的悠悠歌声,中央电视台播映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电视剧剧情的发展,将人牵入了1700多年前东汉末年群雄争起、逐鹿中原的年代。在那“一个个鲜...  相似文献   

15.
传说开天辟地之初,太阳、月亮和星星都不会走路,白天黑夜不分。人们饿了就吃,累了就歇,瞌睡了就睡。那时,人们一睡着就很难醒过来,要睡好长时间。有的人醒来时,做活的工具因天长日久而腐烂;有的人醒来时,身旁甚至长满了大树,树根穿进鼻孔压着人爬不起来。这样的日子实在不象话,天神们便叫太阳、月亮和星星走路,世间就分出白昼和夜晚来了。但人们不习惯白天做活晚上睡觉,天神就叫太阳拿很多很多的针,不停地刺人的眼睛,于是人们在白天很难睡得着,便开  相似文献   

16.
中原寻踪说曹操(下)傅哲清,李先党迁都许昌挟天子经过几年的发展,曹操的实力逐渐增强。建安元年(196年),曹操42岁时,长安又乱,献帝刘协在权臣悍将的劫持下,东奔西走,出长安,经华阴,到弘农,入曹阳,又为叛军所追,连夜渡河,到了安邑(旧为县,今属山西...  相似文献   

17.
近有客访,询以新编地方志(稿)的常见多发之病及救治之法。言淡答对,多涉平日读志稿、评志书所见之例,且每作辨析之议。事后寻思,答客所及,或有益于编纂志书者;于是条理成本文,以广宣传。 笔者所说的志书(稿)的常见多发之病,是通过长期的读、审、核、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珍贵的硬木家具多是在硬木家具行(如老北京的鲁班馆)中修复。传统的修复方法是:首先将家具拆散,用热碱水刷洗干净;然后修补残损部件,重新组装、挂胶(工匠称“使鳔”),用净刨子找平;最后用搓草打磨,补色上色,烫蜡抛光。显然,这是在修理实用家具,而不是修复文物。  相似文献   

19.
二一页下:■,■木初生也,象■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用为■字,读若彻。”按:“■”,是象形字,其形于甲骨文正象一株草,“■”的本义就是■术之,非是古文用为■。  相似文献   

20.
关于袁世凯与戊戌变法的关系,世人多谓其“投机钻营”。我曾经认为:“长期以来,不少论者由袁世凯后来的表现,推论其早期与康梁等人的交往,往往谓其伪装维新,将其参加强学会等活动,称之为投机行为,虚假地赞成变法,其实这种评价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