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节译自苏联米罗维茨卡娅所著《国民党的对苏战略》一书,标题是译者所加的。  相似文献   

2.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三个月之间,我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广大土地和同胞完全沦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垄断资本集团一贯坚持侵略中国的所谓“满蒙政策”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它灭亡中国的严重步骤,终于导致了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一场空前的浩劫。从战争进程和范围看,“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诉诸于国联,控告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联经过多次讨论、决议,决定派遣调查团进行实地调查。日本出于诸多原因坚决反对国联派遣调查团,主张中日双方自己调解,对国联进行直接干涉,虽然阻止成功,但并没有起到公正处理的作用,也没有停止侵略中国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于1906年在中国东北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对东北各矿产逐一进行调查,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东北的控制。为了攫取中国东北的煤炭资源,满铁内设调查部,详细勘察东北煤炭的分布情况,为实施掠夺行为做了充分准备。本研究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煤炭资源的调查及掠夺情况进行探讨,揭露日本在“经济开发”背后隐藏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5.
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关内移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世纪以来,关内向东北移民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潮流。这潮流,在2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出现过两次高峰:一次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的1927年——1930年间,一次是在“九一八”之后的1939——1943年间。从现象上看,这两次移民高峰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有着相似之处;从实质上看,两次移民高峰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为标志,深入地研究这两次移民高峰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比较其特点,对于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认识“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犯下的罪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前,关内向东北地区移民的概况、原因及其特点。 关内向东北地区移民,历史悠久。纵观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以前的自由时期或自然时期;二是清末民初以来,尤其是20年代的自觉时期;三是“九一八”事变之后,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时期的强制时期。 为了研究“九一八”事变对关内向东北移民的影响,必须首先回顾一下“九一八”事变之前关内向东北移民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为此,卡拉汉把到莫斯科来谈判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请到外交人民委员会。莫德惠宣称,满洲“事变”使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更为必要了。然而,中国代表团团长拒绝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南京方面没有相应的指示。但同时他又补充说:“中国并不好战,目前也没有丝毫要和日本进行战争的愿望。日本是一个强大而又富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大国。我深信中国并不打算对日作战。”(资料5.14卷,528页)。苏联政府很理解中国政府所面临的复杂的形势。  相似文献   

7.
田晶 《纵横》2011,(9):18-20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这样评价顾维钧:“他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超过他。”这个出生在上海嘉定的外交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外交奇才。“改变中国屈辱的对外关系、维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尊严”是他投身外交界的目标,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智慧、修养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刘峰 《史学集刊》2020,(1):110-120
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并非一定以对抗欧美为根本目的,因而它与所谓的“协调主义”路线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这意味着“亚洲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化存在着可能性。尤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它自下而上,由日本陆海军、外务省等各分支机构到最高首脑决策,经历了一个逐渐向外交国策渗透发展并最终讨论成型的复杂过程。可以说1933年斋藤内阁“五相会议”所制定的《外交方针》正是其政策化的典型表现。该方针将“协调主义”作为辅助手段,明确宣布今后日本的国策在于“实现帝国指导下日、满、华的提携共助”。这意味着“不放弃协调主义的亚洲主义政策”在当时已告形成。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与美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东三省。美国希图通过外交途径,使日军撤退,和平解决所谓中日冲突,结果完全归于失败。本文拟就围绕“九一八”事变美国外交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崔殿尧 《黑龙江史志》2013,(17):127-128
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对长春的进攻,先后在宽城子兵营和南岭兵营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东北军驻长春守军进行了奋勇抵抗,共毙伤日军155人。此后,在不抵抗的政策下,驻长春的东北军一部分缴械投降,一部分撤出后继续辗转抗日,而被迫投降的队伍中又有一部分不堪忍受屈辱与压迫选择了起义,投入到了抗日队伍当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施大陆侵略政策,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就不断向中国东北移民与侵占土地.“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与土地掠夺虽然不是很多,但它是其后的“武装移民”及“国策移民”的先声与基础.文章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对“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土地掠夺进行剖析,对日本采取种种无耻手段攫取民地、公地、陵地等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罪行予以揭露.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绝不是"听命中央"而是想保存实力,寄希望于国联的调停。张学良与日本政客有暗中交易,希望通过收买日本政客,进而放缓或者阻止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也是其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地下抗战,是在国民党政府及东北军政当局采取“不抵抗”政策并致使东北大片国土迅速沦于敌手的大背景下,与日本侵略者在隐蔽战线上展开的抗战活动,包括抗日策反宣传、搜集日伪军政情报和破坏日军侵略设施等方面。东北地下抗战与公开的武装抗战互相配合,在日伪统治严密和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一直坚持到日本投降,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想详尽地了解从“九一八”事变到伪“满洲国”灭亡的来龙去脉和日军侵占东北三省的军事战略和战役企图行动,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刘庭华所著《‘九一八’事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值得一读。作者从经济、政治和军事以及日军将领、参谋和政府首脑大臣等个人思想性格诸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丰富的史料,揭示了“九一八”事变的起因、性质和真实过程,尤其对日本关东军各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九、一八”事变,以及随后发动的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使中国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这次事变不仅极大地震动了全中国人民,而且也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世界各国人民同声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攫取铁路的筑路权。筑路权的丧失与铁路的延伸,是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程度的加深;而中国提倡自办铁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着抵制和反对列强的侵略。铁路关系国计民生,路权的存亡也紧密地与国家的存亡联系在一起。本文从考察“九一八”前的东北铁路交涉入手,从而探讨东北铁路交涉与“九一八”事变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抚顺煤矿在“满铁”时期的地位日本帝国主义在“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妄图支配下,于一九零六年(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七日,在我东北创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该社实属日寇侵略我国东北的大本营。按其所营事業,包括工業、矿業、商業、拓植农林、土木建筑、交通运输等四十五个直属会社,加其它补助会社共计六十五个。“满铁”(简称)实际担负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侵略的使命,它每年都派遣大批特务,美其名曰各种经济调查团,到关内进行军事、政治等间谍活动。在罪恶名昭著的“田中奏议”(注)里,更充分地征明它是侵略我国的重要堡垒。奏文中说“我国因欲开拓其富源,以培养帝国恒久之荣华,特设‘南满铁道会社’,借日,支共存共荣之  相似文献   

18.
70年前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严重事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驻中国的关东军制造一系列挑衅事件后,加紧进行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准备。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沟附近一段路轨,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同时,南满铁路沿线日军向沈阳城发起了攻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相似文献   

19.
欧美大国和华侨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世均 《世界历史》2001,2(4):52-61
今年是日本军国主义一手制造的“九一八”事变70周年。本刊特发此,以告世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较有影响的民办报纸《国际协报》出于对东北、对中国命运的高度关注,率先利用副刊,精心设置议题,登载大量抗日救亡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力量,从而赢得了普遍赞誉,也由此使其事业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